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书记是也

只是现在的书记比古代大。

三国曹丕《与吴质书》中有「元瑜(即阮瑀)书记翩翩,致足乐也」之句,其中的「书记」,指的还是章、表、书、疏 等类的文体。南北朝时期,书记逐渐演化为抄写员的专称了。《齐景陵文宣王行状》中说道:「谋出股肱,任切书记。」吕向在《文选注》中注解道:「书记,谓文字之士也。」

唐朝时期,在元帅府和节度使手下主 管撰写文字的属官称「掌书记」或 「书记」,就是上面所说的「文字之士」。这些 「掌书记」官职较低,几乎没有实质性的权力,如同官衙里的师爷。

杜甫《送高十五书记》诗,诗题下鲍注云:「高书记适也……哥舒翰表为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是说当时高适的职务是左骁卫兵曹参军,因为他兼任掌书记的职务,所以杜甫称他「高十五书记」。

宋代时,各州也设有掌书记一职,属府衙属官,掌管笺奏公文,著名文学家苏辙就曾任齐州(今山东济南)掌书记。自此以后,掌书记的地位逐渐提高,明代大臣李善长就是从朱元璋的掌书记一职开始,最终担任了丞相之职。

中国共产党的部分职务之所以称为书记,是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初时翻译苏联共产党的「书记」(俄语: секретарь )而来,以旧日职位最低的「书记」一词,显示为民做事、不作官僚的决心。

另外于俄国历史上,14至17世纪国家机关主事的官员亦称「书记」(俄语: дьяк)。


引于百家号 谈古今事《古代的「书记」主要负责什么事情?跟现在比差太远!》与百度词条「书记」


题外话:另外「书记」的本意在今天也保留著,就是法庭上的「书记员」。

有个笑话:某人第一次上法庭,进去后想给庭上留个好印象,见人就鞠躬。

见审判长:「审判长好!」鞠躬

见审判员:「审判员好!」鞠躬

见书记员:「唉呀,这还有书记唻!」鞠躬,鞠躬


市长

大清亡了之后逆袭上司的官名。

上县设市,市长主之。——《册府元龟》

后来成了高级县或者管县主官的职名,都是命啊。

【奉狗调露】

而且以中国古代史下限在1840来讲,所有的「委员」也可以算是古今同名职衔也。


我第一个想到的回答是总理。

可能很多人想起古代的总理,就一般想到总督,提督或者巡抚。实际上总理这个词语在明代的适用范围非常宽泛,并不仅仅是单单总理军务。

其在外加都御史或副、佥都御史衔者,有总督,有提督,有巡抚,有总督兼巡抚,提督兼巡抚,及经略、总理、赞理、巡视、抚治等员。

明初有如李文忠,李善长总理中书省,又或者后来如邵元节,陶仲文总理宫观住持,王恕总理河道以及总理盐法,总理粮储,总理练兵等等。这些总理大多用做动词,而非名词官职。

不过除开这些以外,宦官十二监四司以及内府供用库均有设总理一职,

内官监,掌印太监一员,总理、管理、佥书、典簿、掌司、写字、监工无定员

尚膳监,掌印太监一员,提督光禄太监一员,总理一员,管理、佥书、掌司、写字、监工及各牛羊等房厂监工无定员

惜薪司,掌印太监一员,总理、佥书、掌道、掌司、写字、监工及外厂、北厂、南厂、新南厂、新西厂各设佥书、监工,俱无定员,掌所用薪炭之事。内府供用库,掌印太监一员,总理、管理、掌司、写字、监工无定员。


军事方面的 师、旅、校尉、元帅

《诗经·小雅·黍苗》:我徒我御,我师我旅。郑玄注:五百人为一旅,五旅为一师。不过似乎没有正式的称为师长和旅长。

校尉是秦汉时期出现的军职,地位次于将军,汉朝之后地位逐渐下降。如今我国的军衔制中分别使用了「校」和「尉」

元帅自古就是一军之首的称呼,唐朝之后成为官名,新中国的军衔制也设立了元帅,不过1988年恢复军衔制并没有恢复,目前是没有这个军衔了。

行政方面:县长

秦汉时期,万户以上的县行政长官称县令,万户以下称县长,唐宋之后不再区分,到民国统一恢复县长,沿用至今。

顺带提一个台湾省的,台湾把「行政院长」都称为x揆,比如把郝柏村称为郝揆,赖清德称为赖揆。来源于古代把宰相称为「阁揆」,把行政院长称为「阁揆」起源于1916年北京政府把政事堂改称内阁,内阁总理之后被南京国民政府的行政院长取代,并沿用至今。


县长!!

这个官职名称生命力极强,可以预见的将来,他还将继续保持下去。

↓↓↓↓更新↓↓↓↓

截至2018年9月26日,中国(含台湾省)共计1347个县。据估计,秦应有县1000个左右。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