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陸法律,心理諮詢師不得從事精神障礙診斷和治療,其中包含診斷邊緣型人格障礙
  2. 即便評估的正確,直接說你是邊緣,對於諮詢也沒有好處,甚至有很多壞處
  3. 較為合適的方法是,直接總結出你的某些表現,然後給出初步的理解和解決思路
  4. 有人格障礙≠需要做長程,如果來訪者的需求僅僅是學會某種人際交往模式,或者僅僅是宣洩一下情緒,也不需要長程,誰說人格障礙一定要改的?
  5. 綜上,換個地方再看看吧


可以考慮換家醫院問診,在不告知已有診斷前(目的是為了不干擾醫生的判斷),聽聽醫生診斷是什麼,然後告知邊緣型人格障礙診斷,聽聽醫生意見。

建議換醫院診斷,因為人格障礙的診斷,需要極豐富的精神病學理論和多年臨床經驗。邊緣型人格障礙,又屬於人格障礙類型中,較晚出現的診斷類型,診斷分歧和難度較大。

20世紀初,便出現用「邊緣」一詞描述精神疾病患者,但到20世紀90年代,DSM(美國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才正式納入邊緣型人格障礙的診斷,確立診斷標準。經過近一個世紀,才被正式確立的精神障礙,可見邊緣型人格障礙的複雜。

儘管精神分析不太招人待見,可要診斷人格障礙,私以為需要深刻的精神分析功底,加深刻的精神科臨床工作功底。國內精神科醫生,同時具備兩者,能對邊緣型人格障礙做出準確診斷的醫生,不多。如果醫生臨床經驗不豐富,只是偏好精神分析,單以精神分析視角的邊緣型人格障礙做診斷,並不合適。因此,建議再看看其他醫生的診斷意見。

即使確診邊緣型人格障礙,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心理治療,需要資深心理諮詢治療經驗,認真篩選治療師資質。不建議一次性支付長程費用,最好前期先體驗幾次。如果對方能力不足,也可以及時止損。

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心理治療,極考驗治療師能力。有些從業者不知天高地厚,能力不足以勝任,還強行開展工作,耽誤治療。


也是建議你換一家醫院再去診斷一下。

第1次就診就診斷為邊緣性人格障礙,還是比較可疑的。一是現在醫生都比較謹慎,通常都是兩三次才會有一個比較明確的診斷。二是人格障礙這種診斷本來就比較不常用。即使是人格障礙,醫生通常會診斷為抑鬱、雙相更多些。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的話,我可以就人格障礙以及其他心理疾病的劃分,在精神分析的動力學角度給到你一些參考。

最初,被尊為當代精神病學之父的Emily Kraceelin就曾對精神疾患群體進行過病因學的歸因,將這些癥狀分為外因性、可治癒的癥狀和內因性、難治癒的癥狀。佛洛依德(我們都知道的吧)在前人的基礎上提出了更多推理性的假設,而他的後繼者們(所以任何一門學科都是發展的,精神分析也是)才真正對心理疾患做了做了明確的區分。

在那個時期,心理疾患被區分為神經症性的,還是精神病性的。然而到了20世紀,人格理論家們認為在神經症和精神病性之間還存在一個從中間地帶,就是我們通俗說的人格障礙,精神分析將這個中間地帶的狀態稱之為「邊緣型」。但需要注意的是,邊緣型是一種人格狀態,並不是指邊緣型人格障礙,雖然都有「邊緣「兩個字。不知道我這樣表達,是否清楚,不清楚可以在我的回答里留言給我,有空必回。

人格障礙的患者即缺乏神經症人群的那種協調性,又未出現過精神病性人群的幻覺或妄想。為什麼動力學診斷里把人格障礙稱之為邊緣型呢?因為這是一種心理功能的動態變化,它遊離於神經症與精神病之間的恆定的不穩定狀態。是不是有點燒腦?我再解釋一下什麼叫「恆定的不穩定狀態」,就是說這種心理不穩定的狀態,是常態、恆定的。再直白一點說,不穩定才是此類人群最常有的體驗。

那麼介紹了邊緣型,還是要說回題主最關心的邊緣型人格障礙。DSM中邊緣型人格障礙的診斷主要得益於Gunderson對一組患者所進行的研究,這組患者常被分析師(心理諮詢師中專門做精神動力學治療的人被稱為精神分析師)診斷為邊緣狀態的癔症或表演型人格。所以,邊緣型人格障礙也可以理解為癔症型人格障礙或表演型人格障礙,而邊緣型人格結構則涵蓋所有的人格障礙(人格障礙還有自戀型、反社會型、分裂樣、偏執型、抑鬱型或躁狂型等等)。

但這裡存在一個問題是,題主說去看心理諮詢,醫生診斷為邊緣型人格障礙。一般我們所說的醫生都是指精神科醫生,而心理諮詢里都是心理諮詢師。當然在醫院所開設的心理門診中,坐診的一般也是學過心理諮詢的精神科醫生。我不知道這個診斷是基於動力學的還是精神科的DSM診斷,可能需要題主再去做一些複診,了解的更詳細一些。但不管怎麼說,後面的建議我認為也許是可取的,無論是邊緣型人格障礙還是其他形式的人格障礙,都需要長期的心理諮詢來幫助題主康復。

最後我想題主或者其他有相似問題的人們最關心的是為什麼自己會有 這樣的不穩定的心理狀態,我做一些簡短的回答吧。從英國客體關係和美國人際學派的理論中我們會發現,童年時期和重要人物(養育者,通常情況下都是父母)特徵可以理解此類人群的情況。邊緣狀態的人群固著與一種兩難衝突里,要麼希望自己能混跡人群 但又不甘人微言輕、要麼隔絕他人但又感到形單影隻。所以邊緣型的人群最常出現分離焦慮,普通人際生活中出現 的微小變化就能激活他們的「驚恐系統」。這一系統是人類早期形成依戀關係所必須的,但等一個人慢慢 長大他的 「驚恐系統」變的沒那麼容易被激活,但這類人群的「驚恐系統」卻從未長大,才導致了不適應性。

介紹了那麼多,都是理論。我常常說,懂很多道理也過不好這一生,看很多理論 也解決不了自己的問題(後半句是我加的,前半句應該及喻戶曉了吧)。關係導致的問題還是要回到關係中去解決,所以為什麼心理諮詢是處理這類人群不穩定狀態最好方法的原因就在 這裡。臨床上,我們心理諮詢師遇到最多的來訪者,也都是處於這類問題里的人們。而且此類問題情況複雜,只能做一對一的心理諮詢,上課、參加團體、參加各種心理沙龍幫助效果並不大(專門針對人格障礙而開設的治療性團體除外)。希望以上回答,能幫助到題主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情況。

————————————————————————————————————————

公眾號:影心理

預約心理諮詢,請聯繫助理,微信號:xinliwanka

加入影心理讀者群也請聯繫助理,,微信號:xinliwanka(備註:我是讀者)

本人微信:verynew0807(不閑聊,不回答心理問題)


你好,為什麼你會去找心理醫生呢。我猜,是否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讓你自己感到痛苦或者困惑的地方。

至於要不要去深入了解,繼續諮詢,取決於你自己。

1、你的痛苦和痛苦,對你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響,是否到了一個讓你無法忍受的地步,是否到了一個不得不改變的地步?

2、你的痛苦和困擾,你自己有什麼樣的方式去應對呢?應對的效果怎樣呢?

3、除了你自己,有朋友能夠幫助到你嗎?

4、除了心理諮詢,你還有其他方式可以幫助到你嗎?


通常邊緣型格障礙。是指嚴重影響到我們的正常生活和情緒。這種才是作為一個判斷的一個標準。

但是絕大部分的人。儘管有情緒存在。但是還不一定是作為這個判判斷標準的。

也有可能是時間不夠。也有可能是嚴重的程度不一樣。

如果你覺得對他不是不是很信任。你可以換一家醫院去看一下。

或者找我聊一下也行。


我也是bpd,邊緣性人格障礙這種東西不是那麼好治的,要不然邊緣性人格障礙也不會這麼讓人聞風喪膽,惡名昭著了。

首先你要確定你有沒有足夠的資金。

在中國治療邊緣的知名心理醫生還是比較少的,治療起來也是很燒錢的,往往可能錢花了,效果卻沒有?

第二確定你有沒有足夠的時間讓你去心理治療。

邊緣性人格障礙怎麼也需要三年的長期治療才能見一點效果。可以根據自己的工作時間工作強度來調整安排好,比如一周一次或一周兩三次。另外確定你這段時間不會因為懷孕搬家等各種原因耽誤治療。

第三確定有沒有適合你自己的心理醫生。

做心理輔導是一種很有難度的工作,尤其需要患者本人的努力,如果患者本人就是對醫生不感冒,不願揭露自己,那麼就是全世界最好的心理醫生也無濟於事。

第四確定你的親人能不能支持你?

如果你的親人能一如既往地支持你治療,那最好了,如果你的親人不能接受,我想你治療也會受到很大幹擾的。


人格障礙當中邊緣色彩的癥狀是一個常見的部分。但是不管是什麼類型的人格障礙診斷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簡單來說,人格障礙和性格特質當中並沒有非常明確的生理標記的界限。人格障礙通常會顯現在人際關係中,即患者本人並不會覺得有什麼特別不對的,但是周邊的人都會感覺各種不舒服。這麼說的目的並不是說可以以此作為判斷人格障礙的標準,而是為了說明以下事實。

如果把精神病學家對於疾病的診斷比作是在某一個特定的時期,對病人做一次臨床的全身檢查,那麼精神分析的過程是一個病史採集的過程。這個過程的特殊之處是在於分析師會把自己作為工具,大量捲入和來訪者的關係當中,通過理論、經驗判斷在自己身上所感知的內容到底應該如何理解。這是一個發生在相對持續的關係當中的動態過程。

目前也有相對結構化的人格結構評估,可以幫助評估人格組織各個結構的狀況,以及給DSM的人格障礙判斷提供參考,但同樣的做出人格障礙的判斷是要結合多方面、多維度的複雜判斷。

因此,如果第一次諮詢就針對人格障礙做判斷,顯然是不妥的。建議就自己最關係的具體問題先尋求幫助。


人格障礙的診斷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確定。所以這個醫生不專業


最開始我也是診斷邊緣性人格障礙,後來換城市了,需要複診開藥,新的醫生說我是雙相情感障礙。感覺bpd 的診斷不能輕易下判斷啊,雖然我也不是很懂吧。

一個西方精英當做欺騙愚弄工具心理學;【敘利亞反恐戰爭中『白頭詼』,是用來欺騙世界民眾認識的組織。世界各地顏色革命,是愚弄官員與百姓迷信西方的革命】

一個西方社會不認可的心理學;【英國依法停播利用高科技、測試參與者內心活動『脫口秀』節目。說明西方社會不認可心理學讀心,哪怕是高科技讀心也不認可】。

中科院『心理所』把心理學視為己出寶貝,僵化出了無法驗證的『心理認知與應用科學』。從此一分鐘學會心理學,三分鐘可以讀心廣告充滿媒體。

心理學讀心,讀的是意識【內心】不是存在。讀心鼓吹意識決定存在,否認存在決定意識。讀心把馬克思批駁僵化意識即存在悖論死灰復燃、存在即合理謬論開始蔓延。

心理學具有兩面性;欺騙與愚弄性,既能欺騙別人也能愚弄自己。痴迷讀心學者企業無法聘用,只能成為不講誠信講迷信、不講信用講算命現代迷信鼓吹者。

當官痴迷讀心自我認為高人一籌,固執己見聽不進大眾意見;官員痴迷讀心自我愚弄僥倖,迷信僥倖大搞腐敗與形式和官僚主義;網路犯罪與詐騙明顯增多,來自迷信僥倖。


雙相情感障礙和邊緣人格障礙有明顯區別的。雙相是自限性疾病,即使是最反覆無常的快速循環型雙相,一年也最多只有四次情緒的反覆,而且伴有較長時間的穩定期。但邊緣只要有觸發點,一天情緒可以被激發數次,並且每次都是長久不能平息。此外,邊緣的9大診斷標準綜合起來就是各方面的過度表現/泛濫(情緒波動大時間長、物質濫用、暴飲暴食、危險駕駛、濫情或濫性)、空虛感、沒有自我(以他人和自己的關係來定義自己的價值)幾大點。我是一名六年的病友,從開始診斷抑鬱,後來雙相,直到前幾個月才確診邊緣共病強迫症,走了很多彎路。看了一些書,結合自身經歷總結了上面的一些內容,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可以考慮換家醫院問診,在不告知已有診斷前(目的是為了不干擾醫生的判斷),聽聽醫生診斷是什麼,然後告知邊緣型人格障礙診斷,聽聽醫生意見。


心理諮詢也像談戀愛一樣要不斷地試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所以我不知道你是不確定去做深入的心理諮詢還是不確定跟這個諮詢師做深入的了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