最近在各個平台閑逛時發現了許多帶馬雲節奏的人,有質疑馬雲創業的,罵他「吸血鬼」的等等。我就不是很明白。。

(那再補充幾點,感覺有點被誤解)

我是覺得馬雲他雖然說了一些不合理的話但是也是個有良知的企業家吧 也不至於被說的那麼壞吧 然後提問的契機是這一陣子明顯感到了聲討馬雲的人多了點 我想問的這是有啥誘因嗎 不是說事出有因必有果 我就是想知道最近是不是發生了啥 導致了這個果 沒啥別的意思。。。

。。。。我就是一時好奇問了下而已 怎麼有的人開始說起我來了,我就是覺得這類言論多了起來,所以我就覺得是帶節奏昂(#?Д?) 我就是想問下為什麼多起來了。。。然後關於資本的那些知識我目前還沒學到(~_~;) 我想找的答案就是那些幫我解釋下原因的哦 具體對錯我也分辨不清(?˙ー˙?) 也許等我學到那的時候就會明白了 別再說我了( ??ε?? )


要承認階級長期存在,承認階級與階級鬥爭,反動階級可能復辟。要提高警惕,要好好教育青年人,教育幹部,教育群眾,教育中層和基層幹部,老幹部也要研究,教育。不然,我們這樣的國家還會走向反面。走向反面也沒有什麼要緊,還要來個否定的否定,以後又會走向反面。如果我們的兒子一代搞修正主義,走向反面,雖然名為社會主義,實際是資本主義,我們的孫子肯定會起來暴動的,推翻他們的老子,因為群眾不滿意。所以我們從現在起就必須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開大會講,開黨代會講,開全會講,開一次會就講,使我們對這個問題有一條比較清醒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路線。

節選自 《在八屆十中全會上的講話》 毛澤東


輿論就像個天平,左右兩個盤子里擺的是人心。

馬雲的兩個盤子,長期以來都是右邊那個壓得低低的。只見那盤子上擺滿了小砝碼,每一個上面都印著「爸爸」。

後來左邊那個盤子上出現了許多砝碼,個個都印著「996」、「福報」。不是人們自己擺的,而是馬雲自己親手挪過去的。

有人舔,有人罵,這才叫正常情況,一邊倒就是不正常的,這個節奏帶得好!

馬雲好樣的,不是個孬種慫蛋。

因為他做資本家嘛,就站在資本立場上說話,就要「996」,哪怕你喊「爸爸」也要「996」。他要是支持《勞動法》,支持8小時工作制,他就是資產階級的叛徒、內奸。

我們也要學馬雲,做個好樣的。

無產階級就站無產階級立場,就站在勞動人民的立場。一句「Fuck off!」可以表達我們對「996」、「福報」、「商業就是公益」的大部分情感。


早期宣傳馬老闆創業艱辛的文案里有這麼一段,說他最早創業的時候十八金剛在他家客廳開的會,好艱難嗷,連個會議室都沒有呢,迫真白手起家!

問題來了,馬老闆創業是97年,現在是2020年,2020年的你家客廳能塞下18個人開會嗎?

湖畔花園97年售價45萬,可能我們對白手的理解有所不同吧。

馬雲20年前花45萬買下湖畔花園那套房,你猜現在值_手機搜狐網?

m.sohu.com圖標

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特色資本家,兩頭吃紅利,真的很危險啊。

類似於兔子農場里的牧羊犬變成狼,還是大家共處一室,他們還在誇耀自己油量的毛色,你是兔子你不怕啊?

我們人民和國家的關係,說一個勤勞聽話沒人否認吧?哪怕網上鍵盤打再快的,大部分樸素的正義觀還是在守法守則,勤勞勤儉這條線的。

這條線對一個普通人民來說,很高了。

哪怕在國家走了彎路人民買單的時候,也就是上一代國企大下崗的時代,大部分勞動人民也是做無傷大雅的小買賣,去打零工,做保姆,去賣淫這種非暴力的涉及治安管理已經是他們底線了,賺了錢回來還是鼓勵孩子好好讀書,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自誇一句我國的勞動人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要求的水平,世界領先不過分吧?

而作為回報,國企改革以後,一度還是表現出了他們大企業責任感的。合理的收入福利,讓普通人可以兼顧工作和家庭的生活方式,對於服務到一定年限但是勞動能力下降的人有底線關懷。

放到我這批70後出道的時候,感受到的就是經濟的騰飛和打工的性價比。無論是國企還是外企,有忙有閑,對工作有喜歡有不喜歡,但都對健康工作,安全退休沒啥焦慮。

我們那時候討論的是不想和某些單位里4、50的前輩一樣,一輩子這麼簡簡單單過去,希望自己積累到一定能力,3、40歲可以單幹什麼的。

一個年輕的勞動力可以考慮自己的可持續化輸出,相信通過打工可以進行有效的經濟分配,相信可以有一個良好的中小企業生存環境,這種社會才是相對平衡和生機勃勃的。

這個安全感,當下的年輕人有嗎?

為什麼沒有?因為有人吃完這波紅利以後,發現勞動力那麼好使?我說不休息他們真的不好意思休息?那我幹嘛要他們休息呢?快把請五個人的錢分出三分給一個人啊。

除了勞動力紅利以外,還導致了政策紅利。國企和中小企業,反而是最守法的。而以所謂互聯網高新技術為代表的企業,仗著對大廠的扶持和傾斜,商業秘密和知識產權的薄弱,加上技術領域的確突飛猛進大大超越實物法律的迷茫,掩蓋在產業升級規模發展的面紗下,用不一定正當的手段把許多小團隊乾死。

我們進幾年還聽過多少小而美的故事?

起碼我身邊好幾個團隊,都在和大廠的非正面交鋒中潰敗了。人也不是看中你這點錢,反正我們規模大,抄一個試試啊,免費推廣玩玩啊,這點市場大廠虧的起,小團隊三五年不開張?瘋了不是。

自己創業還不如做二房東了。

兩頭紅利都給一個階層吃了,人家會感謝你嗎?只會覺得自己是天選之子了。

驕傲帶來浪費。

這幾年用工環境急劇浪費。

能進入大廠做螺絲釘的,馬上事務性流水線排滿,不管效率如何,996、996的消耗,真的996能鍛煉人,那為什麼你們不要35歲以上的?

進不了大廠的,又沒有靈活有希望的中小企業就業環境,大部分中等資歷的年輕人被結構化浪費,被迫經常跳槽,類似於打著短工。

吃規模飯的產業,沒人有耐心深挖。吃不到規模飯的,又沒空間活著更不要說深挖了。互聯網革命到現在,15年工作經驗的技術人員反而是個笑話,可見這行業對真正的技術要求有多低。

對技術的不尊重,對法律的不尊重,除了規模沒有任何多樣化發展空間,這種情況再惡化就會產生人民對社會的信任和信心,受了20年教育的人發現自己是個10年的電池,你讓他們有什麼信心去個人良性循環。

這兩年我看有些部門稍微有點回過味了,知道重塑中小技術型企業的重要性,真的,減稅房租補貼是一部分,但創造一個公平且高效守法的環境,也是重中之重。遵守勞動時間,保護商業信譽和知識產權,遏制壟斷和不正當競爭,這是拔大資本一毛而利天下的事。

否則,一開始撐不住的是中小企業,接下來空心化被流失的是國有資產,現在開始漸漸以家庭為單位的最小集體都快開始崩潰,以個人為單位的年輕人都沒有希望,在一個重塑不了企業責任心和法律、人才的敬畏之心的社會,只在規模上脅資本以令諸侯,兩頭紅利迅速耗光連可再生機會都沒有,那接下來對每一個人的命運是啥呢?

不做我的人肉流水線,那麼你就不要做人了。


「如果人民從曾經質疑資本家存在的合理性逐漸轉變到質疑某位具體的資本家時,就代表他們成功了。」

「反過來說,如果人民從具體的某位資本家的議題逐漸聚焦到資本家存在本身的合理性,就代表...」

「代表什麼?」

「他回來了。」


非常感謝大家的喜歡,很遺憾,這篇文章和大家再見了,但是我們總會再見的。

對這樣的問題,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一般的研究方法是這樣的:全面地研究和揭露經濟中的各種對抗因素,研究在這樣的對抗中形成的各種階級以及必然產生的階級對抗,研究在這樣的隱藏的或顯露的階級對抗中產生的各種社會意識,並最終揭露社會意識歸根結締是社會存在所制約的。

因此,我在這篇文章中,先是分成了三個大的階段描述資本從無到有、盛極而衰的整個過程,並大致描述了這個過程中不同階級的變化,在這個變化中我們可以看出有些階級獲利了,有些階級受損了,而這成了他們認識社會的基礎。有人在高呼盛世,有人在咒罵社會,有人昨天還在高呼盛世而今天開始咒罵社會,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對抗著的階級對應著對抗著的意識形態,這些也是掩蓋不了的。

意識形態(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反應是能動的而不是機械的,是曲折的而不是直接的,因此,在某些條件下,它候是正確的,在某些條件下,它又是錯誤的。比如,當資本高速發展以至於能夠涓流滴下之時,即使被剝削的腦力無產者,也可能為資本說話。但是,歸根結底,他是被剝削的,因此當資本的發展受阻以至於要通過更強的壓榨來保持利潤的時候,曾經曲解的反應就會走向自己的反面。2013年以來的經濟新常態,伴隨著產能過剩、利潤率下滑、房價上漲等一系列讓腦力無產者堵心的事情,這構成了腦力無產者轉向批評資本的根本原因。因此,在這篇消失的文章中,我才會得出一個結論,2020年是腦力無產者明顯左轉的一年。

當然,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反應,還受限於社會群體本身的認識程度。而中國所有讀過高中的人,都受過歷史唯物主義的教育,而所有考研的人,都會靠一門內容包含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政治課。這使得中國青年人,能更好地認識這個社會,而不至於被長久的蒙蔽。

原理之所以是原理,是對曾經的社會現象的規律性總結,因此有普遍的適應性。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新的現象又出現了,20世界初有修正主義和各種機會主義,20世紀60年代修正主義有了新的發展,這些都需要當時的人進一步總結和分析,這些總結和分析使得原理進一步發展,變得更生動也更準確。所以,列寧說,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僅僅是為一門社會科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後人需要不斷地研究現實的生活,研究新出現的各種問題和現象。

因此,廣大的有志青年不應固守老祖宗的幾本書,但是我們應該認真學,把這些書當做一個指南,這也是毛主席說過的。我們需要研究今天的中國和世界,寫出當代的階級分析,寫出當代的資本論,寫出當代的馬列主義,這是我們需要做的。當然,要寫出這些,僅僅看書和研究是不夠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這篇在回答中消失的文章,僅僅是很不成熟的一篇。但是,第一,這篇文章下面居然有如此多的評論,從不同角度和不同側面講述自身的經歷或看法,這充分說明了這篇文章關於腦力無產者的結論是有依據的;第二,這篇文章的閱讀量達到了近70萬,已經遠遠超過了左圈這個狹小的範圍,而走向了更廣泛的公眾,這表明,更多的人已經在思考這個問題了。

一篇不成熟的文章消失了,但是它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它的任務已經完成了。

和諸位共勉。

另外,為防止失聯,請大家關注公眾號:赤色星靈佐伊

這個公眾號是我一位朋友辦的,我會授權他發表佐伊23的文章,他也會發一些他寫的文章以及其他讀者投稿的文章,內容以民生、時政、社畜生活為主,各位朋友如果有興趣也可以投稿。

如果二維碼識別不了,煩請大家手動搜索,不勝感激

http://weixin.qq.com/r/YjkuNlrE4gedrR5V92xw (二維碼自動識別)

------------------------------------------

我是一個對經濟、民生和時事感興趣的社畜,會定期回答相關問題。如果你對這些問題也感興趣,請關注我或者關注公眾號【赤色星靈佐伊】、B站號【佐伊23】。


大前提,馬雲等資本家喜歡在媒體上蹦躂教育中國人

小前提,經濟發展階段變了

2008年的時候,中國經濟達到頂峰,全中國人都認為中國經濟發展無可限量,人人都有機 會,人人都能贏得贏得光明的未來。

2015年的時候,中國經濟增速連續下滑了7年,貨幣超發,但基建和房地產托底,中國人覺得沒問題,經濟發展中遇到點小挫折誰都會有。挺一挺,偉大的祖國一創新,以改革一切就都會好了。於是那會10000點不是夢。整個社會大談創新創業,覺得未來五年就是創新創業的機會,只要我創新創業,未來一定走上人生巔峰。

然後轉眼到2020.過去這5年怎麼過來的。2016年開始去產能,嘩啦一大批上游大國企有生以來頭一遭面對失業、裁員、發不起工資。

2015年下半年開始房價飆升,一口氣漲到珠穆朗瑪峰,正常人看都但不到方向了。辛辛苦苦創業十年,還沒隔壁二狗子榨乾爹媽後買套房躺著賺的多,創業成了當代最敗家活動,努力工作,老老實實,兢兢業業,不啃老,自立更勝,成了當代輸的最慘、最可笑的笑話。

2018年強力去槓桿,一大堆中小企業斷了毛細血管,得不到資金掛了。一群放高利貸逼債逼到當著兒子的面侮辱人老媽,被一刀捅死

然後2019年繼續貨幣收緊,2020年遭遇新冠。普通人生如飄萍。

在年景好的階段,馬雲之流出來演演講,過一過當一國老百姓導師的癮也就罷了。現在,普通人都過成這樣了,馬老師還出來當老師,問你怎麼不吃肉粥,說你年輕人就應該有壓力,然後拍著天龍人風格的後浪來鼓勵工地搬磚的臭屌絲。

且不說別的,如果你有一個這麼作死的閨蜜或者好基友,在你生如飄萍的年代裡,天天給你講你要善良,勇敢、福報、樂觀,美好,後浪

你惡不噁心?你懟不懟他?你跟不跟他絕交?

但是你能否認過你曾經跟你這個作死的閨蜜蜜和好基友是好朋友嗎?

你不能

今天大罵馬雲的互聯網網民,其實大多數都是曾經擁戴過他,吹捧過他的那批人

在激情澎湃的歲月,你跟著這貨做過多大的夢

你在夢想破滅,朝不保夕,看不到希望的今天,對他繼續大吹大擂的言論就有多憤恨

多惱怒,多想咒罵

所以

一個時代過去了,馬雲等人做廣大網民好朋友的歲月也過去了


時局變化,攻守易勢。

前幾年,捧資本家的人很多是自發的。

這陣子,懟資本家的人很多也是自發的。

幕強者與仇富者可能是一群人。

起初,人們羨慕和希望追隨「有良知的企業家」,試圖以此學到什麼,或者獲得一些精神滿足。那時候,經濟發展還比較快,雖然「有良知的企業家」布局在方方面面都通過壟斷獲取利潤,但人們仍抱有希望。也由於很多行業有發展紅利,有些民眾搭上了這個紅利的班車,從「有良心的企業家」那邊分得了一些藏羹剩飯。於是乎頌揚如滔滔江水延綿不絕。

再加上「企業家」們階層上升,經過媒體濾鏡的描述,看起來那麼的勵志,以及那麼的清新,因此他們成為希望效仿的偶像也不足為奇了。

現今,經濟進入調整的平台期,人們突然發現,在方方面面其實都被壟斷了,無論是通過創新,還是奮鬥,很難越過「企業家」們編製的隱形天花板。而即使是為「企業家」打工,也會面臨,由於「企業家」對「勞動力」資本產出率的「計較」,造成的中年失業。

這時候民眾記起了,那段關於資本家的血淋淋的預言,他們這時候終於知行合一的明白了一個事實:

資本家只對利潤負責。「有良知的」真正的企業家,沒辦法變成大資本家。

輿論可以欺騙一個人很久,所以資本家們還在自我欺騙,自己的形象是正面的。

輿論無法欺騙很多人很久,所以民眾們終於看清了資本家的真正面目。


為了過審,進行了大量刪改,全文請移步同名微博。

第四次刪了,刪了85%的內容了。

從4600刪到不到1600字,還不讓過?

文章首發地是同名公眾號,謝謝。


序言全刪了,原來的第3部分全刪了。中間還有大量刪改。

01

人民富豪傑克馬最大的煩惱,就是錢太多了,他說:

中國最幸福的人是一個月賺兩三萬塊。

像他這樣每個月賺10億,每天都因為錢太多難受,享受不了老婆孩子熱炕頭。

大東子在明州陰溝翻船之前,無疑是人民富豪的傑出代表。他360度無死角的優秀,出身貧寒、每天工作16小時享受著拼搏的快感,富可敵國還親自送貨、視員工為兄弟不會放棄每個兄弟。

大東子的兄弟們放棄休息、放棄底薪、騎三輪車送貨、為東哥搏命。這樣東哥才能犒勞他的小兄弟,讓小兄弟享受兩分鐘的性福。

兩分鐘很貴,蒸發了近3000億市值。為了保住大船,東哥把被剝削乾淨的兄弟像「垃圾」一樣拋出,還斥責:

我可以做到8116+8,混日子的人不是我兄弟。

人民富豪深諳「新話」,當人民兄弟被開除時,這是向社會輸出人才。人民富豪為了他們的利益,扭曲著話語表達和概念真實的含義。

02

聯想作為世界第一,中國佔有率第一的PC品牌,要國家幫助企業進行電腦研發,還要出台補貼擴大市場。

聯想電腦一直有一個「優良」傳統,就是在同等配置的情況下,海外賣的電腦遠遠比國內賣的電腦便宜,當然,老槍是能夠理解的,這主要是中國人比較有錢,願意多花錢補貼海外的消費者。

08年三聚氰胺事件,除了「三鹿」,伊利、蒙牛、雅士利、南山等22個廠家69批次產品都檢出三聚氰胺,當年的奶粉都喝出了大頭娃娃,搞出全球最大的奶業醜聞,現在伊利在這裡裝什麼大尾巴狼?

伊利蒙牛這些奶企,不是生產不出高質量奶產品,在他們眼中,國內人民就不配喝合格的牛奶,三聚氰胺事件期間,蒙牛向香港承諾:

發到香港的產品和出口的產品是一樣的,保證比內地的產品質量更好、更安全。

2010年伊利聯合蒙牛,拉低國內牛奶蛋白和菌群標準。在信任危機後,伊利想到的不是如何提高產品質量,挽回國內人民的信任,而是捆綁國家標準,再次傷害消費者。

03

2018年6月5日,王首富的萬達44歲中層管理人員徐毓跳樓自殺。下午14點左右,她還在參加會議,之後在萬達茂巡場。

不久後,她手機關機了,所有人聯繫不到她,在失聯1小時後,她在家庭群里發了一條微信:

對不起。

無人知道,她背負多高強度的工作和無盡的壓力,大年三十也只匆匆回家吃了一頓團圓飯,待了一個多小時就回到了工作崗位。即便這樣,6月5日的例會上,據傳徐毓因為業績沒有達標遭到批評,隨後又被人事負責人約談施壓,有可能撤銷她總經理的職務。

萬達公子王思聰肯定無法理解徐毓為什麼跳樓,即使是他被列為「老賴」,限制高消費時,他也堅強的活著,也讓他的狗幸福的活著。

王思聰的狗叫「王可可是個碧池」,有220萬粉絲,吃挪威三文魚和西班牙黑豬肋排,背限量款LV包,一個爪子帶兩個iPhone watch,微博認證:

狗生贏家,思聰愛犬。

王思聰朋友圈曬過王可可坐在飛機上的照片,周鴻禕質疑狗怎麼帶上飛機,王思聰回復:

不知道我是私人飛機?

地產行業流行跳樓,金融行業也不甘落後。

5月6日,一名年輕的寧波銀行員工(客戶經理),在自家居住的小區跳樓自殺。有知情人士稱,他是第二次上天台時才跳下去的,第一次在天台待了一個小時下來了。他猶豫,但不幸的是壓力最終戰勝了他。

他是一位優秀的青年,廈門大學碩士,通過管培項目進入寧波銀行,有溫柔的妻子、未斷奶的孩子和兩位白髮蒼蒼的老人,但據他妻子說,因為被領導逼,項目轟炸之下,壓力太大而跳樓輕生。

在這個人民的時代,在人民的富豪、代表和藝術家的眼中,跳樓肯定是巨嬰,應該被鄙視而不是被同情,是自己不夠努力,不夠優秀,扛不住壓力,總而言之就是咎由自取。

在這個人民的時代,人民的富豪、代表和藝術家都出現在你的生命里,其實就是為了告訴你:

你真好騙。

金燦榮評價特朗普:

一個大資本家,成功把自己包裝成了和工人階級一個隊伍。

這個評價,也適合那些人民富豪。


最近在某問題下,一位答主說了一句醍醐灌頂的話。

————很多人開始意識到自己是無產階級

前幾年網上有個段子這麼說的:當代年輕人總以為自己混的比父母好,其實是種錯覺。現在坐在寫字樓格子間的白領和三十年前紡織廠車間里的女工沒有本質區別。

回想這些年,時代發展的紅利讓諸多大都市年輕人產生一種蜜汁自信,總覺得自己滿身光鮮亮麗,喝著咖啡,走在CBD,吹著空調,已然一副小布爾喬亞情調,感覺自己一躍成為當代中國的精英,中國未來的光芒即將照耀在自己的身上。

於是,所有人都在拚命的工作,捨棄了家鄉,捨棄了健康,捨棄了良心和尊嚴,只為了能成為大眾眼中的「精英」。所以996自然而然成為了一種常態,拜金也終於不再是貶義詞。全國的年輕人都像風雨中的蝸牛一樣艱難而緩慢地爬著。

終於有一天,網路進化到自媒體爆發的時代,所有人都成為發聲者,同時也成為了圍觀者,這個世界開始變得小了起來,每個人的生活都可以呈現在你眼前,人們的觀念在激烈的碰撞著。此時,這些傻乎乎的年輕人才陡然發現,自己起早貪黑像驢一樣拚命,也僅僅是給資本家的兒子又攢了一台法拉利而已;努力多年標榜的所謂「中產」也依然是資本的韭菜而已;掏空六個錢包購到手的房子也只不過是被房地產洪流沖走的一粒沙而已。

所有的所有,面對「一個小目標」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

當代,哪有什麼真正的「中產」,哪有什麼真正的「小資」,都只不過活在資本家製造的消費主義虛假繁榮里而已。當了一年年的韭菜,突然一場疫情到來,發現自己才是那個裸泳的人。

所以,所有的「新時代民工」突然又想起來那個偉大的人,想起來他老人家曾經說過的話,想起來這個國家的顏色是紅色的,想起來幾十年前那些烈士因為什麼而犧牲。

無產階級萬歲!人民萬歲!

————————分割線——————

被禁言七天,剛解封。期間看到廣大知友的關心和討論但是無法同大家表達,感到深深的無奈,在此感謝大家的關心和關注。其實這次我也沒想到會有這麼大反響,無論是知乎還是廣大網友都帶給我更多思考,這讓我覺得我們的社會可能在某些方面確實存在激烈的矛盾,而且程度甚至已經超出預期。所以,這個回答我也不知道能存在多久,只算留給大家思考的一個平台吧。我覺得一個時代的年輕人如果不能擁有獨立思考和批判思維是可悲的。所以,如果文字能夠帶給大家多元化的思考這才是作為知友應有的精神,至於所謂的「主義」和「立場」,其實是思考帶來的副產品,它們在現實中的個人價值也許並不是那麼重要,但是對於國家的未來或者世界的走嚮往往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最後,借用孫文先生的半句話話,「天下大勢,浩浩蕩蕩……」


剝削一直存在。以前是對農民,對工人。血汗工廠,塵肺病等職業病。但他們缺乏發聲渠道。在互聯網上的一點點浪花也被淹沒在大量奶頭樂中。現在資本主義大生產固有的危機,以前的轉嫁路徑已經無法進一步承接,資本家為了保持利潤開始壓榨白領金領了。這些人是互聯網聲浪的主流,所以一時間毛概,階級,剝削這些詞獲得了巨大認同。不平則鳴是理所當然的,我只希望在將來大資本決定妥協時,知識分子們不要忘了今天,也為底層人民發下聲,而不是像以前沉迷於消費主義奶頭樂,替資本家粉飾太平,合理化剝削。


這個問題暫時不再分析了,以前B站翻車之後寫過一篇。

一商業本身就是最大的公益

這真是一個搖滾的國際五一勞動節,不知道是疫情影響還是天下苦資本久矣,今年沒有什麼買買買的熱潮,反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尋五一勞動節原來的意義。

前幾天,阿里巴巴在B站的官方視頻翻車了,評論和彈幕的無產階級同志一片和諧罵聲如潮,奴顏婢膝叫資本家「爸爸」的情形也一去不復返了。此視頻開始名為《商業本身就是最大的公益》,現在去搜,估計搜不到了,因為翻車之後名稱改為《阿里橙點公益獎馬雲寄語:用公益的心,商業的手段,科技的力量,幫助更多的人》,寫完這個名稱都覺得累,想起阿里公關部的員工,前段時間天貓CEO蔣凡翻車就讓這些人喝了一壺,估計五一期間還在加班給領導擦屁股,資本家搞得事情讓無產階級工人洗地,不禁令人唏噓。但是好在網友沒有慣著這些臭毛病,評論里掀起一股浪潮。嫌事情不夠熱鬧,怕搞得不夠大,給馬老師加了一個頭銜,叫「人民富豪」。人民居然和資本家連在一起,不知道是人民的不幸還是資本的幸運,恐怕以後再有類似的矛盾爆發,估計得算作「人民內部矛盾」,馬克思的棺材板都快飛起來了,按都按不住。諸多評論里我最喜歡的一句,還是評論里「你工人爺爺來了!(震聲)」。擲地有聲。

這是堪稱今年最朋克的一句話,用社會主義的鐵拳沉痛錘了資本的臉。在不正確價值觀影響下,很多行業,不止包括互聯網,都有叫資方爸爸的習慣。資本不僅像馬克思所說資產斬斷了「形形色色的封建羈絆」,而且還改寫了倫理關係,不僅先剝削無產者的血汗,還得逼得無產階級叫爸爸,有些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這也是近幾年出現的一個普遍情況。十年前,互聯網還是本著分享、免費的精神或者打著這些旗號來做產品,用戶頗有辭樓下殿輦來於秦的感覺,用戶是使用者,網站是服務提供者,大家起碼是平等的商業關係,都是社會主義勞動者,沒有高下之分。

二馬老師的話

馬雲退休之後,作為阿里永遠的核心,熱度不能丟。這幾年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搞一個大新聞,形式上比較單一,為各種場合下不斷說騷話。馬老師最拽的是每次說的時候都一本正經,彷彿在湖畔大學上課,期待著底下的學員一呼百應,可惜最近幾次的翻車,都是咱們工人階級不答應。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義務教育的普及,馬老師以前的老嗑實在是顯得有點過時,可能由於整個集團上下沒有反對的聲音,上層觀點保持一致,下層敢怒不敢言,所以馬老師覺得自己的這套嗑沒有過時,長時間不更新體系,導致回回面對洶湧的民意。這時候才知道「悶聲發大財」真是一種最好的智慧,有些老闆真能做到一句話也不要說。馬老師說過的騷話估計一夜兩夜都說不完,但是可以簡單回顧一下,提前坐穩扶好,調直座椅靠譜,以免被騷話閃斷了腰:

「我對錢沒有興趣」「絕不賣阿里股票」「套現是為了改善生活」「阿里沒有假貨」「假貨質量比真貨好」「人還是要有夢想的,萬一實現了呢」「最後悔的一件事情就是創立阿里巴巴」「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賣家虧錢問題出在自己身上」「 未來房子如蔥,8年後中國最便宜的東西有可能就是房子」「十億豪宅不是我的」「香港的豪宅只花了12個億」「我沒有豪車」「邁巴赫是公司配的」「不環保沒有未來」「狩獵只是消遣」「餓死也不做遊戲」「永遠不涉足物流」「阿里永遠不拋棄小賣家」「該死讓他們死」。

這些話連起來就是一個人拿起左手打左臉,拿起右手打右臉。人類的本質就是打臉和真香,馬老師總是一打再打一香再香。

去年最騷的一次,還是馬雲公然站在站在勞動法的對立面,開始談996。以前他在韓國媒體上說「後悔日夜忙工作根本沒時間陪家人」,但是聊到996,公然發文:「中國BAT這些公司能夠996,我認為是我們這些人修來的福報。」以往是說騷話,後來發現馬老師還會寫騷文,這回公然調戲法律,引起一陣熱議。《勞動法》規定一周工作時間包括加班不得超過40個小時,馬雲明顯不認同,說996是「福報」,只有付出才有收穫。馬老師說騷話是有規律的,就是模糊主語扭曲定義,其實真實含義是工人階級越努力付出,資本家才能越有收穫。

接受12年義務教育的基本都知道剩餘價值理論,馬老師這一個例子就能深刻理解,所以馬老師才被稱為老師。

三為什麼商業不是公益

對於商業是不是公益這個問題,恩格斯早就說的明明白白,

「千萬不要以為「有教養的」英國人會公開承認這種自私自利。相反地,他用最可恥的偽善的假面具把它遮蓋起來。怎麼,難道英國的財主就不關心窮人?他們不是已經創辦了其他任何國家都沒有的慈善機關嗎?呵,不錯,慈善機關!你們吸幹了無產者最後的一滴血,然後再對他們施以小恩小惠,使自己自滿的偽善的心靈感到快慰,並在世人面前擺出一副人類恩人的姿態(其實你們還給被剝削者的只是他們應得的百分之一),好像這就對無產者有了什麼好處似的!這種布施使施者比受者更加人格掃地;這種布施使得本來就被侮辱的人遭到更大的侮辱,要求那些被社會排擠並已失掉人的面貌的賤民放棄他最後的一點東西——人的稱號;這種布施在用施捨物給不幸的人打上被唾棄的烙印以前,還要不幸的人卑躬屈膝地去乞求。」

商業就是商業,是資本增值的過程,公益就是公益,是社會資源再分配的過程,如果說商業是最大的公益,那麼也就是說,一邊資本進行增值,一邊還控制社會資源再分配。相當於馬雲提議出城剿匪的同時讓四大家族(其他捐贈者)出錢做公益,出的多賺的也多,事後豪紳的錢如數奉還,百姓的錢三七分賬。

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里,恩格斯還分析了一個英國上層太太的信,三言兩語批判地明明白白,英國太太代表的資產階級行善本身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行善的目的是獲得不被社會底層人民打攪的權利,獲得一種被隔離開的特權,以便於安全享受這種生活。就像郭德綱的相聲里,老爺子是個大善人最見不得窮人,每次見了窮人,都是眼一閉說趕緊把窮人給我弄走,我見不得窮人。另一方面,慈善公益有緩解社會矛盾的作用,把窮人趕走也不是辦法,萬一到了「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的地步就涼了,到時候錢就不那麼好賺了,說不定還得「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慈善公益是維持現狀的重要手段,並不能從根本上緩解任何矛盾,資產階級利用慈善塑造了樂善好施的光輝形象,成功站在道德的高地上,讓人迴避了最根本的問題——不平等的起源在哪裡。這時候,打他兩下,你下不去手,罵他兩聲,你張不開嘴。

四公益是門大生意

馬雲的毒雞湯也不是沒有淵源,最早可追溯到哈耶克,最近幾年被薛紹豐和羅振宇幾次提起,可見上層人士達成了何種共識。薛教授非常有意思,由於說出工人階級剝削資本家的高論被江湖上的朋友稱為「資本御用經濟學家」。

在資本主義制度中,慈善其實是門大生意。這筆交易的雙方分別是高層和底層,或者高層和高層,有時候順帶收割一波中產階級。高層花了錢買到了和底層隔離開的權利,高層進行利益輸送的同時也隔絕了底層上升的途徑,比如通過西方富豪大量向大學捐款,名義上是幫助底層學子讀書,但實際上設置了更高的精英壁壘,入學條件沒有一項是有利於貧困學生的,長久看就徹底隔絕了貧困學子進入高等學府的機會。市場經濟萌芽的時候,最早賺得第一桶金的那些帶善人,用自己的雙手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的那些黑奴販子、海盜、投機商、鴉片貿易商們,開始投身於公益事業。著名的南海泡沫事件的受益者托馬斯·蓋伊就利用瘋狂攫取的投機利潤,在倫敦蓋起了蓋伊醫院。慈善家族洛克菲勒散盡上億家財進行公益,但是自家煤礦發生工人運動的時候,糾集大批打手,開著坦克架著機槍掃射工人,連婦女兒童都不放過(2名婦女和11名兒童被活活燒死)。卡內基號稱慈善富豪,在自家鋼鐵公司的工人運動中,也用機槍來掃射要求加薪的鋼鐵工人們。慈善家老洛克菲克向卡內基發來了賀電,對他的行為表示由衷讚賞。相比之下《美國工廠》里的福耀玻璃廠董事長曹德旺雖然教會了當代美國人什麼叫資本主義,但是手段還是比前輩過於溫和,只是通過高壓手段、洗腦技術攆走了工會。曹總為人比較real,說過「慈善不過是富人的遊戲,買個心安」。貝克漢姆郵件門曝光了他的另一面,此前小貝一直在兒童慈善事業以熱心公益的形象示人。一次,貝克漢姆去看望菲律賓颱風中受難的孩子,事後不忘發郵件向基金會討要8000歐元的來回機票費用。並且小貝表示:「說實話,我覺得無論如何都不應該我自己花錢。」不光如此,小貝對自己設立的7號基金會也是怨言頗多,他心態的表示:「把幾百萬投到慈善基金,就像把我自己的錢給出去一樣。如果沒有基金,那錢本該是我的。這尼瑪可是我自己的錢!」小貝性情中人,因為自己做了公益,但沒成功封上高等騎士爵位破口大罵:「他們就是一群婊子!和我想的一點不差!這些榮譽誰說了算?說實話很恥辱,假如我是美國人,十年前我就拿到這玩意了。」

上B站的年輕人越來越不好忽悠了,低端的資本主義幻術已經完全不夠用。現在誰還不知道,生意披著慈善的外衣還是生意,資本家無論捐多少錢都是在生意的範疇之內,多捐的錢如果買不到該買的名聲、避不開該避的稅那就是可恥的浪費。資本慈善就是要向窮人施捨富人吃剩下的殘羹冷炙,用來滿足資本家佔領道德高地的要求。但是一定不能觸及產生貧困和兩極分化的「不平等」的制度,因為這種制度是富豪公益存在的基礎。只有這種不平等的社會制度永續地存在下去,慈善才能永遠發揮它熠熠閃光的道德光輝,富人才能在「美好又溫暖的人性光輝」中安心從窮人的身上榨取血肉。那什麼是真正的公益?白方禮老人老人靠自己的勞動,在十多年的時間裡先後捐款35萬元,資助了300多個大學生的學費與生活費。他為學生們送去的每一分錢,都是用自己的雙腿一腳高一腳低那麼踩出來的。「窮不幫窮誰照應,兩個苦瓜一根藤」,恩格斯也說

「窮人從他們的窮弟兄那裡得到的幫助,比從資產階級那裡得到的要多得多。淳樸的無產者深知飢餓的苦楚,所以他們雖然自己也不夠吃,還是樂意捨己救人。他們這種援助的意義是與窮奢極欲的資產者所扔出來的那點布施迥然不同的。」


今天的網路真是魔幻,一邊是何鴻燊掛了,一堆答主扒拉何鴻燊年輕時多會玩,圈子多高端;另一邊是對馬雲資本家口誅筆伐,無數人突然發現自己是無產階級。

它們都變成了高贊答案。

看來還是這句話比較靠譜:

現階段的主要社會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這個官方結論,拋出來已經有日子了,乍一看四平八穩,當時看著也沒覺得有多奇怪。

就尋思,不平衡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城鄉差距,農商差距,區域差距,各種貧富差距各種不平衡那還少么?甚至更糟糕的時候都過去了,也沒聽見幾個人吆喝,怎麼現在還當成事兒列出來了?

回頭再看,算是恍然大悟:原來光是發展不平衡還事小,但是得讓人覺得有奔頭啊。

到了沒奔頭的時候,再小的事兒也能成大事兒。

有奔頭的時候,一好遮百丑,沒人說什麼,即便今天過過苦日子,捱過去,明天還是有希望的。怕的就是沒有奔頭,看不到希望,今天這樣,抬頭一看,明天的預期還不如今天。

薦讀《舊制度與大革命》,這都是哪一年的事兒了?

現實倒像是排演先哲們的預言:

GM的發生並非總因為人們的處境越來越壞。最經常的情況是,一向毫無怨言彷彿若無其事地忍受著最難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壓力減輕,他們就將它猛力拋棄。

被GM摧毀的政權幾乎總是比它前面的那個政權更好,而且經驗告訴我們,對於一個壞政府來說,最危險的時刻通常就是它開始改革的時刻。只有偉大天才才能拯救一位著手救濟長期受壓迫的臣民的君主。人們耐心忍受著苦難,以為這是不可避免的,但一旦有人出主意消除苦難時,它就變得無法忍受了。當時被消除的所有流弊,似乎更容易使人覺察到尚有其他流弊存在,於是人們的情緒便更激烈:痛苦的確已經減輕,但是感覺卻更加敏銳。

我今天還看到一位答主,試圖證明996的當代青年並不比他的父母們更加辛苦,反而是要輕鬆許多。那位答主大約是在試圖理性討論問題,但是他應該記取托克維爾的箴言:

痛苦的確已經減輕,感覺卻更加敏銳。

舊制度與大革命(權威譯本)京東去購買?


當年李嘉誠可是人送外號「李超人」,很多港民都為其感到驕傲。

直到越來越多的人住進了棺材房。

後來,李爵士到了中國,又到了英國,風評徹底墜毀。現在再在香港提到他,已經沒有一句好話了。

又一個百年,又一段歷史的輪迴。

馬雲退休,他再也不用勞動了,也能坐擁巨大的財富。

脫離了勞動,使得他純粹。

中國複雜的人太多,純粹的人太少。以至於我懷疑馬雲是不是那一個踩油門的人。

明明閉嘴當愚公就能快樂,偏偏選擇發聲。

一開始我還沒懂,後來王林死了,我也就懂了。


去年五一的馬云:996是福報

觸景生情,建議把五一改為資本家學習勞動法紀念日。再說了,

打你就打你,還需要看日子?

若有一天你發現知識無法改變命運

你會去實踐那些能改變命運的知識

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十年寒窗苦讀??

mp.weixin.qq.com圖標

附一篇被jy時候寫的文章,充實下這個回答。

求個關注,免得一個地方被掐死,人就死了。


其實我也不明白,不過換個角度想想,也許不是現在帶節奏,而是以前在包庇呢?


從社會實踐的角度看,「發展就是硬道理」的社會管理模式已經開始陷入了系統桎梏,特別是社會中下層人群面臨的系統桎梏越來越凸顯。

從意識形態的角度看,此前七十年的建國史,此前五十年的社會運動,此前三十年的義務教育,已經將一套解析,批判和揚棄這種社會實踐模式的思想體系的種子植入了很多年輕人的腦海之中。

二者交互作用之下,萌芽就自然破土而出了,並且指向了一個更加收斂和根源性的方向。


吸血鬼嘛~

那就要有吸血鬼的樣子~


擊鼓傳花的遊戲玩不下去了 就會想起階級鬥爭


這難道不是正常的嗎?

一個公眾人物,一個名人,難道不應該既有人喜歡又有人討厭嗎?

相反的,在很長的時間裡,我們都看不到對馬雲等「企業家」一丁點的負面評價,我們認為富有者一定是天資聰穎而又勤奮刻苦者,認為貧窮者一定是偷雞耍滑又懶惰無能者,這種現象不應該更被仔細思索嗎?

上個世紀20年代,馬克思《1844經濟學哲學手稿》的發現,催生出一個在歐美二十世紀文化學界和社會學界極具影響力的流派,我們一般稱之為「西方馬克思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有很多小的分支,但是影響最大的無意是德國的法蘭克福學派。

法蘭克福學派對資本主義的文化及意識形態有著非常深刻的研究,這無疑會給我們對當下的某些社會現象給以啟發。

1947年,法蘭克福學派最重要的研究著作之一——由阿多諾和霍克海默合著的《啟蒙辯證法》出版,他們在《文化工業:作為大眾欺騙的啟蒙》集中表達了他們對資本主義文化現象的思考與批判。

到底什麼是文化工業(culture industry)?

1963年,阿多諾給出了回顧性的說明。這是為了和大眾文化(mass culture)相區別的一個概念,大眾文化本身是由大眾所創造的某種流行文化(popular culture),而文化工業卻不再是由大眾創造的,而是由經濟權利計劃、操控、管理的,大眾不再參與文化的創造,而只是消費文化,大眾不再是文化的主人,而變成了文化的僕人。

阿多諾指出,文化工業給一切事物貼上了相同的標籤,而潛藏在其中的資本權力也隨之滲入其中,文化本身也從上層建築滑落,本身變成了經濟基礎的一部分。文化的作用不再是文藝復興以來的啟蒙,而是反啟蒙,這也是阿多諾關於「文化工業」思想的核心,他稱之為「啟蒙辯證法」。

後來,法蘭克福學派有了新的發展,在熾熱的六十年代,馬爾庫塞橫空出世,他的理論更是對阿多諾思想「文化工業」的進一步發展。

馬爾庫塞以「社會批判理論」對當代工業社會尤其是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工業社會的現實做了極為尖銳和深刻的批判, 深刻地揭露了西方發達工業社會中人的異化狀態, 提出了「單向度」理論, 認為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人已成為「單向度的人」(one-dimensional man)。

馬爾庫塞認為發達工業社會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和自動化的實現, 減少了骯髒、繁重的體力勞動, 使藍領工人白領化, 為社會提供了大量消費品, 使人們過上了「幸福 」生活。而資本家通過資本及資本創造的文化工業,壓抑了人的「愛欲」本性,沉醉於「不用大腦」的自由,最終導致了「單向度」。

馬爾庫塞認為, 正常社會中的人有兩個「向度」或「維度」, 即肯定社會現實並與現實社會保持一致的向度和否定、批判、超越現實的向度。 而當今資本主義社會已蛻變成了一個新型的極權主義社會, 它成功地壓制了這個社會中的反對派和反對意見, 壓制了人內心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 因而使這個社會成了單向度的社會, 使生活在其中的人成了單向度的人。

人們失去了否定性和批判性原則, 人們內心的批判性、 超越性思想受到抑制, 成為統治制度的消極工具。 「單向度」的確切說法應該是「肯定性單向度」。

比如當今時代,很長時間只有對於馬雲等一系列資本家的大唱讚歌,好像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這不是更加恐怖的事情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