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點

真微觀理論能不能很好地聯繫實際問題

比如眾所周知的market design

比如我老抱別人大腿free rider了一篇圍繞5g network分配的文章剛發了的ieee twc 怎麼想也比絕大多數的econ paper更實際

第二點

需不需要聯繫實際

不需要

比如我老發完文章了也不知道5g network到底是啥(手動狗頭)


非常正常。我馬上就要博三了,還是沒有辦法聯繫實際。我覺得正常人都有非自私的基因,效用最大化函數很大程度上要基於愛的人的效用,為什麼非要強調個人主義。消費者理論還好,廠商理論和市場結構部分對我來說,最難的就是把自己代入一個小企業主或者壟斷資本家,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太操心了,根本不能想像自己經營一個企業,肯定完蛋。為什麼不能坐下來手拉手一起溝通定個價定個產,給消費者讓點利,世界和平天下大同,誰想更改誰是狗。福利經濟學部分,我的想法非常功利主義的,現代經濟學根本拯救不了我這種一廂情願的人。我可以接受這個體系的知識結構和分析框架,但沒有價值認同。我覺得經濟學是有倫理道德的,微觀部分很多假設都非常反樸素道德和人性美德。但是價值不認同並不影響學習,把它當做一種知識來學習,用一個旁觀者的視角去挖掘裡面有趣的東西。我的初中高級微觀都幾乎是我同時期所有科目中成績最差的,但不妨礙努努力還是能學得比別人好一點點。該讀書就讀書,該做題還是做題。多重複幾遍,總能記得住,微觀練習多了真的很好記...有時候我是,記住了很久的東西,好像先接受了,之後就有那麼幾個瞬間會覺得慢慢有點明白了。連我這樣都會做題,有時候還能給別人講明白,你肯定也沒有什麼問題。


很多同學找不到微觀經濟學和現實的聯繫,是因為你們沒有社會經驗和市場知識。(可等你們有了的時候,你們早就把微觀忘到哪裡去了。)

其實,微觀經濟學對產品經理非常有用,因為產品經理在做產品規劃的時候,需要深挖用戶的心智模式和他們的決策方式,這時候往往就需要借力社會科學,比如經濟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但純數據分析出身的產品經理(有不少),可能會忽略理論的沉澱,更傾向用DS的方法解決,這麼做的代價就是你可能看不到 big picture,你對用戶的理解可能是支離破碎的。

我看目前市面上產品經理的書,雖然不少已經涉足一些微觀經濟學和行為經濟學的內容,但都非常淺顯。但現在很多互聯網平台都沉澱了大量的用戶數據,這時候,像微觀經濟學裡面的顯示偏好理論,如何根據觀察到的行為數據,來推測用戶的偏好結構,就變得格外有用。我們系的教授 John Quah,就是顯示偏好理論和決策理論的大牛。如果你去訪問他的主頁,你就會發現他非常看重理論的實用性。雖然他是理論學家,但他的研究基本都有實證部分——微觀理論的實證一般是實驗和非參數分析方法,而且他給出的例子也比較有趣易懂,但背後的數學原理就不那麼顯然了。我很驕傲自己的微觀是 John Quah 教的,Quah 還曾在牛津教書,他的學生包括李光耀的孫子,薄gg,還有台灣衍聖公孔家後人等等。

回到微觀經濟學來,我們既可以比較不同效用函數能夠生成不同性質的消費者偏好、進而導致不同的購買決策,也可以反過來、通過具體的消費數據(to some extent)逆推偏好結構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微觀經濟學的方法是先從假設出發,演繹一套如果人是理性的會怎麼做決定的理論體系;你也可以和行為經濟學進行比較,即先認識真實世界中人是怎麼決策的,再看看和經典理論有何不同。不過,行為經濟學也在向理論化和一般化努力。你可以認為,這兩派最頂尖的學者其實是一撥人。

以上是講消費者理論,當你學到市場理論,你還可以比較不同的市場結構,會導致怎麼樣的均衡,然後結合一些商業競爭的案例來看,也可以找到一些感覺。

很多人以為微觀理論的數學門檻太高、應用性差,因此學界普遍認為做微觀理論的不好找工作,更別提業界了。

但隨著微觀經濟學在美國酸雨排放市場和拍賣市場設計上大放異彩,一些頂尖的僱主已經注意到微觀經濟學家,比如谷歌。另外,也有不少企業家開始認識到博弈論對企業的價值。我在 NUS 給一些高管上課的時候,反覆給他們宣傳,告訴他們經濟學很有用,博弈論很有用,為的就是給咱們經管學子鋪路。

當然,要讓業界認識到價值再到大規模招聘微觀經濟學家,需要時間,也需要進去的人口口相傳。有些互聯網公司雖然開始招聘經濟學家,還只是把他們當做懂商業的數據分析師來使用,卻沒有看到他們更大的價值。

為了讓經濟學家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我以為的一個解決方案是,推動微觀理論和運籌學或計算科學合流,你不能證明完存在性就不管了,你還得把這個結果給我實現了。換句話叫經濟學工程化,你得懂一點演算法或者管理的東西。另一個方向是對實證的,推動因果推斷和機器學習合流,這樣你不僅可以告訴企業為什麼你上個月的業績下滑了,你還可以告訴企業聽了你的建議以後,企業下個月的業績預計能夠達到多少。

現在經濟學家找工作最大的尷尬是你沒有implement 的 skill,所以你要麼把自己的技能賣給政府,要麼賣給企業,你還要和其他角色配合,因為你沒有獨立開發能力。這就導致你受制於方方面面,如果一家企業對經濟學一無所知,那招你進去也只是寫寫報告、裝點門面什麼的。

但如果有了呢,會不會完全不一樣?


很正常,我一開始也很不能接受理性人假設,很多東西我都不屑一顧,總感覺到理論不對或者怪怪的感覺。不過時間久了,當你逐漸學會使用經濟學思維看問題,尤其是看周邊發生的具體的事情之後,你就會發現很多概念都通了。

另外,最好一氣呵成地學完一本教材,這樣在腦子裡至少能有一個微觀經濟學的框架在,什麼效用論、成本論等等,主要就是從消費者和生產者的角度來解構經濟社會的需求和供給的內外機理,而且使用一以貫之的最優化的思維,實則環環相扣,很好懂。當初的那一些怪怪的感覺事後就會發現,就是對一些前提設定的不妥感,當學到更加深入,就慢慢發現,改變一些假設條件或者放寬一些前提,就分化出眾多不同的理論,各自在不同的方面深化了微觀經濟學理論。


正常。

經典的東西,就是內涵有限,而外延無窮,而我們的認知卻是時時刻刻都有局限性的,因此需要不斷突破自己的認知範圍,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經濟學的學科理論,推導過程都是十分嚴謹的。初級中級高級微觀和宏觀經濟學,其實理論框架基本都一樣,只是數學推導越來越複雜嚴謹。我們覺得理論聯繫不上實際,多是因為理論的前提假設與實際情況不符,需要加以修改。

比如微觀經濟學是研究一定預算下的偏好選擇問題。在預算邊界下,讓自己的效用函數最大化。聽起來好理解,但現實中好像並不是這樣。這是因為理論大都是孤立研究的,而現實中是各環節都是打通的,是相互影響的。

比如預算,並不是靜態的。一個月1萬塊生活費,可能不會用完,那是因為會留一部分儲蓄,隱含的偏好判斷是,考慮了未來的風險的成本,或未來投資的收益,折現到現在效用大於現在消費的效用。也可能會透支,那是當期消費或投資的效用大於融資成本和機會成本之和。

再舉個例子,請客吃飯。

自己吃飯可以算個人消費,但你請客帶有目的性,是否可以算入投資?比如請領導或客戶吃飯,顯然不僅僅只是為了吃。

那麼這頓飯的效用是否應該算作個人吃飯的效用與預期投資收益之和?如果你飯桌上託人辦的事沒辦成,是不是會覺得白瞎了一桌大餐?

既然是這樣,那麼這頓飯的預算是否應該提高?求人辦事,不能按自己工作餐或自己炒倆菜的標準來吧。

提高的部分從哪裡來?少買件衣服,還是刷個信用卡?

是否會產生赤字?月光族的工資卡餘額並無多大彈性。

赤字靠什麼填補?管家裡要,還是節衣縮食,還是期待這頓飯的未來收益填補?

赤字不填補會怎麼樣?多得是的人和企業靠赤字把日子過得比大部分人都滋潤。有的靠畫願景給投資人買單,往小了說叫啃老,往大了說叫賈躍亭一眾。有的靠及時行樂,信用破產後當老賴,往小了說叫交友不慎,往大了說叫經營不善,再往大了說叫濫發貨幣。

經濟學常常顯得失靈的情況,還是前提假設上理想與現實的衝突,但是把假設修正後,推導還是沒什麼問題的,推導出來的結論還是有指導意義,這是我們學習經濟學的目的。

而前提假設中最不切實際的,一是信息透明,二是信息透明下的理性人。

信息不透明,造成的各種摩擦阻力,使得了市場並不平滑而充滿了漣漪。於是人幾乎無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另一半;企業幾乎無法招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批員工,企業幾乎無法開除掉每一個不合格的員工;消費者要麼不得不為品牌溢價買單,要麼不得不忍受所謂性價比產品的各種不經意間掉鏈子;小國得以在大國的夾縫之間博弈求生存;三體人打不過一場自己技術上壓倒性勝利的殖民戰爭。但這種不透明,並不顛覆經濟學理論,供給和需求一邊加了一塊成本而已,互聯網競價排名,供給方的廣告費,需求方承擔的品牌溢價都因為市場摩擦信息不透明產生。

理性人的假設顯然也過於理想化,需要修正。一開始就說了,人的認知是有局限性的。沒有被覺察到的隱形成本,或感性上的錯誤的估值,都會造成不理性行為。比如疫情期間,1000萬人口的武漢確診人數大約在6萬,即0.6%的確診感染率,大家都知道需要隔離,出門要戴口罩。而復工以後,我在公司里跟合伙人討論我們經營上存在一項風險隱患,根據我們觀察的樣本,我們同類型企業中差不多也是0.6%的比例發生風險,企業可能會遭受重大損失,能不能挺過去不好說。但與會人員幾乎都認為這是個小概率事件,問題不大。當把兩個風險概率類比了以後,反問大家,為什麼上街還要戴口罩?0.6%的感染率既然是個小概率事件,那麼也沒必要戴口罩。可大家又覺得不可接受。因此理性人前提假設需要以認知為前提。我們在決策過程中主要的精力並不是花在了策略的推導上,而是花在檢驗前提假設是否牢靠上。比如在成本預算範圍內儘可能的調研,檢驗我們的認知是否完善,我們了解的情況中是否會存在對手的欺詐,我們是否需要欺詐並誤導對手,如果我們認知的信息中存在難辨真偽的部分,需要追加了解哪些信息才能判斷真偽,這些信息獲取的時間、路徑、成本如何,當我們準確判斷後,能否及時調整行動以及如何調整。以致於我有一段時間,對信息很感興趣,包括計算機科學中的信息學和傳播學。偶然的機會我發現,經濟學裡還有一個分支叫信息經濟學,專門研究信息不對稱下的經濟行為,修正信息透明的假設,研究信息對市場效率的影響,研究合同、制約機制等如何設計等,正是我想知道的。只不過即使沒學過信息經濟學,自己在實踐過程中,也推導出來了不少策略。我聽說數學家們並不會記得那麼多繁複的數學定理,他們在某一個領域有某個想法時,首先自己推導,推導不出來的話然後才是查有無相關定理論文,如果還沒有,那就提出來作為XXX猜想。我認為這是學習的上上策。

至於理性人的自私這一條,有人會拿性善論反駁。這樣反駁我不太認同,經濟學假設理性人自私是沒問題。人出於生存和繁衍的本能,本來就是基於自私而心存善念的。而心存的善念,也就是利他,本質上還是一種交換。我對某人好,一般是求回報的;我對這個世界報以善意,也是為了這個世界待我以善意;我對這個世界上特定的人或物報以善意而不求回報,那隻能是看著他/她(它)好,我就十分滿足了,那隻能說我個人的主觀偏好即使如此,無論這種善意源於信仰還是愛,依然給我帶來了心理上的滿足,依然屬於經濟學上效用的定義範圍以內,因此仍然可以認為這種不求回報的善意,依然會帶來效用的增加,其實是有回報的。邏輯上沒問題。不過經濟學定義概念時又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確實有點流氓,哈哈哈。但是這樣定義的確更嚴謹而完備,因為如果不包含主觀意志偏好的話,效用和收益就沒啥區別了。

學一點忘一點沒關係,誰不是呢?遺忘是自然選擇,是進化的結果。我是經濟學和數學雙修,畢業這麼多年,經濟學也好,數學也罷,精巧的理論早就忘光了, 只靠太祖長拳打天下。考慮問題基本上就是套預算,效用最大化,供求平衡,需要修正經濟學理論的理想主義傾向時,就博弈論一下,數學建模全憑四個字:加減乘除。畢業後,因為並沒有從事學術方面的工作,因此經濟學與我而言只是工具加以應用。用來用去發現,經濟學的高端理論用起來並不經濟,投入產出比太低。反而是經濟學和數學最基礎的知識和思維方式能夠從各個角度時時指導我的判斷與行動。

經濟學是一門社會科學,是研究人的個體和群體行為的學科。需要一定的社會閱歷,會更有助於理解。當你接觸的人多了,處理的事多了,社會經驗豐富了,當你年紀長了,經歷的大是大非多了,對於人性的洞察更透徹了,當你見自己,見眾生,見天地了,你對經濟學的理解就更透徹了。只不過,正如經濟學描述的,現實中充滿算計,殘酷且冰冷。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很可能是沒用對教材,好的微觀經濟學教材是有很多現實應用的例子的。

其中最為推薦的一本是??

《中級微觀經濟學:直覺思維與數理方法》

[美]托馬斯·J·內契巴

我本科時用的教材,平狄克的《微觀經濟學》也不錯。


我們學《微觀經濟學》的時候,是用了曼昆的書,就是下面的這個,然後我買了配套練習冊。

但是,比較推薦去看一下高鴻業的書,感覺更加深入,更注重數學上的推導和分析。

曼昆的書講的比較容易懂,通常是先舉例子(土豆、牛肉、冰激凌之類的),然後再具體分析。但是問題是:比較長,例子舊,是美國的學者所以書中對中國市場的描述較少(這個在學宏經的時候更加明顯,中國和美國的一些貨幣政策就是不太一樣的)。

有四點建議:

1.讀透課本,上課認真聽老師分析,下課把重點問題自己回顧一下。(可以參考每章的小結)

2.看高鴻業的書,注意書里的推導和圖像。

3.做題,可以做曼昆的配套聯繫,高鴻業的書也有習題。(我們當時是網課上有題)

4.聯繫時事熱點,這一點微經還好,宏經上比較重要(比如課本舉得例子可能是出口限制、進口配額,就應該聯繫到中美貿易戰就是這樣的情況)。

另外的一些問題:

1.經濟學十大原理是全書的主線,這個在宏經也會用到,要記住。

2.生產可能性邊界、比較優勢和絕對優勢這些概念和應用要了解。

3.需求曲線、供給曲線及其移動,這個是微經的基礎,要學會應用,例子在理論的後面有、練習冊上也有。(也包括各種彈性的公式和圖像)

3.你會發現後面的政府政策(價格控制、稅收等)、消費者剩餘、生產者剩餘、稅收的無謂損失及其決定因素、進出口國得失和貿易政策、外部性……都要依據2.這個基礎。

下面的圖是關稅部分的例子,其實各部分分析都差不多的。

4.生產函數(短期、長期)還有規模經濟這一部分,要記住曲線的特徵,以及它趨勢變化的原理。

5.完全競爭市場、不完全競爭市場(壟斷、寡頭壟斷、壟斷競爭)主要是根據4.的圖像分析,注意各個類型市場的特點和區別。

6.我感覺微經就是「背+分析做題」,另外,如果是為了應對期末考試,注意老師畫的重點就可以啦~

加油(? ??_??)?


很正常,應保持心態。

初級微觀經濟學的確已經因基礎假設不切實際等問題,已經被視作「觀念世界」的產物了,

你就假設「有一個世界確實能滿足這些假設,那麼……」

這就能沉浸進去,而微觀經濟學給你的,不是機械的對照,而是觀念的啟發。

不難,一定會學會的。


學微觀經濟學,不僅要看教科書,還要多看一看經濟學家寫的,聯繫社會實際和經濟生活的書籍,如梁小民、王東京、何帆、趙曉等人的作品,這些書非常接地氣,深入淺出,開卷有益。

能聯繫實際,學以致用就不容易忘了。比如,影響需求價格彈性大小的因素中的:商品與消費者生活的密切程度,像糧食、油鹽醬醋,飲料、藥品等生活必需品,其需求的價格彈性就較小;而奢侈品、高檔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就較大。再比如,需求完全無彈性,現實生活中罕見的例子:火葬費用就是如此。

在西方國家,經濟學被稱之為「社會科學之王」,經濟學的趣味就在於,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不正常吧。

如果是學了就往,就說明你的學習方法可能有問題。其實微經的模型基本上都是線性的,還是比較好理解的,可能比較難一點的就在邊際成本、邊際產出、總產出那個圖(抱歉,書在學校啊)。

建議你糾正一下你的學習方法,這裡就放一個鏈接哈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178891具體的話適合自己的還是最好的


建議你在學完微經或者正在學習宏經的時候反思一下微經的不足,其實你仔細研究一下就會發現西方經濟學裡面很多自相矛盾、無法解釋事實甚至實質上就是錯誤的觀點,這裡建議你可以在B站看看陳平老師關於西方經濟學的批判,這裡也放一個鏈接吧https://b23.tv/BV1hx411D7GN。

經濟系統是十分複雜的,但是西方經濟學給了太多假設,得出來的結論又十分表面甚至膚淺,舉個栗子,微經一直灌輸一個觀點,市場是調節資源配置的最好方式,但是課本沒有告訴你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都不是十分純粹的市場經濟,絕大部分或者都是混合經濟,另外課本也主張減少政府干預如減稅,但是它沒有告訴你美國自建國到二戰結束這段期間其貿易保護主義都是十分嚴重的,等等這些都足以可見西方經濟學的虛偽。其次西方經濟學也十分烏托邦,幻想經濟又市場就可以完全達到均衡了,從亞當斯密開始,其幻想的進程就沒有停止。

所以在學習期間,不要迷信課本,課本太簡單太粗糙了,甚至要警惕其中的思想(近些年高校中西方經濟學很火,中央有意壓制),馬克思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東歐蘇聯實行西方所謂的「休克療法」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西方所謂的貧困經濟學收效甚微,美國金融財團的實力強大到阻礙技術創新等等,這些都無不顯示出西方經濟學的致命缺陷。


至於聯繫不到實際嘛,建議你到B站多看看刺客政經,衝浪普拉斯,財經貧道等優質up主的視頻,希望可以授你以漁,用新的、經濟學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內契巴,微觀經濟學,適合自學,買下來。高數知識花200多把萬門大學童哲講的高等數學(總14小時時常,精鍊,講的不死板)好好看幾遍。最後,重複上述過程。


推薦一個遊戲,很老,但很棒。

金融帝國2


等你到了宏觀經濟學就好了,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一共就那麼幾個公式,而且互相不是很連貫。記不住也沒關係,早晚會更新的


正常,任何一種思維方式都有一個建立和鞏固的過程。特別是需要刻意的訓練,對日常生活中的經濟現象(其實你會發現任何一件事都可以理解為經濟現象,消費投資自不必說,甚至交際,學習,結婚,犯罪,都是經濟現象)用經濟學的思維方式來分析和解讀。

雖然結果未必對,可能是方法不對,可能經濟學本身也有很多瑕疵,但這都是必要的思維訓練。之後就會漸入佳境了。然後你就會發現,經濟學對於消費理財、處理人際關係、工作學習都有很好的理性參考意義。

最後的最後,理性都是屁,跟著內心走,不要被理論帶偏了。(前面都是廢話)


初學很正常,找對學習方法很重要,不急慢慢來,會好的。


可看一些書籍幫助理解,如經濟學原理。也可多與朋友交流,將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來。


我覺得不正常

理論要多聯繫實際

想一想為什麼這麼說

現實生活中有哪些列子


學一點忘一點只說明你花的時間不夠,多記多做題。聯繫不到實際看具體情況,簡單原理生活中有跡可循,而複雜假設的模型其實更難聯繫實際,因為實際其實更複雜而模型用了太多理想簡化,不能用實屬正常。


可能為學而學了吧,學的時候沒認真學,或者是不是僅僅死記硬背了,沒有做題,沒有思考?


....正常又不正常了?

初微啊,現在大把的實際跟你聯繫不是嗎?口罩為什麼政府不讓漲價,為什麼市場要漲價,疫情後政府怎麼鼓勵你買東西的,今天三塊錢的蔬菜你是今天買還是明天買,憑什麼米飯的價格就穩如狗,貨架上的最後兩盤子的草莓你是選多一顆的成色差的,還是少一顆成色好的,出門結賬花唄還剩二十塊錢,你是買今天家裡吃飯用的蔬菜和調料還剩留下剛選的草莓?出了超市一樓商場櫥窗這家的衣服萬年價格對你冷若冰霜,而經常去的二樓三樓的衣服為什麼過季打打骨折送奧萊.....

想清楚學的是什麼也蠻重要不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