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問題所述,其實本人還有一個小問題,造林的地區,如果樹種相同,環境會不會同質化。


世界需要多樣性。

單一樹種操作容易,成本低。但長期看很成問題。樹木種上之後,只要能生長,就會每年自動增值。極端一點的例子,故宮裡的樹木多是古樹,當年皇上看見的時候都是幼樹小樹,當年的種植成本,今天已經可以忽略不計了。

中國是農業國家,種樹和養護都是農民,專家也脫離不開農民意識,喜歡大面積種同一樣東西。城裡的公園,路邊的行道樹,多樣性也很差。花卉欣賞,講究百花齊放吧?這些年能看到大片的秋英,大片的鼠尾草,大片的粉黛亂子草,花開一陣子,一年大部分時間就沒人問津了。

再舉一個例子,毛白楊,幾十年前許多城市大規模種植,迅速綠化。但到了春天,毛白楊飛絮非常厲害,城裡人們苦不堪言。很多人呼籲砍掉毛白楊,這樹木是從國外引進迫害中國人的。其實毛白楊是中國原生,過去數量少,飛絮可以作為詩情畫意。這些年為治理飛絮,所花的成本遠遠大於當年種植。如果當年多樣化綠化,飛絮就不那麼嚴重。

農林方面,大部分人都不懂也太關心的。樹木的事情一次錯,影響就是幾十年,非常遠。


第一,一般種樹都選擇易栽種易成活的樹種,這類樹種就那麼幾種。第二,樹苗是要買的,買一種當然比買好幾種方便。

其實大型的自然林裡面,樹木也是扎堆的,一大片樹林,全都是一個樹種,這片都是紅松,那片都是楊樹,涇渭分明。


現在造林綠化工作不僅要多造林同時只要符合當地土壤氣候環境都會混合種植,其中包括種草,低矮灌木。

僅僅種植單一植物會導致物種單一,甚至某些生物沒有天敵,容易引起大範圍昆蟲災害,甚至大範圍生物入侵。

造林的根本目的是防止土地沙化、改善土地質量。

在初期固沙階段一般會選擇固沙效果好,抗鹼性,抗乾旱的植物,待到水土有一定的改善會增種一些其他植物,同時改善水土後,野生情況在自然條件下生長一些適應當地水土的其他低矮灌木,肥沃後甚至會有一些蔓藤植物,以及寄生大量微生物,物種多樣會改善整個系統


各位同學的回答都很好了,我就不用再啰嗦了吧。

既然是造林,當然是人工林,那是要講效益的,沒有規模化經營,哪來的效益。至於多樣性,就只能靠自然保護區來實現了。人工林和保護區擔負著不同的功能,做法不一樣,可以理解。

至於城市綠化,現在來看,不是什麼大問題。現在咱們有錢了,公園裡的樹木是隨便換的,昨天楊樹、今天柳樹,明天不知道是什麼樹。我們這裡都換上日本垂枝櫻花和北美海棠(還有很多種類)了,你說夠不夠多樣化,我看是夠了。公園裡的樹不停地換,也算是增加GDP了,你懂的。


經過很多次人工林受蟲害和其他一些自然災害大批死亡的事件後,現在造林其實已經意識到了生態多樣性的重要,但受投資標準的影響所以很多地方的政府還是會選擇單一的楊樹來種植。


造林先選擇易存活的樹種或者對該區域有實際作用的樹種(防風固沙蓄水等等),等水土環境形成以後肯定是會進行豐富的。


要考慮成本吧。單一總比光禿禿強


政績大於一切。建議讀下近代中國史


造林的樹種都是精挑細選,容易成活,成本合適,挑完每個地區就那麼幾種,而且同一種樹種集中在一起可以形成群落優勢,進一步提高成活率。先解決有無的問題,再解決多樣化的問題


因為造林是一個系統的生態問題,單一的種樹會導致生態圈失衡從而引發各種生態問題,所以現在造林不是樹種得越多越好,而是要保證生物多樣性。


不一定。人類選擇一種樹種植,但沒有禁止次生掩替時其他樹種對其的替換


謝邀:

每個區域都會以單一植株作為當地主要綠植,主要也還是以統一管理(統一施肥、統一用藥),達到效益最大化!

如果選擇多樣植株,會導致病蟲害種類繁雜,帶來外侵物種,不方便管理。畢竟造林最初到現在也都是以防風儲水、綠色環保為主。

個人見解!


自然法則會做選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