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學習與看書是分不開的,下面暫分為四

(一) 經典

包括《皇帝內經(靈樞、素問)》(靈樞、素問)《八十一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傷寒論)(金匱要略)》等,(古醫書中的「經曰」指《內經》。稱呼其餘則為難經,本經)

(二)教材

現代的教材推薦五版的,包括《中醫基礎》《中醫診斷》《中藥》《方劑》《內科》 《外科》 《婦科》 《兒科》因為古文晦澀難明,不易理解,所以需要現代白話文的教材加以輔佐,又因五版後的教材較多的添加了西醫的內容,或多或少會影響讀者對中醫框架體系的構建,所以初學者不推薦

(三)諸家

歷代醫家的理論體系是中醫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諸經為基,諸家為石。醫者務必熟讀諸家以取長補短,如金元四大家、葉香岩等。

(四)醫案和臨床

醫案很重要、醫案很重要、醫案很重要。因為古代讀書不易,刻印困難及一些歷史問題,醫案少有流傳至今,自金元開始稍多,醫者讀之應惜其存今之難乎。讀醫案以明各家治病之大法,用藥之準確,其後方可行醫濟世,我把醫案和臨床放在一起是因為中醫很依靠經驗,臨床也是一種經驗的積累,而古醫案是諸醫經驗之談,給了我們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機會,可以說古醫案是快速提高臨床療效的捷徑

「醫可為而不可為,必天資敏悟,讀萬卷書,而後可借術濟世。不然,鮮有不殺人者,是以藥餌為刀刃也」——葉香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