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绝大多数是因为私生活混乱,这种生活方式在中国传统价值观里是被厌恶歧视的,所以我觉得该歧视这种极度不节制的人,但是歧视艾滋病患者那得了艾滋病就相当于得了绝症,所有人抱著歧视的态度对艾滋病或者来说就是被这个世界所隔绝,整个人就毁了,该抱有一个怎么样的态度呢


不应该,从传播途径上讲艾滋病主要通过性,血液,母婴三种方式传播,正常的交往是不会被传染的,同时,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很可能是被自己的屡次发生高危性行为的伴侣感染的受害者,也可能是被隐瞒病情的病人传染的医护人员,也可能是从生下来就不幸的孩子……他们和正常人一样。


谢不邀~

首先,感染艾滋病不等于私生活紊乱。许多感染者都是因为没有好好保护自己而意外得病的。

其次,艾滋病人只是得病了而已,与正常人没有两样,不发生性接触的情况下,人们是可以与他们正常接触的。并且,他们只要按时服药,寿命是可以与正常人持平的。

艾滋病是一种病,我们应当给予病人拥抱和亲吻,为什么要歧视他们呢?

了解更多艾滋病相关知识,跪求一波关注和红心??!——郑州大学防艾志愿者海鲜


楼主说的艾滋病人私生活混乱可是冤枉了很多的感染者。就我了解的来看,很多艾滋病感染者其实私生活并不混乱,很多私生活混乱的人其实他们并不会感染。为什么这样说呢?

如果一个人私生活混乱他知道自己容易感染艾滋所以他就会非常注意,一定会带套,即便是他如果不喜欢带套,但是现在有prep。一种暴露前预防药物吃了这种药即便是无套高危也不会感染。

那那些人会感染呢?当然是哪种啥都不懂得人,有人可能是去约不了解,一次就感染上了。大多数感染者归根结底其实是他们不了解艾滋。

现在艾滋的治疗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学术界已经把艾滋病当做一个慢性病来看待。甚至治疗难度比糖尿病还低,但是就是因为国内的污名化太严重还以为是绝症。

最重要的一点是艾滋病同志群体在背锅。国内每年感染艾滋病的异性群体为60%左右(杠精别杠只是一个大体数值误差不会超过3%)同性恋占比35%,途径不明5%。所以艾滋病感染者异性群体才是主要的贡献者。只是同志人口少,相对于异性恋来说他们的感染几率更大,说以才被叫做高危群体

在我们传统认识里,慢性病是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指不构成传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包含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等。

慢性疾病是可以治愈的吗?部分慢病是可治愈的,但是慢病的防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的甚至伴随人的终生,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但慢病的发生和发展转化是完全可控的。说到完全可控,就不得不说下还有一种疾病也是慢性病了,那就是艾滋病。将艾滋病当作一种「慢性病」的看法,得来已久。自从1981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随著1987年第一个抗艾滋病毒核苷类药物齐多夫定(AZT)被批准上市,不到数年,便有专家提出「艾滋病不是绝症」,「艾滋病是慢性病了」的说法。1989年Samuel Broder教授在世界艾滋病大会上提出将艾滋病当做一种慢性病,可以效仿癌症的随访模式进行管理。

以医疗水平看,艾滋有治愈的可能吗?现在提到的比较多的,是艾滋病的功能性治愈。但遗憾的是,随著停药时间延长,感染者血液中陆续再次检测到病毒,这个方法还不能实现治愈。不过也有少部分人,病毒检测不到的时间维持的很长,这部分人实现了功能性治愈,也就是说虽然不能完全治愈,会复发,但是至少有一段时间不需要用药,病毒也检测不到,对身体也没有影响,如何让这段时间维持更长就需要更多更细致的研究了。

现有最好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就是不影响艾滋病感染者的预期寿命,或者影响很小,这个很多地方都已经实现或者正在实现。距离现在最有望实现的阶段成果,就是长效抗病毒药物,注射一针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病毒一周,甚至一个月到两个月,这样就方便了很多,感染者可以不带药物出国长途旅游,对生活影响很小,比起高血压糖尿病近视眼老花眼离不开药物和器械,也算省事很多了。我国是2000年开始进行艾滋病治疗抗病毒的临床,2003年国内推广,到今年已经十几年了,这期间得到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感染者寿命大大增加,死亡率大大降低。艾滋病感染者发现比较早,CD4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定时检查肝肾功能,其寿命已与常人没有太大区别。甚至相较于其他慢性疾病,艾滋病的很多研究成果和研究速度在未来会增速更快。虽然现在还完全治愈不了,未来二十年内治愈可能性很大,根据大数据推算三十年内一定能治愈。有很多人会说那么很多感染者为什么十几年就死了,国内感染者70%左右发现的时候已经感染艾滋病几乎五年以上,这时候他的CD4已经很低了,还有就是各地的艾滋病医院与疾控水平不一,比如北京的艾滋病感染者死亡率仅为0.1%,而全国平均是5%。还有一些人感染了艾滋病,依然我行我素,不按时吃药,经常漏服,甚至发生了很多次交叉性感染,这种行为无异于自掘坟墓。所以不论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还是HIV感染者,早发现早治疗,在日常生活中重视体质的调理,改变不良行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膳食、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按时准时服药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保持心理健康,都会得到一个很好的生活保障,还能减少很多其他疾病的发生的。

以上来自一个苦逼的搬砖研究生~

更多艾滋病,性病深度科普知识,欢迎点赞关注。

需要更多帮助,欢迎关注公号《hiv1202》


不该歧视。你可以用行动上保持距离从而保护自己,但不可以在思想上去歧视。


从疾病的角度看艾滋具有一定的传染风险,从自身安全形度出发与其保持安全距离是可以接受的。但这绝对不应该成为歧视艾滋病人的理由,他们和正常人一样具有劳动力和社会价值,不应该因为携带HIV而剥夺他们拥有工作和朋友的权利。当然,这是以个体有自知之明为前提。如果他们明知道自己携带HIV还仍然过度亲密接触他人,甚至利用自己去报复社会,那就另当别论了。


不应该,这就是一个病,我们远离艾滋病人是因为想杜绝被传染的可能性,但是这个病本身是不被歧视的。


提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种歧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