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知乎上很多答主提到薛傳播的很多經濟學觀點是錯誤的,但是並沒有具體指出什麼是錯誤的。希望能有內行人士能夠舉一兩個例子說明一下。


觀點不會錯,他對外傳播的是一些經濟學理論在生活中的應用。因此在應用之前先要詮釋觀點。這個步驟當然不會錯,他就算再不濟作為一個專門從事這個領域的人,基本概念還是不會錯的。

有問題的無非是用這個概念解釋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的時候,是不是合適。這當中,有一些情況是過於簡化了假設,現實生活中有一些情況要比單純的經濟學研究環境複雜得多,以至於複雜的環境已經開始影響到結論了。

而另一方面是合不合時宜的問題。比如國難財的那個事。

網上黑他無非是有的時候在上述說的解釋生活中問題的時候是不是恰當的問題,另一方面原因是在糾結其是不是北大的教授,身份有沒有問題。倒不是說原本的經濟原理他說的不是正確的。


上面那幾個說沒錯的,我扔個例子給你們看看到底有錯沒錯。

以下內容是薛兆豐的神論

接下來開始打臉。

供水是一種固定成本高邊際成本低的自然壟斷行業,壟斷會有很大的無謂損失,而且壟斷行業的特點是價格高產量低,對消費者來說,也是低福利的,所以一般由政府管制,平均成本定價。

鑽石是因為有個卡特爾叫戴比爾斯,鑽石的高價由這個卡特爾用四種方式維持

1.囤積存貨。假如有其他廠商試圖在卡特爾以外銷售,戴比爾斯就能立即在市場上拋售同類鑽石。

2.卡特爾內各個大型生產商的生產配額都與它們的銷售總額成比例,當市場不景氣時,每一家廠商的生產配額都將按比例下降,從而自動增加鑽石的稀缺性,並推動價格上漲。

3.戴比爾斯是上下游同時壟斷。在鑽石批發市場上,各色各樣的鑽石裝在同一個盒子里,一起出售給鑽石切割商,購買者要麼接受整盒的鑽石,要麼什麼也買不到。如果市場對某種尺寸的鑽石需求冷淡,戴比爾斯就會減少盒子中這款鑽石的數量,從而使它們變得更稀缺。

4.每年1.1億美元的廣告投入,炒作概念,人為製造稀缺

以上內容出自《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范里安)P321-P324,第二十五章


錯倒不至於,只是貌似有些東西有些偏激,而且不夠深入。有些知識淺的時候覺得沒什麼問題,再往深讀一些,就會有不同的理解。如果只是對經濟學有興趣,推薦多看幾遍張五常的《經濟解釋》,每讀一遍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如果是想考試什麼的,還是乖乖的看教材吧,看張五常的那是禍害人……


首先,理論沒有錯,而且如果只用經濟學101的邏輯來思考的話他的解釋也是對的

但是在他的經濟學觀點中的某些例子是建立在大量的假設之上的。也就是說,他舉的這些例子並不能如他所說達到教給受眾如何通過經濟學分析現實事件。就拿最近的國難財舉例子,市場自然調整的供需平衡是需要長期時間的。那麼災難是不是長期的呢?還有一系列苛刻的條件回答下的另外兩位答主已經提及了。滿足了這些條件之後,薛教授的觀點沒有問題。但是現實情況不可能滿足這些條件。這就可能會讓部分人把假設中的社會和現實混淆了


對原回答闡述不太正確的地方進行了刪改,再次謝謝 @包不同 同學的指正

引用…(字太多直接上圖)

劃重點 『經濟學家贊同的是讓市場起決定作用』

另:推薦一個經濟學科普視頻 想了解經濟學,又不想看書的的童鞋們可以安排

『打開bilibili,搜索【10分鐘速成課:經濟學】』


謝邀。

是關於國難財的那個觀點吧。

首先提到所謂的『國難財』,就有很多正義感爆棚的人會在道德的制高點開始指責,到這其實不過是一個最正常不過的經濟學現象了。[需求急劇增加,導致價格有一定幅度的增加]

其實價格不價格的,漲價不漲價的,就是一個資源的合理調配的過程。以口罩為例,對口罩的需求大體有兩種,一種是『買了自己用』;另一種是『屯口罩發家致富』

對於前者來說,市場價格小幅度攀升,確實可以抑制前者對於口罩的需求;但是對於後者來說,價格攀升的越厲害,他們囤積的口罩就越多。那你說該不該放開價格限制,允許所謂的『國難財』? 那肯定要對價格有一個限制,既要不讓前者囤積過多口罩,又要大幅度抑制後者的行為。

在目前的這種極端情況,市場對於口罩的需求已經非常非常高了,醫療製造企業全力開工才能勉強補上缺口,價格作為一種調控機制已經沒有辦法讓市場供給增加反而會帶來前文後者的囤積者,那還有沒有必要放開價格限制呢?顯而易見。


最近知乎上有很多像你一樣的人來問薛兆豐對不對,我想說的其實是薛兆豐說的東西其實都非常簡單,都是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有些東西甚至是從西方經濟學中生搬硬套。 如果你真的想要了解經濟學,我建議你去讀『格里高利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