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題主從你那裡得到這個命題,我的觀點是:雖然韓系車式微,銷量一直處於下跌狀態,但要說退出中國市場,還是有些聳人聽聞的嫌疑。

起亞2017年在華中銷量為360006輛,相比2016年的650006輛,同比下滑幅度達到44.61%,旗下主銷車型包括智跑、K2、K3、K5、KX3、KX5在內均不同程度下滑,可以說起亞經歷了入華以來最難熬的一年,而且這樣的銷量還是在大幅降價刺激銷量的結果,2018年起亞的銷量目標大幅下滑到50萬輛(2017年70萬輛,2016年68萬輛,2015年75萬輛)。

進入到2018年,起亞的銷量有所回暖,3月份,起亞銷量25118輛,環比增長了2%,4月份錄得33102輛,同比增長106%,不過對於起亞來說,想要回到以往的風光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除了要推出更多產品力更強的產品之外,營銷上要更加接地氣,更能打動中國消費者,畢竟一味的降價不是長久之計,價格體系混亂的結果必然是盈利能力的下跌,經銷商矛盾的激化,這都是起亞今年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對,包括現代,韓系車已經被國產和合資公司雙重擠壓變成夾心餅乾了!


我買的2011款的起亞智跑2.0四驅版,發動機於30000公里開始塔塔塔的響,問4s店:說起亞智跑用的鏈條傳動全鋁發動機,有塔塔塔聲是正常的。結果周邊人都以為我買的是柴油車,期間我在4s店專門讓展廳的新車做了對比,4s店仍然不承認發動機問題,只是建議我換成全合成機油。結果跑到11萬公里時,發動機塔塔塔聲音異常的大,找老師傅聽了一下,一致說拉缸了。沒辦法自費做了發動機大修。大修期間有其他智跑車主也反應有塔塔塔聲,4s店不理睬。大修後不久朋友的IX35也拉缸大修了!


韓系車沒有日系的質量,沒有德系車的性能,沒有自主品牌創新,沒有其他品牌合資車保值!

韓系車學習日系車減配程度更加殘忍,只要能看出來的地方簡配的不忍直視,比如起亞所有車型的剎車盤是天下所有同類車型里最便宜直徑最小的,可想而知直觀看不見的地方減配和簡配到什麼程度,汽車中控台的著名「小黑板」就是國產起亞創作的!

正是因為韓系車這樣瘋狂的減配和簡配行為才使得主流國產車銷量蒸蒸日上,翻過來講,為了跟國產車競爭不斷的拉低價格,韓系車只能以不斷的減配和簡配車身換取銷量!照這樣發展下去國產車全面取代減配韓系車的日子不遠了!


其實起亞在除中國以外的其它地區還是有著不錯的接受度和認可度的,在美國市場,起亞也連續兩年斬獲了IQS新車質量報告的桂冠。起亞在中國的萎靡,說到底原因還是出在合資公司身上。筆者認為,東風悅達起亞一直以來存在的問題就是自身定位過高,導致價格體系已經崩潰。進入中國並不算特別早的起亞,在品牌力上無法與國際一線大牌抗衡。在產品技術等核心領域又不存在優勢的情況下,其產品價格確實像別克、豐田、大眾等大牌看齊的,以這樣的姿態在中國市場銷售,顯然是行不通的。

在無奈降價之後,又遇到了這兩年中國自主品牌的雄起,可以說現在的起亞已經沒有市場空間留給他們存活了。在這種情況下,東風悅達起亞仍然沒有擺正位置,他們居然加速了建設第四工廠的計劃,想要把產能增加到100萬,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可以停止了,因為起亞距離退出中國市場可能也並不是特別遙遠。


其實,這是一個偽命題。悅達起亞作為一個跨過性企業,其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售後都是非常完善的。產品從五六萬到幾十萬,涵蓋面廣泛到雪鐵龍都害怕,中國的受眾人群也分布十分廣泛,從農村到城市。如果單從近期薩德事件影響到的銷量分析,就馬上斷定悅達起亞會退出中國,根本不現實,日本和我們世仇,但從日系銷量看,也是經歷過觸底反彈,達到現在加價銷售的地步。

從中國的城市進程來看,起亞所覆蓋的車型,對國產也是不小的衝擊。三線,四線城市以及農村,K2.K3,悅動,伊蘭特,,,還是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尤其在國產機車售後網路不是很完善的今天,馬上斷定韓系退市,就是一個一廂情願的事情


感覺這個問題是不會存在的,目前起亞的車價跟國產車的價格差不多,而且起亞是有自己技術的,不像國內廠商都是直接買人家的,人家給什麼就是什麼,給個測試的發動機也得往車上安,而且起亞在國外的銷量還是很好的,也就國內市場不怎麼好,但是也並不至於退出國內市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