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駕駛樂趣,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側重:

有人認為推背感是駕駛樂趣,有人認為攻彎是駕駛樂趣;

有人認為大排量自吸是駕駛樂趣,有人認為後驅或四驅是駕駛樂趣;

有人認為手動變速箱是駕駛樂趣,有人認為高轉速引擎是駕駛樂趣。

在這些駕駛樂趣中,有人執著於挑戰自身駕駛技術的極限,也有人偏重於讓車輛易於掌控。針對眾多的駕駛樂趣,各家汽車廠商也都針對性的推出了自家的高性能車型,奧迪選擇用Audi Sport這一子品牌來詮釋駕駛樂趣。

在9月10日上海奧迪國際賽車場的Audi Sport嘉年華上,Audi Sport旗下兩款高性能車型奧迪TT RS、奧迪RS 3同時在國內上市。藉此機會,我們邀請知友來說說自己關於駕駛樂趣的看法。


卧槽,奧迪提問:你認為當談到駕駛樂趣的時候,你最看重的是什麼?

其實我覺著,當談到駕駛樂趣的時候,我最看重的就是,我得為這個樂趣花多少錢……

但是如果我沒錢呢?

我就得從實際出發了,那就是,我如何能得到我需要的、我喜歡的駕駛感受呢?

首先得說,其實每個人喜歡的駕駛感受都不一樣,別不承認了。

只有自己真正需要的,那才是真正的駕駛樂趣,最簡單的說,有的人喜歡駕駛非常舒適的轎車,喜歡在那裡面得到一種家的感覺,讓駕駛並不會產生疲憊感。這就是他所需要的樂趣,他所想要的感受。

而不是這個:

所以我非常不喜歡把一種大家以為想法的強加到某個人的概念中。

而我最看重的還就是那個相對比較耗錢的「極端駕駛樂趣」

為什麼說是極端呢,試想一下,誰也不會有事沒事的就去逼一台車的極限,這個極限來自於車輛的各個環節,比如:動力極限、底盤極限等。

而我最看重的是一台車在極限狀態下能給我帶來什麼樣的感受,這就是我的樂趣。我喜歡去探尋、去和車輛溝通、去了解它,甚至撫摸它、親吻它。嗯哼,我太太在這點上認為我是一個十足的神經病。

可是我認為,把一台車的極限挑逗出來,並且去試著駕馭這種極限,征服這種極限,讓這種極限變得非常可控。這難道不是一件非常令人興奮的事么?

每台車都不一樣,它們有著各自的極限、各自的特點,所以如果可以在短暫的人生旅程中儘可能的多去了解不同的車型,也是人生的一個小目標呢。不過我可能很low,直至目前為止,我連我的雨燕都沒吃透呢……

之所以我加入了The Bros車隊,為的就是能征服我這台可愛又他媽可恨的小雨燕,其實加入車隊最大的優勢在於,可以學到很多賽道上的駕駛經驗和駕駛技術,這與平日跑賽道日截然不同,賽車的調教也不是只有馬力就可以,這更體現著人車交互的重要性與車輛本身的平衡。

這就是我喜歡的駕駛樂趣,重在什麼?重在溝通,我與車輛底盤、動力、傳動的互動。僅此而已。

題主奧迪說:在這些駕駛樂趣中,有人執著於挑戰自身駕駛技術的極限,也有人偏重於讓車輛易於掌控。針對眾多的駕駛樂趣,各家汽車廠商也都針對性的推出了自家的高性能車型,奧迪選擇用Audi Sport這一子品牌來詮釋駕駛樂趣。

這點其實我還真看到了,你這次說的還真沒什麼太大毛病。比如,你們家的奧迪TT RS,我雖然對四驅車不太感興趣,不過,這次的TT RS我覺著真的還可以。當然了,對於我這樣的窮光蛋(氣管炎)來說,TT這種車我看看就行了。

不過非得讓我買一台奧迪,我會選擇這款TT

RS,它確實是一台有著駕駛樂趣的小車,400匹的馬力,480的扭矩,quattro的四驅。這麼小的車,挺好,雖然我覺著它更適合給我媳婦開(我買不起)。所以我只能對你(奧迪)說,再接再厲吧,你造出了一台好車,不過這車我估計應該不便宜吧?

之前我們The Bros的車手王濤測試過你們這台車,從一個控車能力極強的車手角度來看,你們確實還有可改進之處哦~~

目標地點:北京嗨谷賽道

視頻如下:

有能力干超跑 Speedway試駕奧迪TT RS_騰訊視頻v.qq.com視頻

最後我我想說,不要在意到底什麼才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只要自己覺著舒服,自己喜歡,那就是最正確的。而駕駛樂趣也是如此,只有自己喜歡的,才是自己的「駕駛樂趣」。對吧?


駕駛樂趣是一個人人都能談,但是幾乎沒人能談的透的問題,我斗膽談談自己的認知。首先我們明白,駕駛樂趣一定是從駕駛員角度出發,而且是車子動起來,加速減速劈彎等等動態化的動作才會談駕駛樂趣,停車巡航我們不太談駕駛樂趣。

我從自己從事的動力總成駕駛性的角度出發,一個具有駕駛樂趣的動力總成到底該什麼樣。

之前我有談過,我開過幾部稱得上具有駕駛樂趣的家用車,嘉年華ST , 思域SI, 昂克塞拉2.0,高爾夫GTI ,速翼特,CX-4 2.0,Giulia, 120i ,A3 1.4T高功率等等。我都認為它們均具備比較充足的駕駛樂趣。正如奧迪所說,馬力大有樂趣,我覺得還不夠,因為一個大馬力需要一個聰明的標定調教才能稱心如意被調用。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賓士S 的樂趣足夠嗎?我也開過,賓士刻意去隱藏它的動力,猶如一個很有內力的老者,很多時候它很不願意回應你的腳下動作。它稱不上樂趣十足。

駕駛員對於加速度的期望,主要被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與踩油門幾乎同步的響應時間,第二部分及時且符合預期的強勁加速度,第三部分,反應後的加速度最後能達到的峰值。

想要做到「跟腳」的油門反應,和感覺不到遲滯的響應目標。就要在日常油門操作做到最佳最快的反應,在作出最快反應的同時,還要能夠自由控制加速度反應的強度。

紅色,為第一部分,黃色為第二部分,藍色是最後能達到的駕駛員的最後期望值。

我們說的馬力大,其實跟第三部分是絕對影響關係,第二部分也有較大主觀影響。

其實駕駛員對於穩定的加速度其實沒有感知,而是對於加速的一次微分,加速度的加速度有明顯反應,我們成為acceleration jerks 加加速度,那麼什麼樣的怎麼衡量這個指標呢?

一個是峰值,一個達到峰值所需時間。

峰值越高,駕駛員獲得加速階躍感越強烈,達到峰值所需時間越短,車輛加速越堅決。

同時還需要注意

我們很多時候,更加關注,車子能加速度「持久性」。

就像我們不喜歡早期渦輪增壓機器一樣,它們都容易疲軟,感覺高潮來猛又快,去的也快,心裡有點莫洛。不僅僅妹子不喜歡,男的也不喜歡。老司機們喜歡持續到天堂的高潮感,那麼駕駛樂趣如何能體現呢?

就是提供不衰退的強勁加速度,這樣在高轉區,悅耳動人的引擎轟鳴聲才能與身體被持續不衰退的加速體感,交相呼應,達到生命的大河蟹,阿不!是駕駛樂趣的大和諧。

而在達到大和諧前,我們也喜歡我們與車子一起努力營造更融合的感覺,那麼一邊踩下油門,車子快速給你響應之後,還需要跟隨你的步伐,線性的增加加速度的速值,額這便需要一個穩定的加加速度值。

Acceleration jerks 穩定,便有加速度不斷增加,你才有不斷被推著的感覺,不斷被座椅陷入的感覺。讓自己的身體與車輛融為一體,這樣感覺才叫做「人車合一」

綜合來看,動力總成在加速階段的駕駛樂趣,總結起來就是,及時回應你,跟隨你的期望(或者比期望稍高點),持續與你融合,最後一起high。

啊奧迪RS3 sedan ,毫無疑問,可以做到這些,DCT變速箱天生更直接的動力反應,可以更快跟隨,而深厚的動力儲備,在跟隨你階段可以放肆的再多做點點,更大的基礎排量意味著後勁更足。說著說著我都有點控制不住自己想去試試了,嘿嘿嘿


各位都很專業,回答也很契合奧迪的提問。可惜我不是媒體,寫不出各位那麼多愁善感文藝十足配圖高端的回答,只能簡單地說一說想到的。

當談到駕駛樂趣,最看重什麼?那得看你處在什麼階段。

個人感覺,駕駛樂趣在一個人接觸車的不同階段就會有不同的側重,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最最開始的時候無非是希望馬力大一點,動力強一點,這多發生在我們上學或者剛接觸車的時候。之後你開始關注和車的性能數據,什麼馬力多少加速多快極速多少,學習車的知識,算是入了一點兒門,但是這種羅列過於機械,由此篩查選出的你所看重的車也難說一定能帶來樂趣。

事情從你和車真正地交流開始發生變化,也就是當你真正開始開車的時候。請注意,這個開不是讓車動起來,而是指駕駛。

認真或用心的駕駛帶來兩方面認知的提升,縱向和橫向的。

車輛的縱向動力學也可以稱之為駕駛性(drivability),它指的是動力和剎車系統在你的操作下進行加減速行為讓你產生的感受。

類似的,車輛的側向動力學表現稱之為操控性(handling),它指的是底盤系統(轉向懸架等)在你的操作下進行轉向行為讓你產生的感受。

由於有了切身的交流,你開始知道駕駛到底是什麼,也就自然會對駕駛樂趣有了自己的概念。

對於很多人,這就是我們追求的駕駛樂趣,即使現在對我來說,這類感受也是駕駛樂趣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不需要總是把車推在側向極限,也不需要總是全油門全剎車加減速,感受車轉向的每一個瞬間,開手動擋或者體會一個被標定得完美的動力系統的加減速和換擋,都能帶來樂趣。這種樂趣不是在或者輕微超越極限的樂趣,而是賞析(首先要懂得)一套完美的機械系統在其極限內和諧工作的樂趣。此類樂趣有一個好處,就是車車都具備,人人可享受,不管馬力大小价格高低,在現在這個時代,只要懂得駕駛,都能輕鬆獲得。

當然,不要誤解我的意思,我不是讓你一直這樣開車,因為此類樂趣屬於想要時可有的類型,但是如果是「只有」,那就有一些可惜了,因為隨著橫向和縱向動態被推向極限,事情才會變得更美好。

請注意,不管是橫向還是縱向,在極限上的駕駛樂趣已經是一種相對「高級」的產物,因為極限要被相對強大的動力所帶到,而動力是需要付錢的。

縱向的極限帶來的駕駛樂趣比較簡單,四驅就是最好的例子,樂趣主要來自於快和猛。至於馬力,確實需要比較強的動力了,為了讓四驅有意義,一檔推到極限目前至少需要三四百匹,而二檔至少需要600匹左右。遠一些(將近10年前)的比如GT-R及911 Turbo在3秒內的launch,近一些的比如奧迪發布的這些四驅的RS車型,都是能夠給你留下深刻印象,並且在你臉上留下笑容的駕駛樂趣。就這一點,兩驅車基本刷不了什麼存在感了,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純速度(的樂趣)拼不過,玩味的樂趣後驅還是能提供的,在縱向極限下,後驅車的燒胎起步是其他兩種驅動形式提供不了的。

橫向上的極限也好理解,就是過彎塊唄,其實什麼車push到極限都能獲得這個樂趣,但是如果想要獲得最大的側向駕駛樂趣,也需要強大的動力,因為你需要讓輪胎開始失去抓地力。問題的本質在於輪胎的抓地力是一個圓,從動力學角度,整車是一個轉換且合成了(transfer)四個抓地力圓的新系統,又因為輪胎不能同時輸出橫向和側向力,所以橫向的駕駛樂趣就由此產生(逼迫縱向,打滑橫向),對於很多人,就是所謂的後驅車用油門過彎(小角度側滑)或者漂移(大角度)。

此時我們知道有三種典型的流派,前驅後驅和四驅。

情況在這裡一下變得很複雜,和通常駕駛樂趣後驅大於四驅大於前驅的決定性論斷不同,我的答案是,要看是一個什麼樣的前驅,什麼樣的後驅,什麼樣的四驅。尚酷R的前驅和福克斯RS的前驅不一樣,邁凱輪的後驅和法拉利的後驅也不一樣,911 turbo的四驅和GT-R的邏輯更是不同,也許有的後驅車你開著很彆扭,有些前驅車反而特別得心應手。如果展開,這裡則需要再多很多了。

總之,最沒有意義話就是,前驅都是垃圾,轉向不足,全驅車沒有樂趣之類的武斷結論。如果你還這麼想,可以參照下面這個視頻。還有疑問,參照評論第一和第二條。

這幾天我正好在幾條很漂亮的山路上,分別開著S6 avant和430d在山路上彪了幾天,s6 avant除了對於450馬力車重了一些,其他我覺得很好,極限來得柔和,V8的聲浪很好聽,通勤的時候還有四缸模式,百公里耗油不到8L。至於推頭,當然推頭,寶馬保時捷法拉利蘭博基尼也推頭,因為推頭不是車的問題,是人的問題,多數人沒有開出能賞析前驅車後驅車全驅車的能力,有機會練習好把某種車在極限或者靠近極限駕駛,更有意義。

以上是提到駕駛樂趣我想到的一些,其實還有太多可以說的,除了在彎道駕駛,說實話個人覺得德國的不限速高速公路也很有意思,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感受,但是高效率的通勤,同樣會讓你覺得充滿樂趣(當然遇到修路和堵車就是另一回事兒了)。

嘖嘖,我為什麼會提德國不限速高速?


在談論駕駛樂趣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陷入一種誤區,比如唯手動檔樂趣論,唯後驅車操控論等種種神論

在這個車越來越快,卻越來越無感的 車幫你開車的時代,大部分車都是為了作為一款用完就扔消耗品生產出來的,而不是作為一台速度機器為目的製造出來,所以大部分原來由駕駛員所掌控的部件為了降低操控難度和為了省油都變成了車載電腦控制的比如說電子油門,電子方向盤助力,電子助力剎車,電子牽引力控制,電子剎車防抱死,制動力分配系統,電子手剎,電子避震只要你能夠看見,可以動的東西,都變成了由電腦控制的,你所做的決定舉動,需要由車來判斷能不能幹在這種比較痛苦的不自由情況下,一輛車有沒有操控的樂趣,完全取決於廠商對於各種電子輔助的設定,在這種情況下在各種各樣的束縛下,唯一沒有被電腦控制的零件,那就是手動變速箱了,然而在這種情況之下,有些廠商為了降低手動檔駕駛難度,增加了電腦自動補油,和電子油門為了燃油經濟性限制節氣門開度,仍然沒有任何比較自由的操作

在當今這種全電子化控制,為了省油的大前提造出來的車,如果要追求操控的駕駛樂趣

我最看重的就是車廠對各項電子輔助的設定

如果變速箱設定的和SMART和中規自由俠一樣,那這車從變速箱這一點上就毀掉了所有的優點,就像一雙進了石子的鞋,時時刻刻膈應著你

如果電子方向盤助力的反饋和日產的拉線轉向一樣詭異不按照常理,就像摸著石頭過河,時時刻刻心驚膽戰

如果電子剎車助力設定的和新款CR-V一樣失敗,那就是茅坑裡打手電筒了

還有過度束縛的ESP,在極限駕駛的情況下,會反對駕駛員的操作

所以綜上所述,電子輔助的設定對於新世代的車來說是一項異常重要的課題

一些玩家追求玩老車,玩手動檔,也是在電子系統束縛過多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的行為

我們只想要一台好開,聽話的車

瀉藥,駕駛樂趣這個話題,其實挺微妙的。

還記得20歲的時候開一輛A8l跑長途,正好是一條沒人沒車的高速,一腳油門就下去了,看著轉速表一下一下的划過大半個錶盤之後滑落再漲,看著速度表的數字不斷增加,一直飆到230+km/h,短暫的達到250km/h的電子限速——我當時是一個每天開N手破切諾基、把油門踩進油箱也上不了130km/h的車主啊,想像一下當時的我腎上腺素飆升的感覺。A8在低速時穩健的方向開始變輕,方向盤隨便的一顫都可能飄到另外一條車道上去,底盤也和低速的時候感覺完全不一樣,高速上單調的風景好像在側窗里變慢了,我只記得很激動很激動,這種激動在超過慢車的時候尤其敏感,夾雜著危險的氣息。當時這輛車的車主坐在副駕上,告訴我放輕鬆,兩眼平視前方就好,方向盤扶住就好不要太緊,德國車就是為高速而設計的,A8底盤很穩不用擔心……

當然這是不對的,特別不對,體驗了一下我也很快降下速度來。但那種速度感是著實記下了。

你說那是駕駛樂趣么,我覺得不算,只是速度給人的快感,簡單直接粗暴。(後來再去德國開到200+就正常了,沒有當年的興奮了)

(居然找到一張小切和A8的合影,也是難得。)

再說我那輛油門踩進油箱也上不了130km/h的老切諾基,相比於A8的沉穩、巨大和昂貴,我真覺得對於一個還沒畢業的本科窮學生,切諾基給我的駕駛樂趣更多更純粹更難忘——一輛四面漏風的破SUV能有什麼駕駛樂趣?不要這樣問,車不在價高,會玩就行!

我在還不怎麼會並道的時候就學會了沖坡,在倒車入庫能急死人的時候就已經學會了怎麼在爛泥路上反打方向保持向前,「快過沙、慢過水」,學怎麼在下陡坡重心不穩要翻車的時候、踩油門加速穩住重心、而非本能的剎車……

玩水玩沙玩泥巴,一到非鋪裝路面就樂顛顛的掛上四驅瘋的像個兔子。反正陷車有哥哥們來拖來救,車壞了第二天直奔小武基修理廠,切諾基的配件一切都很便宜。

很快就天冷了,我的化油器小切油耗很快突破了20個大關(哭),下雪了歐耶去撒歡兒!在積雪的空曠停車場里我被損友用這輛後驅小破切教會了漂移畫圈圈——在瘋丫頭的路上一騎絕塵不回頭。

那絕對是駕駛樂趣——所以說駕駛樂趣是種「掌控感」,在車子遊走在失控邊緣時候,如何應對如何掌控,一切變得微妙而充滿回饋,正是快樂的源泉。

在失控邊緣的時候你才能感受到重心的微妙變化、摩擦力的取得與失去,接近角離去角究竟是多少,車身高度和輪子究竟在哪兒……

而且講道理其實越野並不危險——掌握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識,即便翻車打滾,人也一般是安全的,不作死就不會死,所以當時總是超開森。

——算是另類的駕駛樂趣吧,從那時我就深深變成Jeep腦殘粉。但你說公路駕駛樂趣?努力研究換擋時機來節省一下油耗以拯救我干扁的錢包算么?

後來開了各種各樣的車,好的壞的,快的慢的,舒適的運動的,到全國各地去開山路,體會車子和駕駛員的交流,底盤、變速箱、發動機的反饋,還有各種機會上賽道,嘗試把車子推到極限。

於是駕駛樂趣變得很多元。這個命題整車廠的工程師們一輩子都在研究,我嘗試了幾次歸納都覺得話題太大太深,超出了我的範圍,能講故事的事咱就別費腦子講道理。

前幾年還在媒體工作的時候,開了一周Nissan 370z,第二周換成了當時剛上的Audi TTs——這兩輛看起來差不多Q萌的Coupe開起來簡直是冰與火的兩極。

370Z——被稱為「淑女z」也被稱為「惡魔z」,絕對是有道理的,這車連同它上代的350Z,是日本交通惡性事故車型排名數一數二的位置。這車的感覺就是:太爽!

從那屬於上個時代的內飾就在第一時間告訴你:這車是屬於上個時代的駕駛樂趣——機械、原始、直接、純粹!停個側方能打方向打的累出肱二頭肌,油門隨便一逗整輛車就好像被喚醒的小瘋狗,在大空場隨隨便便定圓漂移,在山路上哪怕在直道全油門都能扭著屁股衝出去——在彎道里轉向屬性調的非常中性,甚至有些轉向過度的趨勢幫你入彎,伴隨著輪胎嘶鳴讓你覺得每個彎都過的很極限,幾圈下來握著方向盤的手心都濕了但整個人完全不會在意,開心得像個3歲的loli!

(油耗是真高,方向是真沉,空間是真小,內飾是真原始——但這一切在我對它的愛面前都不值一提,唯一干擾我擁有它的原因是:在國內也是真貴啊!——來自一個喜歡yy的窮人內心的嘶吼。)

然後,下一周換了輛TTs——這道問題就是Audi提的,估計也都知道Audi的調性,那方向盤輕盈程度,在一個開了一周370z練好肌肉的我眼裡:輕的和打遊戲似的。坐進駕駛室的第一個瞬間你就感覺進了和370z的另外一個時代:

真現代、真科技、到處摸起來從硬塑料變成舒服的親膚質感——當然那全液晶的儀錶在一年多以前還是那麼的讓人覺得科技。當然,繼續上山下賽道——也沒什麼別的花樣。快、穩,一車靈敏的電子元件護航,穩到你都不覺得快……

其實人是很有意思的動物,說是貪戀追逐「速度感」,但其實享受的並非真正的「速度」,而是「感」——你在300km/h+的高鐵上會腎上腺激素飆升么?是的,在TTs里如果你想要那種「感」遠沒有370z給你的那種興奮,但後來我也想明白了,換了種心境去體會過彎時候的平穩細膩,直到哥們開來一輛尚酷R姍姍來遲,有個參照才發現TTs是真快的,一路輕鬆的黏著他直奔虹鱒魚,還有那個矩陣式的大燈真好用啊——在山裡沒路燈的夜晚真是智能……(sorry我的關注點)

然後TTs仍然是我的Dream Car,因為好看又好開……(這兩天又上了TT RS,肯定會更快,會不會更暴力我也好奇。)

前兩天開了一周新A5 Coupe也是,城市道路開著的時候也沒覺得什麼,只是好開,超個車絕對不費勁,夜晚跑在中環上搬個家也是來去輕鬆。直到周末哥們頂著38度高溫用PBox測了個百公里加速,數據顯示居然只要5.93秒破百……我才知道原來這車調的這麼快……

所以說我覺得這個問題壓根不該Audi來提嘛,你家的車啊,真是「傻快」——這是讚揚,認真臉!

如果再不被價格所限,每年倒是都有幾天開法拉利、蘭博基尼之類超跑的機會,到那個量級的跑車在城市裡開,所謂的「駕駛樂趣」倒是真不如「被路人圍觀的樂趣」來的直接了,而開著這個量級的車下賽道不知道要到什麼樣的身價才會不心疼——我就不多想了,估計這輩子也用不到。就好像我自從有了牧馬人,與之前小切相比反倒更少去上山下海爬石頭了,總是有些心疼的……

點個題,駕駛樂趣,於我而言,是車子瀕臨極限時候的操控感。

對於「瀕臨極限」:你可以提升車子去接近這個極限,比如一輛性能卓越的小鋼炮。也可以找些降低附著力極限的條件——比如爛泥地穿越走起。

對於「操控感」:選一輛底盤調校和你心意的車子尤為重要,或者說去努力了解你的車子,「人車合一」自然更能壓榨那種「無從為外人道也」的樂趣。

btw,我有個哥們開自由俠1.4T那動力孱弱的小傢伙,過彎都是能飄著過的……美滋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