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性生殖是雄性和雌性结合两个个体结合,不是3个4个或者多个个体的结合呢?

那样的话岂不是很刺激。


自然界的有性生殖并不都只有雌雄两性。多性别的生物也有,比如一些蘑菇有几十种性别。

不过配子一般还是两个配对的。因为要一次性凑齐多个不同配子的概率会大大降低。

这其实就是一个概率问题。

早期的生物配子都是释放到海水中随机配对的。所以雌雄双性配子配对成功的概率是50%。

多性别配对会很复杂,因为并不是只要不同配子配对就能成功,所以留下后代的概率就不同。配对困难的性别就有灭绝的危险。

比如某种生物有ABC三种配子,其中AB、AC配对都能发育长大,但BC不能存活。那么携带A配子基因的后代就会远高于带B、C配子基因的后代。因此在遇到一些环境变化时,BC配子灭绝的可能性就高于A。一旦B或C中的一个灭绝,该生物就变成雌雄两性的了。

而如果需要三个或以上的配子结合才能发育,那么配对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导致后代数量减少。

例如ABC三种配子,三配子配对成功的概率是2/3*1/3=2/9≈22%,只有双性配对成功的概率一半,也就是后代会少很多。这样的生物自然而然就被淘汰了。


前面的几位答主的答案已经解释的很清楚了,不过这个脑洞比较大的问题也挺有意思。我从假设成立的角度来答一波。

如果假设成立,那么久需要三只不同性别的物种交配来产生后代。

1.假设决定性别的等位基因种类不变只由X和Y两种构成。假设雌性基因型为XXX,那么雄性基因型为XYY,还有一个性别为中性的基因型为XXY(这里解释一下,YYY这种基因型不会存在,因为雌性必然提供一条X染色体)

那么我们来算一下,子代各种基因型的概率。雌性必定提供一个X染色体;中性提供X染色体的概率是2/3,提供Y染色体的概率是1/3;雄性提供X染色体的概率是1/3,提供Y染色体的概率是2/3。通过以上条件计算得出后代基因型XXX、XXY和XYY的概率分别为2/9、5/9、2/9。

由此可知,在正常环境中生育的大部分子代都是中性,占总数的一半以上,而女性和男性数量都偏少。这种情况会导致大量中性群体得不到伴侣,种群的不稳定性增强,内部斗争压力增大。不利于种族的可持续性和发展。在植物或真菌界这种不稳定性的表现还不是特别明显,但在动物界,这种不稳定性往往是致命的。

2.假设基因型由三种染色体XYZ组成,那就会分复杂了,为了简化运算,我们看做只要含Z染色体的基因型都表现为中性,而没有Z染色体的表现为雄性和雌性。那么以此推算得出雌性基因型为XXX和XXY两种,雄性基因型为XYY和YYY两种,而中性基因型为XXZ、XYZ和YYZ三种(同理,同时出现两个或三个Z染色体的基因型不存在,因为雄性和雌性必然个提供一个X或Y染色体。)

为方便运算我们又要假设种群内各基因型在该表现型中占比平局。测交中雌性基因型为XXX的概率为1/2,中性基因型为XYZ的概率为1/3,雄性基因型概率为1/2。以此推算共存在12中不同的交配组合,由于计算量过大,让人头皮发麻,所以暂时没有时间详细计算,等后面有机会再补上。

综上,如果是两种染色体将会极其不稳定,如果是三种,带我们计算之后再说,反正从交配求偶和繁衍后代的各个角度考虑,动物三性别物种都没有两性别物种有竞争力,更别提四性别了,光交配都能让它们累死好嘛。


有性繁殖的目的是基因交流,两种性别足够了,多性别反而不利于基因交流。

答案是不是太简单了?会不会被折叠?谢邀。另外,是不是刺激并不取决于数量,杨贵妃一个足够了。


这个两性是大自然的赋予,人和动植物一样,雄性与雌性交配繁衍后代大部份有两个单一共同体完成,而也有比较特殊的繁衍方式是个体自身繁殖如蚯蚓,还有植物界的碧叶竹,木薯,甘蔗它们不经二性只凭单性也能繁殖后代。之初的那些植物的特殊繁殖性其实它们他是两性的,碧叶竹木薯甘蔗也会开花结荚果。论归根到底离不开雄雌两性来共同交配完成。为什么不能同时具备三性或多性的特征?这跟自然选择有关,自然选择就是经过细微有用的变异保留下来的理论,这个变异是需要漫长的时间,那自然选择就是需要无数个长短不一的漫长的时间变异总和,自然选择里面存在著剧烈的争斗,物种为了生存在与外部争斗的同时内部也在做剧烈的争斗,而内部争斗往往比对外部争斗更加剧烈。内部争斗的意义就是筛选出优秀的基因保存下来以便后代更能抗外部的侵犯,甚至可能向外部扩张。以上仅是单胚胎而言,单胚胎若殖入多个基因的精子,那么那个最优秀的基因定然抢占上风,结荚果莫属。那若论多胎的就如猪狗就不一样,一头发情的母猜能产下多个优秀的猪品种,甚至取多个品种的公猪精液殖入发情的母猪子宫后让精子自由竞争反而增加母猪的受胎力。当然出生的每一只猪仔是不可能存在三有三个基因的。


因为是双倍体,染色体成对出线,所以多数是两性

群交现象在自然界不是没有。。。。不过就遗传性别而言,太多的话恐怕介面不好匹配啊。。雌雄两性只要一个生殖介面就够了,性别太多的话,介面数量也得增加啊。。。。搞不好整得跟电脑机箱似的,一堆各种类型插孔,结合之前还得先找找哪个孔对哪个性别,否则插错就白干了,节约精力是很重要的。。。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锁太多的话找钥匙都要半天

这样被认为是低效率的,在自然界里很容易被淘汰,高等生物出现多性别的情况很少,具体有没有我得查一下。

如果你说的是群p,自然界是有的...


前面几个答主的回答有其道理,不过可能他们并没有好好审题,题主的问题并没有假设3-4个不同性别,而是雌雄两性的多个个体。

1.首先在自然界中存在群 交的现象,例如野鸭,发情时会出现一大群公鸭围著一只母鸭,将其脑袋按进水里进行qj的画面,这个过程中,会有不止一只公鸭的精子进入母鸭的身体,但是,再第一个进入卵细胞的精子完成受精的时候,卵细胞的胞膜就会产生变化,阻止其他的精子再次进入。

2.又如:猫的阴茎上存在许多细密的倒刺,用处就是在与母猫的交配过程中将前一只公猫的精液刮出来,减少对方后代的可能性,增加自己后代的可能性。

3.因此正确的表述应该是,有性生殖是雌雄两性的生殖细胞两两结合,而不是个体两两结合。

4.但是在植物中存在「双受精」现象,植物花粉的两个精核,一个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另一个与两个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就是胚乳的来源。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