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内容没有新意,大部分观众也知道平台会使用恶意剪辑等手段呈现最终节目效果,部分没实力的选手只是想蹭热度。为什么娱乐圈/女团门槛这么低,并且越来越低?本以为只有粉丝群体会买账,但是身边越来越多的同学朋友(硕士、留学生)都在追?


泻药 不可否认没有内涵的东西很多,蹭热度的也很多。节目结束无售后,纷纷跑去演电视剧跑综艺,没什么作品。

但是对于真正有实力的人来说是背水一战,他/她们缺少被发现的平台。国内唱跳歌手发展是很艰难的,09年超女冠军江映蓉,很厉害的唱跳歌手,现在糊的让人心疼,还有李斯丹妮比不上江映蓉但也不错。

这些选秀给了有唱跳梦想的人一个平台,以后发展就看自己了。但是现在来看这些选秀越来越偏离正轨了,无下限炒作,有实力的人当背景板。去了解一下青2有很多人都不错,但桃只让人记住了淡黄的长裙。


我觉得题主简单的用没有内涵形容选秀节目其实不太合适。

拿我追的青2来说,里面有很多选手都非常有个人魅力。婧的群像做得非常好,109个选手名字和长相我大约90多个能对上。因为疫情延长了节目录制的时间,选手们在一起有半年的时间,她们的生活只有唱跳一件事情。她们之间给我的感觉就让我想起了高中的时候,和班里同学朝夕相处的感觉,大家有竞争关系,但同学之间的友谊也是珍贵且让人怀念的。我今年高中毕业10年了,在大学呆的久了,经常会怀念高中单纯到只有学习和朋友的生活。

我很好奇题主在做出没有内涵这个结论的时候,有没有不带偏见地看完某个这类型的节目,还是只是在网路上刷刷新闻和热搜。微博热搜让人印象深刻的都是不太和实力相关的话题,比如淡黄的长裙,所以也会给不怎么看节目的人一种这个节目里都是一些没实力的人来镀金或者炒作的感觉。但不得不承认,这类话题传播是最快的,这不是节目和选手有没有内涵决定的,这是话题特性本身决定的,有趣、魔性的东西基本上都比正经的内容传播的快。优秀的好几个舞台和优秀的选手实力也上过热搜,但是传播程度远远不如那类话题。综艺节目的火,有很多因素共同构成,如果节目组不做这些有传播能力但给人感觉比较水的话题的营销,这节目也火不了。

优秀的偶像其实需要非常努力。我目前还在读书,时常觉得自己非常废物,学习一会儿就坚持不下去了。我以前也觉得明星太好当了,啥也不会只要包装就好。但是小爱豆真不是那种大明星,她们中的很多人都已经学习唱跳很多年,有实力却没有舞台没有资源,参加选秀对她们来说也许是孤注一掷的机会,看她们练习每天到凌晨,每天睡几小时,我非常佩服,我自己做不到坚持一天十几小时钻研专业,虽然我学历比她们高,我也不觉得我和她们中大部分人比有什么过人之处(这点认识其实让我内心挫败了一阵,但更多的还是佩服)。JonyJ作为rapper在节目里说,以前不太能理解爱豆,但是参加节目看她们每天练习的强度觉得自愧不如,自己吃不了那种苦。看完节目你会知道它让人感动的点是积极向上的,广电现在管的严不正能量不可能播的。

我老公是在电视台综艺节目做编导的,他的同事有好多追婧的,其中有一个直男,对女团和选秀都不太感兴趣,只是因为这个节目火,它的叙事一定有过人之处(是的,哪怕是唱跳选秀节目也需要叙事),为了学习去看的。

不知道题主对内涵的定义是啥,我可能对内涵要求不太高,只要有能打动我的点,我就觉得挺好的,这类节目的青春朝气就是打动我的地方。这是一个很真实的,20岁左右的妹妹们在为自己梦想努力的故事。不仅如此,节目制作方面也有很多可取之处(群像并不好做,这是需要导演很强的专业技术和能力)。在我这里,节目制作的优点也是它内涵的一部分。

当然,要说和圆桌派这类节目比内涵,那肯定是比不过。圆桌派本来就是纯做内容的节目,如果选秀节目的内涵都能和它相提并论了,那它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而且我也无法想像大火综艺节目都是圆桌派那样说理类节目的生活。那时候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来知乎提问「为什么综艺节目都在讲道理就不能出点让人轻松快乐点的节目吗?」(我本人挺喜欢圆桌派的,对它没有任何意见,因为我觉得它很有内涵所以拿来举个例子。)


每个节目在策划之初,都有自己的定位和目标观众群,现在的选秀节目还带有真人秀性质,所以本身更多就是娱乐性质。

题主对于周围朋友同学趋之若鹜的行为不理解,其实可以包容一点去看待,无论学历高低、出身背景如何,人都有娱乐需求,只是选择的方式不同而已。

我作为一个2020年前从没看过选秀节目的人,近期因为找下饭综艺以及好奇心驱使,看了几期《青你2》和《创造营2020》,包括现在逆势而上的《乘风破浪的姐姐》。我认为这类选秀节目热度高的原因在于大众参与、投入共情鲶鱼效应

一、大众参与

《青春有你》把投票观众称为「制作人」,《创造营》把投票观众称为「创始人」,观众在这些节目里被赋予了新的角色,见证一场造星运动。点个投票按钮支持一下完全是和发个弹幕或评论一样没有什么门槛的事情,但却多了一份沉浸式的竞赛体验。

二、投入共情

电视节目的制作确实是有「可预测性冲突」和「可预测性结果」这类套路,想捧谁就多给点镜头,想制造话题点就恶意剪辑一下,关键在于观众的态度。有的观众喜欢靠实力说话的选手,自然对没实力的选手嗤之以鼻;有的喜欢颜值高、赏心悦目的,就想单纯多看她一会儿;有的观众对plmm免疫了,反而喜欢性格突出的……其实我们都是在无形地看那个欣赏的或者说向往的自己。

我在《青春有你2》看到了夏研和傅如乔。她们俩长相平平,甚至没有特别自信,就像我们学生时代每个班级都会有的那种普通女生。就是这样的条件,还能在琳琅满目的漂亮宝石里发出自己独特的那一道光芒,我认为非常不易。

我在《创造营2020》看到了华承妍和王柯。在Vocal和Dance领域都有实力选手的时候,她俩不仅综合实力强,思维还更成熟。在其他选手都在想著节目slogan——「敢,我有万丈光芒」——就是拼尽全力去争取时,王柯反而有了新的理解,「敢」,就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这是我在25岁后才悟到的道理。

我在《乘风破浪的姐姐里》看到了许飞。张雨绮在这个节目里凭借性格圈了不少分粉,很多人用「虎」、「憨憨」形容她,只有许飞是这样形容张雨绮的——「她是一个被上帝宠爱的姑娘,我强烈的感受到那些爱在深深地保护著她。她顺从了爱的意志,实现了狂妄自大的美梦。」

三、鲶鱼效应

「人人皆是自媒体」的时代,这些选秀节目提供了一波话题点,自带流量,自媒体能蹭的赶紧蹭,讨论声量加大,不主动接收也会被动看到。


我记得有内涵的节目,我很喜欢的是《圆桌派》。这样的节目讨论的都是人生哲理,经验。

说实话,当下的人谁生活不累,谁生活压力不大,有几个人还能沉的下心去看有内涵的节目?像这些选秀节目,其实观众也就是图一乐呵,放松一下压力。真正pick的选手能不能出道其实绝大部分不都是定好了的嘛...

所以能得到暂时的快乐和轻松,也很重要。

但是y1sy,圆桌派我虽然看的不多,但是我真的觉得他们讲的很棒 如果有想看的朋友,我觉得看一看也是对自己有益的。


卖梦想的生意永远不会消失,因为是卖梦想,不是卖钱,就算赔了钱也不能抱怨。

——北野武《北野武的深夜物语》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