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提問~答主們最好能稍微帶上一些論證過程


最匪夷所思的大概就是阿羅不可能性定理,一些看似平常的假設,居然得出需要dictator的結論。


馬克思經濟學認為剩餘價值是工人創造的,而西方經濟學認為超額利潤是企業家創造的。

這個讓我糾結了一個學期。後來我想到,我又不是工人,也不是資本家,考慮這個幹啥,機會成本啊!止損要趁早,然後我就打dota去了。


經濟學中有什麼守恆定律嗎??

www.zhihu.com圖標

不算很匪夷所思啦,但也算一個有點小意外的結論。

是關於保險市場的,尤其是健康保險。

先上結論,健康保險市場只有在雙方都不知情的情況下才可以有效運作。

第一種情況:存在不對稱信息。?

我們知道健康保險是存在不對稱信息的,也就是說買保險的人比賣保險的人更加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所以身體不好的人就很有可能去買健康保險,而身體好的人只可能在保險很便宜的時候才會買。這個時候,保險公司就不得不提高價格以補貼那些高額賠款。到最後,只有那些身體最差的人才會買保險,而它的價格也會高到令人承擔不起的地步。

這個比較好理解,關鍵是下面這種情況。

保險公司試圖彌補這一信息差距,此時雙方都掌握一些信息。

為了讓市場儘可能正常運轉,保險公司肯定要想方設法通過對個體客戶健康信息的調查來掌握一些數據,從而更好的制定保險方案。比如說,對於比較健康的人,他可能只需要支付一小筆費用,而對於身體比較差的人,可能就要支付一筆及其龐大的費用。關鍵就在這裡,這筆費用會不多不少地正好涵蓋可能發生的醫療支出。一個容易生病的人將需要支付幾十萬元的保險費,可這根本已經不算保險了!

所以說,一張保險單只有依靠雙方的無知才有可能做成,我們了解的信息越精確越多,參保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經濟學被人詬病最多的地方莫過於分析結論前有太多的假設,就像「球形雞」,只能在理論上存在,現實中沒有


經濟學不同與自然科學,變化莫測


經濟學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其中有很多奧妙無窮的魅力。正如哲學家所說,看一個人的智力是否上乘,要看他頭腦中能夠同時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而又無礙於他的行事處世。所以,當我們讀到某個經濟學結論的時候,一定要同時能理解與它截然不同的另一個結論,然後再做抉擇。而經濟學中確實存在著這樣的一種匪夷所思的現象:並不唯一的結論。

莫非爾定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