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梅瓶是在沐英墓出土的吧,下限就是明初了,而洪武青花质量不好 发黑 所以猜测定元代是不是更有依据。至于青料画法发色纹饰等其他因素应该也能印证


元青花的起始年代说法不一,但最多被认可的应该是1978年杭州出土的青花观音像(后被证实为西王母像)三尊,以及青花笔架山。

图片来自网路

图片来自网路

出土的这两件元青花墓葬纪年为至元丙子年。在元代一共有两个至元丙子年,一个是前至元十三年(1276年),另一个是后至元二年(1336年)。立碑人是明安达儿,也就是墓主人的曾孙,他于皇庆二年(1313年)出征死于均州,所以立碑时间为前至元无疑。

之后就是1975年在江西出土的延祐六年(1319年)安百四墓出土的青花塔式盖罐。这个时期是元代的中期,我们成为「延祐型」元青花。

图片来自网路

可以看出,此时的青花已经接近元代晚期成熟的「至正型」元青花。

而被大家广泛认可的「至正型」元青花应当是英国大维德藏的「至正十一年(1351年)铭青花龙纹大瓶这类的成熟元青花。

包括萧何月下追韩信这类的都是至正型元青花。他们诞生于元代晚期,但不一定都在1351年以后。

所以对于元青花宽泛的说,最早烧成于13世纪中后叶,一直到14世纪中后叶长达近一个世纪。但严格来说,至正型的元青花烧制在14世纪五十年代前后才开始成熟,在元一朝,仅仅三十余年的短暂光阴,却创造了青花史上的一大高峰,为后世的青花瓷烧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首先,韩信月下追韩信这件梅瓶是出土于沐英墓,那么下限就是明初了,但是这件梅瓶无论从器型,还是纹饰来说,都属于元代风格,至于到底一定要定为元还是明,其实没有必要那么绝对,毕竟明代建国的时候,只是占领了景德镇,但是还在对元作战,瓷器的设计和制造风格不能说变就变,你说这个时期制造的青花,到底属于明还是属于元呢,一定要准确的说法的话,可以定义为元代风格的梅瓶;其次,虽然元朝在中原地区丧失统治权,但是整个元帝国属于联邦制,由4个汗国组成,其整个行政区域所产生的青花都可以叫元青花,如土耳其区域也有青花生产(如伦敦苏富比2018年秋拍的一件青花大盘,如下图),这个时期产生的青花,你说属于元还是属于明呢?


第一这件青花准确的讲叫至正型元青花,至正型元青花从用料发色,画法,造型都有独特性,具体有哪些特点有很多专业书籍都有介绍,第二至正型青花瓷的发现弥补了陶瓷史上元青花的空缺,原先学术上把这些统一归为洪武年间的青花瓷(包括这个梅瓶咱内)后来通过大维德基金会至正型青花的发现,通过类比,(化学成分类比,画法造型等的类比,以及文稿记载)确定这是元青花,绝大部分应属元代至正年间所制,(至正年间江西景德镇属于朱元璋所占领,文献明确记载朱元璋命令制作陶瓷赏赐属下,再者至正型元青花大多讲述历史文化故事,且多为战争题材,由此推测当属当时赏赐属下的陶瓷),但不能否认的是世界上是否有明朝初期制作的至正型元青花呢?这是我们无法准确解答的,因为没有明确记载停烧这种器物,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绝大多数至正型元青花都是在元朝至正时期烧造而成

下面是博物馆有关梅瓶器物器型的演变,由此可见元青花的器型特征,更多特征我就不在此列举了更多特征我就不列举了,那都是我们研究以及鉴定上的知识太繁琐,放两张库房的图你体会下就明白元青花与明代青花的区别了


萧何月下追韩信是元代的,无论是器型还是青花发色都是元代风格;在沐英墓里发现考虑是他跟著朱元璋打下的江山,朱元璋赐给他这个梅瓶,拿梅瓶的典故提醒他


第一个问题,该梅瓶属于明青花,张浦生已做出论述;

第二个问题,元青花的起始年代大致属于你说的1330年至1360年时期的上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