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面積的話,不就相當於也計算了0.5或者1.3個人存在的這種小數的情況嗎?但是需求的人數應該是整數吧,所以這個三角形面積是不是只是表示用個近似值用啊?


不是0.5或者1.3個人,而是0.5或者1.3個單位商品。三角形面積只不過是認為需求供給函數都是連續的,如果只能買整數個單位商品,那就是若干個小矩形面積之和,和極限聯繫,很明確的。

消費者剩餘本質上是消費者購買比其最高意願支付價格低的商品,所以是需求函數的積分,所以在線性需求函數情況下,消費者剩餘就是那個三角形面積。


同意「無宇」的回答,補充一下,消費者剩餘一般和價格歧視相聯繫,價格歧視是針對不同消費者具有不同的最高支付意願,舉一個例子,身價一千萬的和身價十萬的人對同一件商品的最高支付意願不同,但是如果商家不事先識別二者的身份,用同樣的價格,比如十萬身價消費者能夠接受的價格,向他們出售商品,那麼身價一千萬消費者獲得的消費者剩餘,明顯大於身價十萬的消費者。以此類推,無數個像上述兩個消費者的消費者剩餘,就組成了那個三角形。假如商家實現能夠事先識別出二者的身份,那麼就可以對一千萬身價的消費者定一高價,對十萬身價消費者定一低價,這樣,最終商家能夠攫取更多的消費者剩餘。現實中的例子是,滴滴、攜程利用大數據殺熟。


前面有人說的有道理,那只是在函數為線性時,才會這樣,如果是曲線,就要用到積分


這個東西只是一個直觀的表達,如果需求函數不是線性的而是曲線形的,那消費者剩餘就是一個不規則平面。


消費者剩餘的定義不是用面積,而是積分,有三種定義方式,圖我不給你找了,自己去看范里安的《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吧,現在說的線一下的面積只是一種特殊情況的簡化說法嗎

另外,消費者剩餘的單位是「元」或者說是貨幣單位,你可以理解成跟gdp類似的那種,是用錢數衡量的,是不是整數不要緊的啊


總體來說消費者剩餘就是一個積分,只有在線性方程的情況下才是三角形


最簡單的理解方法是不要考慮經濟學,想想圖像基礎知識:像素。

比如一條線段長度是1.687…好像是存在很多非整數單位,但其實是由多個一整塊像素組成的。


三角形那是消費者總剩餘,計量的是一個社會群體。

如果是計量一個人的剩餘,那就是購買價格-期望價格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