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歌,无论中文还是英文,即使有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但一听就让人心潮澎湃难以忘记,像卡萨布兰卡啊,毕业生的scarborough Fair、爱情故事的where do I begin什么的,中文老歌更多了,第一次听万芳的新不了情我眼泪都快流下来了,太深情了,还有郑绪岚的牧羊曲,女儿国的女儿情,张学友的情已逝、温馨,还有很多日本老歌等等…就是我周围不管70后,80后、90后、00后都能听出里面浓厚的感情,能打动人心。所以我很好奇想请教懂作曲的朋友,从作曲的专业角度看,是因为某些音用的比较多或者某种手法用得比较多的原因?还是编曲的乐器用得比较复杂或者古典乐器用得比较多(我完全不懂哈,所以想请教)?总之是有什么规律吗?或者说能不能总结出什么规律呢?这种打动人的歌曲有可能将来用电脑作出来吗?


并不是因为曲子本身写得有多神,当然这些歌确实很好听。这些歌曲能流传至今的原因很复杂,上个世纪传媒行业没有像现在这么发达,自然人们的见世面没有现在这么广,选择性也没有这么多。就好比当年播西游记还珠格格是能造成万人空巷的局面,现在你就是在用心,东西再好也不会有那种场景了。人们的选择性和接受程度已经很大了。又好比小时候挨过饿的长辈们直到现在生活富裕了依旧非常勤俭节约,都还是认为粮食是个好东西不能随便糟蹋。因为在他们那个时候对这些东西很珍贵,因此一辈子都会念念不忘。就像这些好的音乐作品,在那个年代的信息面来说一样弥足珍贵。

抛开这些情感因素回归到音乐本身,旋律节奏织体都非常非常简单,现在就算给你放个同样技法的新歌,你不会觉得有多么印象深刻,甚至明天就忘记了


个人认为真诚是主要原因之一,和专业知识没有必然关系。音乐是心灵表达的方式之一,在这种表达中,真诚是最可贵的。但真诚很难量化和分析,一首歌的词、曲、演唱、编曲、演奏都影响著最后的呈现,所以这些环节里的每个参与者的心灵和当时的状态都很重要。打动人的总是人心。反过来说为了名利而作的东西,不能真实展现心灵,所以打动不了人。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从一个时代爆发出大量优秀的流行歌曲(从日本产生到港台翻唱、学习再到大陆融合发展)之后,现在的创作者深受影响,于是很难逃避那时候的影子。如果太像,又没有当时的生活环境背景,则不真实。如果刻意想做得不像,又难免不自然,亦不真实。找到新的方向显得格外重要。

扯回来,题主说的电脑可能是指AI,AI现在看来没有心灵,也就不存在真诚与否,所谓作品,除了展现演算法先进之外没有太多价值。艺术不是演算法能创作出来的,所以做不出来。但是要说未来AI像科幻片一样发展出心灵了则另当别论。


无论是从歌词上来看,具有一定的文学意义,所以,歌词的创作会要求一定的押韵,让人听起来更符合审美要求,即使不能做到百分百的押韵,至少唱起来顺口,这是歌词的基础审美,

这就会让一首歌曲耐人寻味,不仅仅是他的旋律动听,还有他的歌词韵味,能让听众深有感触,沁入人心,产生共鸣,所以让大家都喜欢,而成为经典。

从创作手法来的看,只谈主旋律,我们都知道,如果要表现活泼,欢快的情绪,会用一些短促,跳跃的节奏,就比如很多少数民族,如维吾尔族,他们表现那种民族的热情,欢快,能歌善舞热爱这片热土的情感,都会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空切分的节奏类型在旋律节奏中会很突出,很有特点。

再如表现抒情,哀伤的情感,节奏会是比较缓慢,旋律是比较平稳的,这都属于创作常识和基础,是符合我们日常生活,人们的审美需求的。

你说的是不是有什么规律,当然有。

西方的创作手法很广泛,古典音乐歌剧中像 柏辽兹等人就首创了 固定乐思,主导动机,这样的创作手法,当然都是大师们使用的,是他们为了更好的突出歌剧的戏剧性,人物特点而使用的创作手法。

再说中国的歌曲创作也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

沂蒙山小调,大家都听过,使用了 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四句式,虽然短短的四句,但是已经把作者的情感都表达出来了,合的部分就是一个收尾,就像一篇文章,开头,转折,发展,再到收尾,有一种一气呵成的美感。中国的作曲家很喜欢用这种创作手法。

当然还有,螺蛳结顶,鱼咬尾,等等,这都是中国人比较喜欢用的创作手法,

当然更多出现在,经典民歌,小调,民族器乐曲中。


谢邀。其实没有什么专业不专业角度。简单粗暴因为旋律简单,和声简单。接受度广,传唱度高。

假如换一个当代的无调性的音乐呢,结果显然易见了。

总之想要一个音乐同时拥有高度和广度是非常难啊。


好多是采写的民歌和少数民族的歌曲改编而来。


不好意思,

作曲专业也分析不了。

艺术不是数学。

所谓作曲专业好像美术生学学怎么调色罢了,好听不好听,如此感性的东西,恐怕再来几亿年也分析不出来,作曲专业不过是总结规律,远没达到探究原因的地步。

一切还是靠作曲家的灵感,看不见摸不著。

没有某个音用的多,配器复杂就好听这一说。否则遍地都是作曲家。

作曲系只是教给你把脑袋里的动机一步步变成完整作品的方法,比如视唱练耳,配器,和声等,但是前提是那你脑子里有这个动机,而且你选的方法合适。

打比方来说的话,作曲就像做菜。

作曲系的知识不过是给你一堆厨具,教你几种烹饪方式,水煮,清蒸之类。

想把菜做的好吃,首先你得有菜(有灵感)

还得用对方法。(抒情歌非要弄个电吉他的华彩也不合适对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