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秀就是他们唯一的表演舞台,每一季的时装秀都是他们的呕心沥血的成果,然后各大买家就是看完了这些秀,再去看他们品牌的成品系列,再从那里下订单。

时装秀上的服装,并不是拿来做穿著用途的,是让设计师在完全不考虑市场考量的情况下,展现他们天马行空的创意,用最极限的方式展示出来,目的就是要确保各大买家都明白,他们品牌设计师这一季的创意想法。

早期 Dior 的 John Galliano 就喜欢用著非常夸张的手法来展示 Dior 的系列,经过数年后 Thom Browne 的男生时装秀也变得浮夸,可是这一些浮夸背后,确实让人对著品牌有著更深一层的形象,看到他们的大众款,就会有著不一样的解读。

当然设计师有著天马行空的创意,已经去世的 Alexander McQueen 的昆虫系列或者 Viktor Rolf 3D 立体时装秀,都有让人惊艳全场的时装秀,而演变成时装界经典的时刻。

当然,有时候设计师的创意,不只是衣服,最让我影响深刻的,就是 Rick Owens 的经典人体背包了。


时装设计师会为时装秀专门定制的服装,我们称这种服装为Show-piece(展览品/表演服)。Show-piece的作用不在于出售,而是在于吸引采购者的实现,因此必然会以夸张的风格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对Show-piece留下了深刻印象的采购者就会前往设计师的展销厅或者是官网,这里会有Show-piece的『可穿版本』,采购者就会在这里进行实际的采购。

但最近这种形式不太行得通了。

实际订单量跌到时装秀的10%以下,时装秀渐渐开始脱离『采购会』的形式。

现在的时装秀就是一行大型的『营销』,因此财大气粗的品牌就会为了营销制作出更夸张的衣服。作秀终究是作秀,他们实际上更多的是从包、鞋子和化妆品上得到收益。

对于Show-piece的批判性舆论声音越来越大。因为为了制作这些夸张的、不适合穿著的衣服,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甚至有些设计师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不得不放弃时装秀。

Rick Owen是因不做Show-piece而闻名的设计师,时装秀上展示什么样的衣服,他就会卖什么样的衣服。这种固执的精神,为许多新人设计师带来了灵感。这种形式反而保障了收益性,让他的品牌长盛不衰。

我本人也不太推崇Show-piece的形式,希望他们能把衣服做成衣服的该有的模样,然后用于售卖就好了。


因为时装秀只是传递流行信息以及表达自己品牌的主题,并不是用来日常穿著的,只是一些概念的东西


并不想表达什么。因为简单正统的,前人都玩完玩剩了。你想来点不同的,除了离经叛道,还有啥办法?


和憨憨一样的衣服,我是真没啥兴趣。


你大概看的是前卫概念的秀,这种秀本身的秀服的确很夸张,传达的一种理念。你如果想说去看不太夸张的你可以去看看成衣秀


代表设计师的主特与御丛不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