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於軍功爵都是想當然,我就秦國軍功爵略談一二。

說起軍功爵,斬首隻是軍功爵晉陞的一個途徑而已,奪城、奪旗、俘虜敵人、獻策、謀劃等都可以升爵,有軍功事功即可升爵。

《商君書》里只是談了靠斬首升爵的一個方面而已,如卒斬首升爵,屯長百將率領團隊凈斬首33級升爵,將軍野戰凈斬首2000級升爵。

青海孫家寨漢簡關於軍功爵賞罰有較為詳細的規定:

……各二級,爵無過左庶長。斬首捕虜,拜爵各一級。車□□□□□斬捕首虜二級,拜爵各二級;斬捕五級,拜爵各二級;斬捕八級,拜爵各三級;不滿數,賜錢級千。斬首捕虜,無過人三級,拜爵皆無過五大夫,必頗有主以驗不從法狀。

……可擊之,能斬捕君長有邑人者,及比二千石以上,賜爵各四級;其無邑人,及吏皆千石以下至六百石,賜……

可知,斬首和捕獲俘虜是一樣的功勞,斬捕君長、二千石功勞更大。某些人想當然的以為俘虜趙軍沒有功勞,必須把他們變成首級才有功勞很傻很天真。

對於長平之戰的秦軍來說,俘虜數萬趙軍,就意味著達到了盈論,軍官們自可額外升爵。可以參考一個例子,衛青出塞與單于戰,雖然擊潰了單于,斬捕了一萬多人,但由於所獲和所失相當,也就是沒有達到盈論,自大將軍以下無益封。

具體到白起個人,他根本不是什麼徹侯,連關內侯也不是,只是號稱武安君的大庶長而已,雖然盈論,但無爵可封,最多也就給些園池,因作戰而封侯的將軍,在白起時根本就沒有,甚至王翦攻楚時也只是請園池,要知道王翦可是剛滅了燕趙,又率大軍滅楚,可見軍功封侯有多難。整個秦國因軍功封侯的也就王翦父子二人而已,他們也是各滅數國,白起在長平之戰時根本達不到封侯的標準,所以才迫切希望攻打邯鄲滅趙來博得封侯,其實白起攻楚時也是直奔楚都郢而去,攻勢凌厲,奈何楚王跑的快,加上楚國縱深廣,白起才沒能封侯,而趙國不同,沒什麼縱深,邯鄲一破基本就滅國了,白起才想乘勝攻打邯鄲。

事實上白起根本就沒有殺降,趙軍也沒有二十萬俘虜,頂天幾萬俘虜就了不得了。關於處理戰俘,秦國有一套制度,參考里耶秦簡、嶽麓秦簡,秦國各郡有治虜御史,就是統領分配到各郡的俘虜,各縣司空、田嗇夫開墾田地本地的城旦、隸臣不夠可以向郡里的治虜御史申請調派俘虜來勞作,在嶽麓秦簡中,秦縣廷買賣奴隸也是常事,如果奴隸數量過多可以賣掉一些奴隸,如果秦國沒有太大的工程需要做,秦廷可能會賣掉一些俘虜,你如果有錢也可以買上一些,成年男子奴隸的價格大概在四五千錢左右,和一頭牛的價格差不多,當時一石粟的價格是三十錢,一石稻的價格是五十錢。《商君書》記載爵位是大夫的吏如果盈論,可以提拔為縣尉,賜給俘虜六個,另外給錢五千六百,可見把俘虜獎賞給軍吏也是一條出路。

秦軍的編製是中卒、屯卒、出公等,中卒就是材官、輕車等職業兵,他們數量不多,材官平時在亭校長指揮下擔任發弩,負責地方治安,輕車在縣廄嗇夫的領導下作為廄御訓練和負責縣廷官員客人的傳送,夏侯嬰就是個職業輕車兵,他後來成為太僕也是管理輕車兵的。

駕騶除四歲,不能駕御,貲教者一盾;免,賞(償)四歲(徭)戍。 雲夢秦簡除吏律。

這條律令說的是被選為駕車學徒的人學習四年還不能駕車,罰教他的教練一盾(384錢),學徒要補償這四年免服的徭戍。

出公就是士伍以下平民和秦廷管理的罪犯、奴隸為秦軍從事後勤、前線土木工程的稱呼,有一部分俘虜會被劃入秦軍從事臟活。

按秦國的制度,把俘虜賞賜給軍吏,分配一部分到郡縣從事生產,分配一部分到軍事、軍工部門,再變賣一部分,不比很多人yy的殺掉、閹掉、割小拇指、放回趙國合理多了?

再從另外一方面看,如果有20萬俘虜,每個俘虜5000錢的話就是10億錢,這是什麼概念?要知道西漢中期帝國財政也不過百億錢,而他們的物價已是秦時的二三倍。長平之戰時秦國土地人口只有西漢中期1/3,折算下秦國整個國家財政收入也不過10-20億錢,要是這些人是白起的話,把這麼多人殺了或放了,就相當於損失一年秦國財政收入,秦昭王還不砍了你們?


你的問題可以換個問法。

作為現代人的你,是否比當事人白起更了解當時的歷史情況,更清楚秦的國力,更明悉秦軍的內部狀況,更熟稔當時的戰後處理,諸如戰利品的運輸,戰俘的吃住安頓等,並且在此基礎之上,擁有超越白起的個人能力,而做出比他更英明的決斷?

我無法做到。

但我是現代人,我知道古代人白起是如何選擇的,雖然看不懂,但是我可以照抄,我相信學神白起的古代軍事能力科目考核試卷,起碼卷面九十五分,而不了解當時歷史狀況以及軍隊狀況的我,強行以現代人的思維方式去完成答卷明顯是並不理智的。

坑殺。


在當時情況下,這是最優解了。

1、秦國無力負擔這些降兵的口糧和後勤。

2、收編,忠誠度得不到保證,數量還太多,秦國那時候的兵力也沒有比這些降兵數量多到哪裡。

3、放回去?秦國要東出,當時的趙國是唯一在軍事上有能力抗衡的國家,必須打垮趙國。這些壯丁是怎麼也不能夠給放回去的。

養不起,收編不起,放不起,只能。。。。。。


卸下降兵們的武裝,先對他們進行嚴密的看守和一系列思想工作,讓他們誠心臣服於秦。

接下來就是押解降兵進都城,放在都城比較容易掌握他們的動向。

加大安撫力度,保障降兵及其家人的衣食住行,讓他們感恩戴德,更容易接受我方的安置措施。

將一部分降兵分散布置在不同的軍營(分散布置,是防止那些人聚眾造反),安排軍營里我的心腹將領對他們進行每日思想教育,宣傳秦的強大、在秦生活有前途、趙必被秦滅掉的思想。

安排另一部分降兵解甲歸田(依舊是分散布置),成為秦的百姓,種地紡織發展生產。在潛移默化中讓他們與秦當地百姓同化,從生理和心理上都接受秦的統治。

對於反覆無常、口是心非、忠心於趙、反抗秦國的那些降兵,則採取斬首示眾的方式,以儆效尤,殺一儆百,杜絕後患,警示其他降兵不可反叛。

定期安排心腹將領去各地查看降兵們的動向,如有異動可先斬後奏,如降兵們比較安分,則給予一定物質和口頭獎勵(物質獎勵不可是軍械類)。


長平之戰,秦趙兩國的後勤補給已經達到極限。趙國後勤首先崩潰,所以趙王才用趙括取代了廉頗,將戰略防守轉變為戰略進攻。

面對20萬俘虜除了殺戮沒有更好的辦法了,20萬人需要的糧食太多了,秦國自己會被這20萬張嘴壓垮。白起作為久經沙場的老將,他的決策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並沒有什麼不對,可以說是最優解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