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毛的智慧。推荐看一本书 叫《中华帝国的衰弱》 这本书书几乎是美国大学的中国近代史教科书,里面提到过曾国潘、李鸿章、丁汝昌等近代中国士大夫,总体来说他们在当时的中国算得上精明的统治阶级,但是面对世界的变化却都显得那么盲目、自大、不切实际、甚至是自甘堕落。这三位士大夫,严重的任人唯亲, 根本看不清事实也可能是不愿意面对残酷的事实,自吹自擂、虚张声势和满清一起在泥潭里挣扎。这些士大夫所谓的智慧就是厚黑学,就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就是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对内欺下瞒上,对外那些还没打过中国的国家就在别人面前装天朝大国的B,在打赢中国的国家面前装孙子,这 样的杂碎小人当道国家能有前途吗?现在很多不懂历史的人比他们还要盲目,只要是老祖宗的都是好的,都是「智慧」,你也不看看历史,那些近代的祖宗们如果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智慧,又怎么会把近代中国推到深渊里呢?如果非要说他们有什么「智慧」,那就是国家再苦难,人民再穷困,那些士大夫的银子也能分文不少,这就是他们的「智慧」。


不要看曾国藩说了什么,要看曾国藩做了什么。

曾国藩《爱民歌》:

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

贼匪害了百姓们,全靠官兵来救生。

第一扎营不贪懒,莫走人家取门板,

莫拆民家搬砖石,莫踹禾苗坏田产,

莫打民间鸭和鸡,莫借民间锅和碗。

第二行路要端详,夜夜总要支帐房,

莫进城市进铺店,莫向乡间借村庄,

无钱莫扯道边菜,无钱莫吃便宜茶,

更有一句紧要书,切莫掳人当长夫。

第三号令要声明,兵勇不许乱出营,

走出营来就学坏,总是百姓来受害,

或走大家讹钱文,或走小家调妇人,

爱民之军处处喜,扰民之军处处嫌,

军士与民如一家,千记不可欺负他。

结果湘军到处烧杀劫掠,就这样一支军队,你说管理的好不好,智慧不智慧。

曾国藩《沿途察看军情贼势片》:太平军「禁止奸淫」,「听民耕种」,「民间耕获,与贼各分其半」,「傍江人民亦且安之若素」。他为要取得胜利,乃大烧大杀,做到「男妇逃避,烟火断绝,耕者无颗粒之收,相率废业」,使太平军「行无民之境,犹鱼游无水之池」,「居不耕之乡,犹鸟居无木之山」。

「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长河尸首如麻……三日夜火光不息。……万室焚烧,百物荡尽,而贡院幸存。」

「今粤匪之变,蹂躏竟及十六省,沦陷至六百余城之多,而其中凶酋悍党,如李开芳守冯官屯、林启容守九江、叶芸来守安庆,皆坚韧不屈。此次金陵城破,十余万贼无一降者,至聚众自焚而不悔,实为古今罕见之剧寇。」——《曾文正公奏稿》卷二十《金陵克复全股悍贼尽数歼灭折》

谭嗣同《谭嗣同全集》写到:「顷来金陵,见满地荒寒气象,本地人言:『发匪据城时,并未焚杀,百姓安诸如故。终以为彼匪也,故日盼官军之至,不料官军一破城,见人即杀,见屋即烧,子女玉帛,扫数悉入于湘军,而金陵遂永穷矣。』至今父老言之,犹深愤恨。」

「乃一经湘军之所谓克复,借搜缉逋匪为名,无良莠皆膏之于锋刃,乘势淫掳焚掠,无所不至。卷东南数省之精髓,悉数人于湘军,或至逾三四十年无能恢复其元气,若金陵其尤凋惨者矣。中兴诸公,正孟子所谓『服上刑者』,乃不以为罪,反以为功。」——【清】谭嗣同《仁学》

夏震武:「淫掠之惨,具载各书,湘军各载金银子女,联樯而上,万目共睹。」


这么说吧,我们以前搞计划生育,费了很多力气,而且还没达标,但是如果让曾国藩来搞计划生育,别说是1.0的出生率了,0.1他也是办得到的。

用六个字概括他的一身,就是「先做官,再做人。」


曾国藩还是很喜欢忠诚于朝廷的,其实,不论是国家还是公司,都需要人的忠诚度。

有人会说,你给的工资低,怎么会让然有忠诚度呢?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你的产出达不到公司的要求,公司怎么可能会给你高工资呢?

也有人说,我付出了这么多,公司怎么看不到?这主要看你所付出的是否给公司带来利润,如果给公司带来了高利润的话,公司不给你高工资,你可以果断地选择离开。因为,凭你现在的能力,无论到哪个公司,都能吃得开。

对于曾国藩来说,也是这样的。其从一开始的小官,到朝廷的二品大员,其努力不亚于任何人。其同时,还很懂得感恩。其经常说,是朝廷给我的官,必须忠诚于朝廷。

是的,曾国藩自身也非常努力,这也应了那句话,皇天不负有心人。正如很多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其也许天资聪颖,但后天的努力也很重要。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都知道企鹅之父——马化腾。其在深圳大学的时候,就是非常努力的学生。其经常在寝室编写代码,如果不是这份努力,也不会有后来的QQ[1]。当然,他也赶上了好时机,但是,机会是留给又准备的人。

你真正的努力不是给比人看的,而是从骨子里发出的那种努力,最后,你会得到努力后所带来的幸福感。

曾国藩除了忠诚度和努力,还有更可贵的品质,如以下来源于网上的图片资料:

参考

  1. ^资料来自原腾讯传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5%BE%E8%AE%AF%E4%BC%A0/20208026?fr=aladdin


本来不想写什么东西,曾国藩前几年被玩烂了,一大帮人是个认字的就好像懂曾国藩,曾国藩家训之类的书满大街都是,那时候老板们进的货到现在还没卖完,这两年又翻转了,除了骂没别的了,好像曾国藩是个人渣一样。很无聊。

高赞说曾国藩的智慧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来源是美国什么什么写的一本书。我劝你们啊,读历史先别读外国的,中国的历史书还没研究明白,就研究外国的,你被带沟里还以为人家喊GoGoGo呢。外国人写的历史一直在不断解构我中国史,用他们的价值观念来看中国历史,轻信这些东西,你自己的历史观就被带坏了。

这是曾国藩给咸丰皇帝上的奏折中的一段,你现在把这话说给领导听,不给你穿小鞋算你关系硬。在古代皇权至上的时代,曾国藩敢说,是非者,天子与普天下人共之,这叫溜须拍马吗,这叫阿谀奉承吗。

曾国藩在生涯后期主张学习西方,开始洋务运动,这叫盲目自大、自感堕落吗?

不可否认,曾国藩身上有古代官僚的习气,但是西方人按他们的观念去评价曾国藩,这就是个笑话。

我也可以问啊,华盛顿是不是个奴隶主,杰斐逊是不是个奴隶主?那照这么说,美国的立国者,都是道德败坏,封建愚昧的种族主义者了。


我的读金庸,聊历史系列写到物以稀为贵这个话题的时候聊到了曾国藩对腰刀的使用,也算他管理智慧一方面的体现吧,跟大家分享一下。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腐朽的满清八旗部队无力御敌,节节败退,直到咸丰四年,曾国藩一手创建的湘军投入战斗,清军才逐渐站稳阵脚,几番厮杀,湘军于年底接连收复岳州、武昌和汉阳。

这个时候,除了朝廷方面给湘军上下实质性的升官和发财,曾国藩也别出心裁的对众人进行精神上的奖赏。他吩咐手下打造了100把精美绝伦的腰刀,刀面正中刻著「殄灭丑类,尽忠王事」八个大字,旁边还刻有「涤生曾国藩赠」,并全部进行了编号,准备以个人名义,亲手颁发给数场战斗的有功之臣。

等到庆功大会当天,曾国藩临时改变了主意,把原准备发的100把刀改成50把,以提高腰刀的身价。在战争时代,佩刀象征著尚武精神,能得到首领奖励的腰刀,代表了对自己浴血奋战的最大认可,是无上的荣誉。

这便是深谙用人之道的曾国藩管理手下的方式之一——激励法。你想想,换作其他奖励,受奖者或许不好意思整天拿在手里揣在身上,但腰刀作为奖励品,同时也是战斗器械,可以时刻别在腰间。

这是一份巨大荣誉,时刻提醒拥有者更加努力报效主帅的赏识,而其他人日常训练中看到拥有者的佩刀,也会从羡慕变成鞭策,投入更大的努力去训练,去战斗。佩刀的减少,也使得其获得变得更为艰难,这份荣誉感也便更高。

他的弟弟曾国荃明显便不物以稀为贵懂这一道理,后来对腰刀进行滥发,大大降低了获得的难度,当佩刀变成寻常之物的时候,它的激励效果,便大大打了折扣,趋向于零了。


曾国藩最大的成就就是创办了湘军,灭了太平天国,要说曾国藩的管理智慧,那基本上就体现在湘军的创建及管理上。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湘军对比同期国内其他的军事力量还是比较牛逼的。一个团练搞起来的武装,让八旗绿营军以及太平军完全没法比。后期的楚军、淮军、北洋军基本上相当于湘军对他出来的。

那么湘军的组建和管理有哪些做的比较好的地方呢?

第一,兵源上,选士人,领山农。就是说军官主要选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士兵选淳朴厚实的山区农民。知识分子当军官,相对有理想主义,视野开阔,目光长远。山区老农当士兵,相对好管理,不会偷奸耍滑,消极怠工。

第二, 组织上,将必自选,兵必自募(后面军阀混战也基于此)。基本上是老乡抱团,形成了一个个利益小团体,有点像现在的阿米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相对来说也是拧成了一股绳。

第三,军饷上,给高薪。工资是隔壁八旗绿营的3-6倍,更不用说一切归圣库的太平军了。所以绿营基本上很难募到兵,募到的基本也是没有其他出路的流民兵痞,还有第二职业。湘军则是募一千来一万,当然可以优中选优了。

第四,政治上,重视思想教育。每逢三日、八日,就要把军队召集到操场上,用「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孔孟之道和「不要钱、不怕死」的岳飞精神,激励将士,让他们忠君爱国,严明军纪,不得扰民。当然还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虽然有些部队(比方说他老弟曾铁桶的)执行的极差,但是大部分还是不错的。北洋元老朱启钤曾说,「中国内战大抵靠,武器,银元,主义,而银元不如武器,武器不如主义」,湘军算是比较有「主义」的。

第五,战术上,有标准打法。「结硬寨,打呆仗」,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断水断粮,围点打援。后来老蒋也学了这一套。

第六,装备上,洋枪洋炮。曾国藩还是比较注重技术革新的,虽然不像李鸿章搞淮军那么夸张,不过好歹装备是上来了。

当然还有其他,这一套基本上是在特定情况下的特定方法,应该最大限度的代表了曾国藩的管理智慧。


老曾就是对自己狠,并且一以贯之,对他人倒是相对宽容


市面上所有的曾氏管理学书籍,无一例外是以结果倒推原因,就像炒股,无论什么人,只要蒙对了几次就是大神,然后总结出十条八条的真理,出书收智商税。

不谈太平天国内讧才是曾在军事上取得成功的主因(蒋公可是彻底实践了曾理论的人),无视西方列强制衡的重要意义,所谓洋务运动先驱,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更加有效围剿太平天国,而非治国图强,纯粹后人强行封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