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本人从95年到珠海,至今,回答一下:

珠海市统计局公众网,这里有非常详尽的数据,感兴趣都可以查,我先开几个坑,日后慢慢填。

一. 梁广大,邓公南巡时代的珠海领导人

1.金湾区的珠海机场

96年第一节中国航展在珠海机场开幕时,我在现场!

据说当年出现了很大分歧,首先,很多人认为,珠海根本不需要花巨资建立机场,广州,澳门,深圳,都有了机场,再建一个竞争不过。

再有就是选选址是在市区,还是选在金湾。选在市区,可以提供为旅客提供最大的便捷,无论是对澳门,还是珠海,甚至中山,这就表示可以最大程度吸引旅客和投资,是当时看的最优选。但是市长力排众议,决定在金湾建立,理由是当时将珠海作为一个整体,金湾要和市区共同发展。从地理上,珠海市区相对较小,发展空间有限。

从今天看,确实目光非常远大,直接看到了今天珠海市政府的发展方向。但,当时确确实实拖慢了珠海的市区建设,在当时,建立机场的费用简直就是天价。缺少了成功的招商引资和其他配套设施的支持,机场建立后,似乎只有两年一度的航展稍微能吸引些目光,年年亏损,航班量少得可怜,甚至至今仍然落后于澳门。最后,不得不在2007年01月08日让香港资本入股,在香港资本入股后总算扭亏为盈,航班量飞快增长了几倍,才有今天建立金湾航空城的底气。

2.板樟山隧道,1984-1990

大家车都买不起的时候,我们已经想到要凿山洞了

当时珠海市区被分成南北两边,非常不方便。当时珠海市政府决定花巨资开凿隧道,这是我认为花的最值的「巨资」了。不过那时候也有许多人反对,特别是双向4车道,对当时的珠海人来说简直是不可理喻。「车都不多一辆,还搞4车道,明显是捞钱啦「,这是一些珠海人当时的想法,但,现在,从2017年,珠海市政府不得不对这条隧道进行拓宽工程,2020年要变成双向8车道~

3.情侣路

「每当我看到那长长的蜿蜒的灯光线时,我就知道,我到家了「 --珠海人外地归来

90年代,一条长28公里,从澳门关闸到珠海唐家的公路修建完毕。当时,因其美丽和绵长成为了珠海最具代表性的名片。

据传言,当时要给这条路起名字,正在珠海视察的李P同志伫伶仃洋之边,拂伶仃洋之风,一时间竟有忘却岁月之感,不禁感慨:「真像是又回到青春年少恋爱时」。梁广大接道:「不如就将此路命名 「情侣路「 吧。

传言并不可信,但是这条路,经过了当年珠海市最繁华的三个区,拱北,吉大,香洲。不仅大大方便了市区的交通,也盘活了唐家湾的发展。如今,这三个区仍然是珠海的中心地段,唐家湾更建立起了珠海的软体基地,和大学城,成为了珠海新的发展点。

也不知是伶仃洋湿软温暖的海风,还是「情侣」这词过于直白,亦或是这优美的海岸线。总之「浪漫」这个词从路建成起,跟珠海有了不解之缘。悠然而平和,隐约却又确切地逐渐成为珠海人的一种情怀~

4.伶仃洋大桥

梁广大 又叫「梁大胆」!

1980年,改革开放一年有余,珠海成为了全国第一批经济特区。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这让梁大胆同志心中萌生一个大胆的想法。

当时,香港的经济发展让我们闭塞了多年的大陆人惊叹不已,港资成为了珠海最为渴望引入的资本。奈何隔著伶仃洋,珠海的货运要运到香港,要经过中山、顺德、南海、广州、增城、东莞、深圳,可谓穿州过省。即使后来有了九洲港码头,巨额的运输成本,也使得珠海错过了大量的发展的机会。要知道,当时的澳门可没有现在风光。珠海和深圳的差距,有很大程度上源自于此。

于是,建一座从唐家湾连接淇澳岛,内伶仃岛,和香港屯门的超级大桥的计划,在1983年提出。1984年的时候,邓公南巡来到珠海。「梁大胆」兴奋地向邓公描述了自己的建设计划。然而邓公既没有首肯,也并不否定。到了邓公离别珠海之际,这位中国近代改革开放最具影响力的伟人送了珠海7个字:「珠海经济特区好」。

30年过去,当年的伶仃洋大桥虽未建起,但一座更加宏伟的港珠澳大桥已然屹立在伶仃洋海上,成为了世界的焦点,称之为珠海乃至全国的世纪工程也亦不为过。

无数的文人挥毫不吝赞美,我不必累述。我们不能忘记,建大桥者绝非仅有我们这辈,港珠澳大桥也许在工程上堪称奇迹,但30年风风雨雨,是无数智慧和勤劳的珠海人,默默付出,是整个国家的财力支持,这一步一步的脚印,是实实在在的!

5.「梁大胆」的时代结束

1998年,当珠海赛车场的轰鸣开始在唐家回响,第二届航展正筹划当中时。梁广大,这位珠海最有名的市长忽然卸任。轰动全城,一时坊间流言四起,自此,虽然珠海人的生活并被未打断,但珠海市大刀阔斧似的发展戛然而止。

如何评价这位市长,一直是珠海人具有争议的话题。首先,我们承认,他的目光非常远大,许多对珠海的发展方针,至今我们一直沿用,比如说,主张主打发展高端制造业,辅以旅游业,房地产,农业。比如,不顾在当时思想上对资本主义严加防范的大环境,毅然使用借贷方式开发珠海的各种公路,桥梁,机场等基建。你可以看到,国内其他地方的基建,随著经济发展很快又要重新建设,市区重新规划,然而在珠海,有许多规划在20,30年前就已经定下,并且沿用至今,珠海的城市定位和特点一直都未曾有太大的改变。

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大赞同这种,政府包揽似的开发模式。我们知道十二五规划的时候,我国政界,知识界都一致认同,中国必须政治上,经济上,都要改革,走民主路线。市场本身的特质,决定了,它比行政手段更加高效且符合需求。我们如果什么都是规划,不留给市场自己的决定权,结果必然得不到市场的肯定,金湾机场就是最好的例子。

2017年,珠海2年内换了4位市长,原因,大家感兴趣可以查查。力排众议,大搞建设的有,但有梁的远见的,目前,嗯,目前还不好下定论。

总结就是,简政放权,把更多的决定权留给市场,跟著党的十二五规划前进,在我看来是珠海一条开明的道路。

二.珠海大学城 --珠海活力之源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忠信笃敬」;「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德以明理、学以精工「;「求实创新励志图强. 创建时间「。

中大 和 北师珠:

珠海有个非常好的优点,就是重视教育。我几乎可以说,广东省内,稳重点说前五,骄傲些争前三。各位可以看看历年高考的重本率,升学率,看看珠海教育局的投资,打听下老师的工资水平跟收入,三个字「妥妥的」。

这里重点说大学,珠海对大学的投资的积极性,说一件事大家就明白了,珠海这些大学所有地,都是免费的!从一座大学没有,到如今有了中山大学分校,暨南大学分校,珠海北京师范分校,北京理工珠海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等,通通都是珠海市招拢过来的。今天日月贝那个地方,原本还是中央音乐大学的珠海分校,地谈拢了,一分不要,结果听说音乐学院居然连教学楼都要珠海政府出资,市府觉得这。。。,然后才没有然后的。

中山大,暨大来的比较早,中大2000年建好的,当时给了一大块地,以当时来讲是给了最好的教学环境了。暨大稍微小点,但胜在就在市区内,环境还可以。这两个学校都是跟广州总部的招生,只是部分专业调配到珠海,大一大二在珠海,大三大四回广州,这样,算是比较早的模式。

北师珠,北理工,吉林大,就不一样了。自己招生。这里面北师珠跟其又有不一样。北师珠比较特殊,它算北师大总部的分部,跟中大珠海一样,只是可以自己招生,有自己的分数线,管理也是自己的。感觉有点北师大控股子属有限大学的意思。有些专业特别是人文社科方面:哲学,历史,马列,社会学什么的,经常有本部的大师过来授课,非常受珠海学子的欢迎,隔壁的北理工很多同学还会骑单车过来旁听。

北理工离北师珠很近,跟吉林大是一个概念,属于「学院」不属于「分校」。都比较偏向理工类。理工类,北理是挺强的,比如是电子,软体之类的,获奖无数。跟北师大是刚好互补。所以两边都有些课程是两边的学生可以互相报课。篮球,足球什么的友谊赛经常搞搞,北师珠的食堂可以说也算北理工的半个食堂,但反过来就不成立,不知道改善了没有...

环境篇:现在好恰逢高考,多啰嗦一些。如果你考得上中大,暨南,直接去就是了。如果你纠结北师珠,北理,吉林大的环境问题,那还是可以看看。

结论是:北师大&>北理~=吉林。没办法,北师大地理首先就好,具体看上图,三面环山,又有的是资金,请最好的设计团队,建立以后一直有「亚洲最美大学」之称。当然我觉得称号水分挺多的,但是就广东的大学来说,第一之位绝对可以争争。

食堂什么的也非常好,中大,暨大,北理,食堂我都去过,无论菜式,种类,味道,北师NO.1,推荐三食堂(靠近丽泽楼)的二楼。

宿舍环境这个要分,海华,仪华,粤华什么的,设施都一样,新旧不同, 房间人数也不一样。

北理就比较像传统的大学,规划非常方正,宿舍归宿舍和教学楼区分开,像是画方块,没什么可说的。条件还不错,操场很大。

吉林大,地理位置不错,靠山望海边,晚上可以出去吹吹海风。不过珠海这种半江半海的,味道稍重。记得17年台风天鸽那时候,海水倒灌,三个大学的同学们在宿舍门口就能看见鱼,不过其他两个看的是鲤鱼跟乌龟,吉林大可以看到海鱼,也是有趣。学校非常大,绿化少了点,在逐步改善。

总体上差不多说这些,同学们按照分数线报,如果是珠海本地的,作为第一志愿,这些学校都是可以减分录取的,一般减20之多,算是学校对政府的合作。

大学的意义毋庸置疑,希望你们能喜欢珠海并且留下

三.房价

「大陆土豪买澳门,澳门人买珠海,珠海人买房变成中山人」

2015-2017年,估计是全国人民财富分化的几年,珠海因为诸多利好,毫无意外的,甚至超常发挥地挤到了升幅速度的前五。更是2016年底以2w/平均价在一段时间内赶超省会广洲。一夜之间仿佛珠海马上要脱胎换骨成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这一定位让无数投资客,公/私募基金,认定珠海的房价还在价格洼地。

可惜我没有这方面敏锐的目光,我还在读书的时候,只知道4万亿,是稳经济,不知道拱北这么多烂尾楼不久就会改头换面。再过几年听说深圳已经开始飙了,深圳的舍友家里每个月收租就能拿2w了,还要继续买。最牛的是,13年,当时有位同学,把他爸给他买的车抵押到银行。在拱北夏湾小区门口买车库,15w/个,一买买了几个,然后全家还贷。当时我们颇为不解。结果,那些车库改做了小商店,月租超月供,升值到30w/个 仅仅两年时间。

当然啦,我也毫无意外地错过15年的牛市,比特币。所以讲道理,我是没有资格谈2018珠海房价的走势的。所以,我们只能从一些权威那里稍稍了解一下。

经济学家张五常,油管上看的,认为粤澳湾区是未来亚洲经济核心,深圳必然还会继续腾飞,而深圳腾飞的背后是东莞的制造业支撑。香港有很完善的制度,有先进的经济体制,法律和相关人才,地区化学反应值得期待。

整个湾区计划要在2030年经济总量超过东京湾,人口达到6700万。政策上称为「特区中的特区「。目前珠海横琴这块地已经聚集了粤港澳台4地的商团,包括李嘉诚,和记,中石油,中船等等...

总体来说,这个区域前途无量就是了~

但,珠海是否提前透支了这些利好?

这些事情我们知道,香港澳门大陆投资客当然更加知道,一早就炒起来了。虽然没有办法拿到真是可靠的数据,但是一些横琴中介跟我说过,三分之一是香港人,三分之一是澳门人,还有三分一北方人(广东以北)。

澳门人买珠海是由来已久的,199x年的时候,澳门平均工资已经超过1w/mop/月以,许多澳门人在拱北大量买房包二房,三房(澳门法律允许多妻)。你去问澳门的许多开的士的司机就知道了,他们月收入大概是2w-3w葡币这样,哪个在珠海没有两三套以上,不过很多人喜欢赌,输光了罢。澳门的房价据说是10年13倍,而且住的不比香港宽敞多少。珠海可谓是物优价廉。其实澳门挺多事情值得八卦一下,它属于闷声发大财,虽说幸福感很强,但是大众也有很多怨言,有空再说,比较有意思。

香港人其实差不多,就是深圳房价已经太高了,高到有的香港人算过一笔账,加上来回通关等消费。香港还更加划算。于是,大桥一开,珠海成了目标。买定等退休。我对香港人的印象是,他们对赚钱的热情和迫切感,广东省内只有深圳人能与之一拼。当年,是香港人最先投资中山,惠州,「一台电脑的钱,收套楼」,是使得到现在香港人还津津乐道的事情。不论你对香港人有怎样的评价,不得不说,一个地区的发展高度会很大程度上影响那里的人的投资眼光,论炒房,香港人是我们师傅。

北方人投资珠海也有一段时间了,这方面我不是很了解。只是从90年代经济特区开始发展,身边说普通话有儿化音的同学越来越多,广普越来越少。至今,许多父母讲广东话的家庭,孩子都只说普通话了,广东话会听不会说,不禁让人唏嘘。北方投资客开始一般是度假目的,后来变成了长住,后来变成纯投资。最近,风闻,北方投资客要抽身珠海房地产,转移别处。也不知道真假。

。。。

未完,但我提前给出我的见解,市区&>金湾,斗门&>横琴。因为市区绝对是最稳的,有最好的医疗教育,二手房普遍2w-3w。金湾斗门,风险比较大,但是根据珠海十三五规划,未来珠海人口,市区:金湾,斗门要接近 1:1,至于你信不信,反正目前的设想是这样。金湾,斗门新楼盘是主力,2w出头。横琴目前5w-8w左右,不管未来升多少,就目前看,近几年升值幅度不如市区。当然,你也可以说横琴规划为住地的只有1/10,属于稀缺资源。但珠海市画饼的事情太多了,动则5w起步的价格,我只能说贫穷限制我的想像吧~

。。。


2007年举家搬迁过来珠海,十年有余,我尽自己的努力回答这个问题。珠海的变化:

1、商品房扩建:前阵子的「人才引进」大家应该有所耳闻,有没有人想过政府这样做真正的目的呢?说的不好听就是找接盘侠。

珠海的楼盘在周边都在扩散,很多在珠海工作的朋友们都会在坦洲或者三乡买房,因为珠海的房价实在……

2、房价飙升:珠海的房价,超出工资水平。在这边的平均工资,我们这一代,靠自己的经济能力,真的支撑不起这个房价啊。

至于房价飙升的原因,一来是珠三角+大湾区的概念,投资的人踊跃到不行。

二来还是我们最大的优势,靠近澳门和香港。

三来,港珠澳大桥即将开通以及横琴自贸区,毕竟是中央划下来的管辖区,所以它的房价可以去到6w+。

3、语言环境:南腔北调,现在基本上大街上,都是听到普通话更多了,这个应该大家是有共识的。人口的迁徙带来语言环境的变化。

4、中高端专卖店的增加:其实不只是珠海,广州以及中山,都有很多中高端牌子入驻。比如:HM ,优衣库,悦诗风吟…详情了解请去华发商都和扬名广场这些地方逛一下哈哈。

5、人口增多:之前在珠海电视台工作的时候做过一个统计,2007年的时候大概145w左右,到2017年已经达到170w+。大概这些细节,都是中国在慢慢变化的缩影吧,不仅仅是珠海这样,城市与乡村都在发生著量到质的变化。

哦是了,我们在做香洲港这个号,那天特意去码头了解了些情况。一位渔民和我说的一句话,到今天都觉得意犹未尽。

「老香洲和以前变化很大,可是码头没有变化,码头就是我们的家啊。」


我今年26 地道珠海人 所以应该有资格回答问题

太高深的我也不懂 就从所见所闻来说说

珠海这个地方 总给人一种不温不火的感觉

就像是温水煮青蛙 熟不熟另说 心里煎熬那是一定的

20年前 我们一家还居住在南香里 那时候妇幼保健院只有现在占地面积的一半大 就是大家经常看到的红白色两层砖楼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去新香洲的一个学校住校 依稀记得那时候新香洲还没有万家 只有一个破破烂烂的广富市场 梅华路也还是泥巴路小时候父母在南屏工作 那时候珠海大道还不是现在的主道+辅道 就是直耿耿的一条大路后面四五六年级校区搬迁去湾仔 那时候湾仔就是个无人区

后来大学毕业回珠海 看到了商都 看到了日月贝 去过了横琴 进到了会展中心 也在喜来登吃过自助餐(不是一般的坑)

20年前 梁先生提议大手一挥力排众议铺出珠海大道 其高瞻远瞩 不可不服

才疏学浅 欢迎讨论

现在回头看二十年前的政策,当初黄市长,梁市长大力推动九州大道的拓宽和沿海情侣路建设真是一个很有远见的决定,当年很多人都质疑为啥九州大道要拓宽成双向四车道,直到现在,珠海车辆数量飙升到60万(不知道有没有记错),道路通行能力接近饱和,吉大的通行还在吃这条路的老本。

建筑和景点其实不需要讲了,毕竟这些都是实打实可以看得到摸得著的东西,十三五规划之后,珠海的交通网会更加的完善,金琴快线和兴业快线的建设和开通会缩减唐家金鼎与市区之间的通勤时间,通往西区的香海大桥和其他道路建设也会缩减西区与市区之间通勤的时间。

说下老本行,珠海10年前地方环境法的设立算是走在了全国的前列,高于国家和省的环境要求,也的确给珠海的环境保护起到了一定影响,当然啦这也是一把双刃剑,毕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这两喷水,是不太可能彻底端平的。


我是2005年第一次来的珠海,那时候我还只是四年级,那时候没有华发商都、富华里,平常逛超市不是新香洲万家、一加一(旺角百货)和前山万家,最远也是家乐福和扬名广场,对了扬名广场的永旺那时候还叫吉之岛。

当年吃夜宵的时候喜欢到888街那一带吃。现在也是,感觉还是差不多,只是现在选择的地方多了很多。

我住在中山坦洲十四村(就在嘉园附近,勉强能算得上十年前的珠海吧?),那时候的十四村还能在巷子里看到交易毒品,虽然现在的治安不怎么样但是感觉比那时候好很多了。十几年了十四村房租价格还是没多大变化,但是房价却翻了几番,从那时候贵的离谱的仁恒星园七八千到现在均价两万起。

人民西路、梅华路还没有开始改造,珠海大道和明珠路是那一年封闭阔宽的。记得珠江台《今日关注》有一天播了一个新闻有说到珠海私家车数量16万,远远没有现在交通875说的60万那么多。

喜欢在野狸岛玩,那时候还没有听说会建大贝壳。海边没有现在那么多沙滩,感觉市区唯一的沙滩就是海滨泳场。我那时候的乐趣就是常常骑著一台小单车从十四村骑到拱北,或者坐著黄色的没空调的1路、8路车从翠微坐到拱北,还记得有台1路公交车车牌是「粤C08080」。还记得第一次到拱北,自己不懂路只知道情侣路是靠海,就走到了情侣路。那时候的情侣路没有现在那么多公交站,我沿著情侣路从拱北走路一直往北走,走到累了才发现没有公交车站,然后又饿又累的走到了情侣南路北公交站坐上了23路车才回到家。对了,情侣路靠近拱北那段那时候还能看到澳门机场的飞机起降呢。

十几年前我还只是小学生,可能感知的不是很多,希望能回答到题主想要的答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