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影片除了提到空间站有保存种质资源外,地球生态系统已经几近毁灭,地下城也未见其他生物。地球到达目的地后,生态系统如何恢复重建?

直径几公里的陨石都能造成地球生物大灭绝,大陆板块移动,如此强大的推力,对地球生物或者大陆板块没有影响吗?影响程度到哪里?即使成功逃离太阳系,一个残破的地球、生态灭绝的地球又如何能在冰冷的宇宙空间走过二千五百年的时光?(引自 @Alex kuang)


猜测郭导搬走地球的主要方案是,利用发动机上百平方公里的底座和欧亚大陆的相对稳定来建立发动机群,由于发动机群的能源利用效率问题,所以还会发出一定的余热到越来越稀薄的被加速运动的地球逐步甩掉的大气中,所以地表大气的温度不会太低,适合人类一些机械和简单的工作服进行工作。而地球的南部是大量的海洋,因为没有发动机加热并且远离太阳,所以空气、水包括水中一些有机物质,都被冰冻锁在地表,这些可能就是人类未来在比邻星安家的生态存储仓库了。

由于发动机群对地表的压力,以及地球的加速运行状态和弹弓时的不稳定性。郭导没有采用地球以北极南极为轴继续自转的方案。减少转向发动机的运营成本,通过推走月球和停止自转和减少地质运动的复杂性,和大气运动的复杂性。

到达比邻星后,已经2500年了,100代人类,人类可能通过基因改造,改造了人体结构,适合不同的氧气比例,甚至适合在含有大量硫的大气中生存。

然后到达新星球,利用2500年后的生物科技和其他技术,融化大海,释放大气,改造地球。

另外:看看大刘其他小说的地球再造思路(无剧透)

你们……要作为蚂蚁的食物?」

  地球战士们都点点头。大牙无言地注视了他们很长时间,然后转身拄著拐杖慢慢走向飞船

刘慈欣《吞噬者》

洛文斯基:当时有另外的道德底线。「青铜时代」号在末日战役中超功率加速时,因为动力系统过载,舰上的生态循环系统断电近两个小时,系统因此造成严重损坏,恢复得很慢;冬眠系统也出现故障,只能容纳五百多人,这样还有一千多人要吃饭,当时如果没有额外的补给,会有一半人饿死。即使没有这种情况,考虑到未来漫长的航程,把那么多宝贵的蛋白质资源抛弃在太空中不加以利用,才是打破了道德底线……当然,我不是在为自己辩护,也没有为「青铜时代」号上的任何人辩护,当我已经恢复到地球人的思维时,讲出这些来并不容易,请相信,并不容易。  尼尔·斯科特舰长在法庭的最后陈述:  我没有太多可说的,只有一个警告:生命从海洋登上陆地是地球生物进化的一个里程碑,但那些上岸的鱼再也不是鱼了;同样,真正进入太空的人,再也不是人了。所以,人们,当你们打算飞向外太空再也不回头时,请千万慎重,需付出的代价比你们想像的要大得多刘慈欣《三体》


首先,在地球轨迹的前面,是有一个「领航者」号空间站的,在空间站里不仅有冷冻的受精卵,同时还有上亿颗的植物种子和动物的胚胎,因此当地球来到指定的「新家园」后,就可以进行土壤的复苏,然后解冻动植物种子和胚胎,使其在新的土地上成长,繁衍,从而生成新的生态系统。

而对于电影中人们所掌握的科技水平,做到这一点应该并不困难。

但是,当「领航者」空间站失去后,地球上应该也会存有很多的资源,可以得以发展。因此,后续家园的重建,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毁灭性是可以的,但生物灭绝也不是一次两次,生态系统几近毁灭之后,存活下来的生物将占据存在著的生态位,在它们可以生存下去的地方生存下去。

原生动物可能灭绝97%之后继续存在下去,硫细菌等不依赖于光的自养生物地位突出。植物真的没办法了,只能走上异养转为动物的道路,大型陆生哺乳动物甚至大型生物应该都要团灭,小型啮齿类动物等比较容易残存,非恒温动物应该是挺不过这个两千五百年的冬天了。

因此排除地下城,火山口之类高温区域,剩下的应该就是低温低能耗小型化的动物世界和乒乓球那么重那么球的顶级猎食者。

地下城将继续维持地球原有生态环境中城市生态环境的大部分内容。

生物会活下去的,无论还能不能见到太阳。

在寒冷里,无序侵吞了这个世界,但在太阳熄灭之后,仍然有一点点有序性,藏在一块陨石碎片里。


人类已经将地球救了出来,剩下的主要靠地球自己。


首先,应该有一些冷冻的生物胚胎可供到达目的地后恢复生态圈。其次,地下城还是有农业的,比如养些植物,还有养蚯蚓之类的(片子里多次有展示蚯蚓食物的画面),可以供地下城居民生存。


挪威有全球末日种子库,里面存放在全世界的种子,末日种子库就是等到灾难来临的那天使用的


这是无奈之举,用飞船,以小说里面的技术,只能建造上海那么大的飞船,没办法使生态圈满足2500年的飞行时间。更何况几架飞船,哪有整个地球浪漫。

最后说下,即使到达目的地,地球已经面目全非,必须系统性的重建,又一个浩大的工程

老刘也没写,就写道5000人殉球了,太阳爆炸了,后面怎么办,自己想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