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背《傷寒論》,被諸如桂枝二麻黃一湯,桂枝二越婢一湯之類的小方子搞得很煩。想問下各位前輩背誦《傷寒論》條文時是否有同步背方子?


先背條文....方劑以後再背...其中常用方劑多背.


但卑意欲少年為學者,每一書皆作數過盡之。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興亡治亂、聖賢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別作一次,求事迹故實典章文物之類,亦如之。他皆仿此。此雖迂鈍,而他日學成,八面受敵,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也。甚非速化之術。可笑可笑。

我個人覺得以蘇軾的方法學習傷寒金匱是不錯的。理法方葯缺一不可。但是每次要有針對。


人的腦容量是有限的,尤其是當下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你背得了多少東西?記得住多少東西?讀書只要了解有這樣東西存在,腦子裡有個印象就夠了,要用的時候信手拈來,知道在哪裡找答案就好了。讀傷寒論學的是組方思路,不是死記硬背生搬硬套。所謂:讀方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治病三年便謂天下無方可用。就是這個意思。

背………………不下來,太多了。

你可以考慮去查,用的時候查。

多下苦工紮實基礎,然後了解藥性,比如這個方子的原理是如何的,作者都解釋很清楚了,難得。

最後實際情況是不一樣的,不要按照書死開藥,要是有多幾種經脈問題,你要把處方都合一塊用嗎?記得被原理,處方的原理。


瀉藥,當然需要背了,其實沒必要問,背或不背的意義是什麼,不是為了探究本質,服務於臨床嗎?不背的話你怎麼把它拿出來治病呢?當初學習的時候不也是先中基後中診,先中藥後方劑,然後才是金匱,傷寒,溫病嗎?沒有中藥方劑基礎,是沒有辦法更好的理解經方的。

如果是背方子,我覺得有點死記了。不如了解藥性。這樣在加減進可以更加靈活一些。現在的科技是可以利用的,一個方子,網上一查,只要對症,靈活加減就可以達到要的目的。但對藥性要真的了解好。除非你是要應對考試。


學他的治病法則。懂病理,藥理後,自己隨便開藥方。
理解性的去記憶,理解了方子自然就出來了。
非常有必要,推薦陳修園的長沙方歌括。


背方子是必要的,但是背傷寒論就沒必要了吧。醫卜同源,要懂得變通啊!以前沒要求背條文,只是要求背四百味,方歌。這些都是必要的。那些背條文的老師都是不懂陰陽五行的。所以現在醫生多不會看病,條文上沒有啊!


學經方的必須要背條目,方子是條目的一部分,有是證,用是葯。六經辨證也比較簡單。有就用,沒有就不用。常見的方子和條目必須要會,小的可以放在後面。多跟臨床,看看老師怎麼用的。


遺忘是必然的,不要在記憶上報太高期望,多重複吧,不然就去寫代碼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