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翻译学院始终贯彻“双外语、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域、中国立场的高层次外语人才”,形成了“多元语种教学、广泛国际交流”的办学特色。交换生遍布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出访的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葡萄牙、以色列、约旦、埃及、巴西、科威特、马来西亚、意大利、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韩国、墨西哥、智利、菲律宾以及台湾地区。为此,ISA公众号推出交换生心得体会系列推送,2017-2018在海外交换的翻院学子们将会分享他们在外学习与生活的感想和心得。

        今天,和我们分享的是来自韩国釜庆大学的交换生付乐成王晶钟成洲

付乐成

        在2017年8月到2018年6月期间,能在韩国釜庆大学交换学习一年,我衷心感动,也非常荣幸。至此回国已接近两个月,在国外交流学习,感受国外文化的事情与场景,点点滴滴都浮现在脑海中。

        来韩国之前,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申请学校的忐忑和办理签证的繁琐,也体会到了即将赴韩交换的激动与欣喜。真正来到这个国家之后,虽然是陌生的环境,但是对于韩语专业的我们,更想的是希望多结识韩国的同学,多了解当地的文化,这使得我们有着源源不断的动力去推动自我往前发展。关于生活,饮食和出行的方面,较于别的同学,我们还是比较容易适应的,大约半个月之后,我们已经能轻车熟路地出行前往我们想去的地方了。至此我们就开始从课堂上和课堂外去认识韩国文化和体验韩国生活。

        在校内,我选择了一些直接相关韩语学习和韩国文化、文学作品、历史的课程。我选择了《从时事看韩国社会》和《从影像看韩国文化》这两门课。虽然韩国作为一个较中国年轻的国家,但是却比中国格外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宣传,例如景福宫,佛国寺,泡菜文化等。乍看之下虽然跟中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是韩国人却可以把较少的资源最大化的开发与发展,通过现在强大世界文化融合趋势,强调自己的独立性,使得给世界人民留下深刻的印象。

        韩国人对自己国家社会问题也非常重视。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上了年纪的人,都会关心身边的政治事件,每个决策,政治事件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真正如自己家事一般。总结起来说的话就是,韩国人的社会政治关心度很高

        另外在韩国交换留学期间,为了成为我们一直所向往的多余人才,我不仅仅选择了自己专业的韩语课程,也同时选择了英语相关课程。通过此类课程,可以了解到韩国对于英语教学的成熟性与重视性。在很多国人看来,韩国人的英语水平比起国人来说落后很多,其实并不是那样的。韩国在小学高中大学中很重视英语教育,甚至是多国语言教育,我们了解到日语,俄罗斯语,越南语等别国语种的教育。这是我深深觉得非常好的一个方面。在我们学校反而没有那么多语种教学课可以选择,这是我觉得较为遗憾的。要是我校也能跟上此全球化趋势的话就好了。

        对于韩国大学的教学方式的了解,韩国是比较注重学生们之间的合作,上课需要很多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有时候要跟韩国人一起讨论,有时候需要跟日本人一起讨论,有时候跟欧美人讨论,有时候也要跟非洲人民一起讨论,黄白黑三色人种的大融合,使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融汇性。我们可以抛开一切国界地区的限制,齐聚一堂,共同学习一样东西,是我们所前所未有的体验和经历。

        在校园之外,我们还尽情享受韩国的大自然和人文风光。在校园之外我认识了许多韩国友人,他们为人亲切,也比较热情。比如我,在釜山交换学习的期间,我去过了大邱,庆州, 首尔,仁川,济州,巨济岛等韩国的城市游玩,从中感受到了韩国人对自己文化和旅游景区的保护。旅游景区管理和旅游景区特色发展得都相对成熟,充分考虑到旅客的需要。旅游使得地区得到发展,但同时也带来破坏。部分景区也显现出来过度旅游所带来负面影响。比如在釜山的甘川文化村,游客人头攒动,文化村的部分地方墙壁上是写着“请安静,这是人生活的地方!“还让不让人睡觉” 等用韩语标示的语句,其实侧面也反映过度旅游带来的问题。

        但是,在韩国小地方的景色是天然且干净的。例如庆州。我们从釜山搭乘巴士前往庆州,路程时间只花费了一个小时左右,超乎想象的近。当时正是秋天,漫天遍地的色彩。作为北方地区的韩国,不同于我们身处的南方,这里的气候四季分明,自然的色彩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去了佛国寺。佛国寺创建于公元752年,它的院落布局极具特色,保存了廊院式平面格对、空间形态。佛国寺的石造古迹都是用花岗岩建造,其形态、建筑方法均为当时土木建筑技术之精髓,华丽宏伟,表现一种平衡和谐之美,是韩国石造艺术的宝库。佛国寺被誉为韩国最精美的佛寺,是迄今香火始终不断的为数不多的寺刹之一。1995年12月与石窟庵作为一个遗址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佛国寺的秋天不是单一的绿色或者金黄色,是五彩缤纷。景点也不是过度开发的商业模式,路上还是有着零星的几个小贩。大家都纯粹地欣赏人文与自然相互辉映的美好,而不是淹没在商业气息当中。

王思

        2017年8月29日下午韩国时间4点左右我乘坐的飞机降落在韩国釜山金美机场, 来接我们的是釜庆大学类似于“留接团”一样的团队, 他们安排了大巴车送包括我和我同学在内的一批来韩留学生回学校。虽然路途有些许拥堵, 但也难掩我既激动又紧张的心情。因为我知道, 我为期一年的韩国交换生活正式开始了。

        先说说在韩国的生活。因为我们是交换生, 所以并不用交釜庆的大学的学费, 只需要交中大的学费和釜庆的住宿费就可以。但是韩国大学的费用都是分学期来缴, 跟国内一年一缴有点区别。刚开始出国之前感觉自己的韩语能力虽然不能说很好, 但是和外教老师或者韩国留学生们交流还是不成问题。到了韩国之后才知道完全不是这样, 面对另一个国家的人与人交流的时候有种想说却说不出口的尴尬, 但是简单的沟通没有问题。刚说韩语的时候特别小心翼翼, 特别担心他们听不懂, 但是慢慢说多的话自信感就会上升。学校的宿舍很好硬件软件设施都特别好。但是感觉除了交换生, 大部分的留学生还是会住满一学期之后选择搬出去找几个同学合租房子住。

(釜庆大学的秋与冬)

        再说说韩国的饮食情况。一说到韩国大家可能都会想到泡菜。而且可能会有人问:“韩国人真的每顿都吃泡菜吗?”我想说:是的, 韩国人真的每顿都有泡菜。其实韩国饮食习惯越来越偏西化了, 比如宿舍食堂里分西餐和韩食, 有时候还会给我们吃中国菜, 比如青椒肉丝麻婆豆腐什么的。刚开始去的时候感觉挺好吃挺新颖的, 其实来过一个多月就会格外想念国内各种各样的吃的, 韩国能吃的基本上都吃了, 我和同学也经常去外面吃中国人开的中餐馆, 怀念家乡的味道。

        在这个国家感受最深的就是礼仪前后辈的关系非常重要其实最重要的是年纪。跟自己同龄的能称朋友,比自己大一岁的就要用敬语。在校园里,经常会看到后辈向前辈行礼问好,这也算是韩国校园内最独特的一道风景线吧。

        然后再讲讲韩国的作业方面吧。韩国的作业几乎不会每节课下课都布置,是定期布置的。教授们对交换生也还行,基本不会为难我们,但是对作业的完成度要求很严格。而且毕竟作业是算分的,所以每次都会认真完成。在韩国上课,不管哪门课都少不了“发表”这一环节。“发表”就是国内所说的“演讲”吧, 几乎每学期每门课都要有一次“发表”,且占总成绩的比重较重, 因此是需要我们都相当重视的。不过这是难得的锻炼自己的机会,不管是确定主题,与韩国人沟通,还是自己写发表稿并背诵, 悠闲的同时也有忙碌的时候。

(我最喜欢的麻辣口味火鸡)

        釜庆大学的校园里种满了樱花,每年三月樱花盛开的时节学校都会举办樱花节。就是在樱花树下学生们做着活动,还会有社团的同学表演节目。既热闹又充实,让我想起了国内,大家不用为了欣赏樱花跑到人山人海的公园去,特别是樱花雨,特别漂亮。留学生们在学校里遇到困难不能解决的可以去国际交流部,里面的老师们都会中文,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

        虽然在韩国一年未曾回国和回家,思乡之情难免时有发生,但是在韩国这一年的体验教会了我许多东西。不管是语言知识方面还是心理素质等,都受益良多。并且也交到了不错的朋友,可以说是十分充实的。

(国际日和ifriend活动)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钟成洲

        2017年8月29日,正式开始了大三的交换留学生涯,再一次一个人带着行囊离家千里前去未知的远方,面前有无穷的未知和迷惘,看不到未来,带着深沉的忧虑和眷恋,还是不得已要去面对现实。没有办法洞悉命运如何安排,无能为力又无可奈何。离去那天配着夏末的雨,淅淅沥沥,莫名地生出几分凄凉。

        凌晨两点登上飞机,身边不再是自己日常使用的语言,不再是熟悉的面孔。深夜依然是深夜,眼前不再是眼前。毫无睡意。

        孤独。

        陌生。

        3个小时的航程,意味着,等下一次晨曦刺破云层的时候,我将会真正的踏上异乡的土地。机舱熄灭了灯光,漆黑之中仅有不断的轰鸣声和零碎言语,像个架设在心中的显微镜,不安和忧愁,指数倍放大。

        真是漫长。

        真是短暂。

        夜未央,然而这段旅程已经临近终点,沉寂随着亮起的灯如潮水般退去。终究还是走到这一刻。

        与其感慨路难行,不如马上出发。

        贴着窗户看,外面的世界真大,窗里的我真小,不过那又怎么样呢?

        “韩国,你好。”

        “中国,回见。”

        不过之后的剧情没有继续中二地发展下去,只是按流程,被接机,交谈,入宿,收拾。早上10点左右,天气晴朗,16楼的窗外,车水马龙,阳光正好,室内微凉。稍微安顿下来后,感觉身体一下被掏空,倒头失去了意识。

        现在我坐在历经暴雨侵袭的中珠校内,用文字再现过去的一年,在这篇感想中写下点点滴滴,借以怀念我逝去的大三时光。生活本不是一帆风顺,所以我没有办法忽略掉那些让人挣扎、彷徨、失落的困境,但是,历经坎坷后仍然能闪耀着光辉的成长印记才是值得被记录下来的真真实实的正能量

(出游)

        当自己的身份转换成外国人留学生,当街道上的字都转换成密密麻麻的韩文,当我们再一次体验当新生的感觉······最大的感觉就是各种不适应。无论是饮食、物价、生活习惯、语言环境、气候,都是一个又一个需要去适应的变化。从开学典礼到选课,从办电话卡到办外国人登录证,从不知所措到暗地模仿韩国人的行为规范,这些零零碎碎的事情虽然不起眼,却是构成每个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这当中有很多慌张失措的尴尬,有很多感觉格格不入的孤独,有很多自由开放下的拘谨收敛。一切一切,我都学着慢慢以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不会的就去学,不懂的就去问,不敢的就尽量去尝试。韩国的有些日常饮食和广东相去甚远,有时实在难以下咽,但是又不能够不吃,为保证身体的健康需求,只能试着去适应,或酸或辣,或煎或炸,你不知道你将会遇到怎么样的饭菜,不知道今天的泡菜有没有奇怪的味道,不知道炖的排骨汤里面有没有肉,也不会料想到晶莹剔透的果冻会是正餐时阿姨勺给你的一道主菜,更不会猜到在这个世界的另一个地方,有核桃煮带皮土豆的操作。这些预料之外的新奇和巨大的不确定性独有一番滋味。日复一日,有惊喜也有惊吓。恰如人生。

        人生百味。

        冷暖自知。

        仅是衣食住行的食,就可管中窥豹,略知一二。

        脱离了中珠的大学环境,来到一个外国的多元的学校,感受到切切实实的国际化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交融和共存。中日韩,亚非欧,黑白黄,可谓应有尽有。在宿舍楼道或是校园的路上,会有黑人同学的面带笑容热情的问候,尽管双方互不相识,也没有交集,但那一刻,仿佛亲如兄弟。没有高低贵贱,没有差别歧视,在同样的阳光底下,我们拥有着同样纯粹的笑容。大家从各地聚到同一个教室,带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方式、习俗,为了前途或者各自的目的而努力着。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遇到的日本同学,日日夜夜,看到的都是超乎想象的认真和勤奋,可能是由于日本的社会状况和就业压力,她们不得不拼尽全力,但是确确实实令我感到极大的震撼。与之相对的是,在留学生中占有相当大部分的中国留学生群体里面,认真学习努力生活的有不少,但更多的更像是过来混日子的,无心向学,三五成群。即使是本科在读的中国留学生也选了很多主要给交换生选的难度低一点的课程方便修得学分。上课的时候常常可以看到中国的留学生姗姗来迟,凑在一起坐在教室后排,掏出手机,打开游戏,一气呵成,如入无人之境,谈笑风生,你来我往。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嬉笑怒骂,时而商讨推敲,那一刻,他们是战友,是输赢与共的亲密队友,是主宰生死的能力者。他们眼中是纷飞炮火,身后是枪林弹雨,手上是法术纵横,运筹帷幄,暗度陈仓,牵制偷袭,驰骋千里,移形换影,无所不能,唯独忘记了自己是一位学生。至此,我觉得应该为每一位出淤泥而不染,在这种环境中仍然能坚持自我的留学生鼓掌,同时也为每一位面对这种情况仍然饱含热情传道授业的老师致以敬意。举目皆浊,而独善其身。

        咸鱼谁不想做。

        咸鱼谁都能做。

        而一直没有被放弃的信念,是我们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是我们伟大的倔强。那些最平凡的日子,最卑微的梦想,不知何时才能发现,最值得珍藏。跌跌撞撞一路向前的自己,绝不会辜负那一段最为珍贵的青春年华。

        转眼,时光匆匆。以为的日常,原来是无常。不知不觉已走到交换留学生涯的最终章。仿佛昨天还是出国前夕,望着漆黑的窗外,犹如无尽深渊,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担忧着出国一年要如何度过,心跳声突突地冲击着耳膜,睁眼而不见,呐喊却无声。但是如今离回国已有两个多月了,下一个破晓,就要开始迎接大学最后一年的学生生涯。

        重整旗鼓,向前迈进。

        那就,在这个故事开始的地方,画上一个结束的句号。荣辱喜怒,悲欢起落,凡此种种,一了百了。

这一路太多的妥协,是时候,向新人生启程。

        以你为名的小说会是枯燥或是隽永

撰稿:付乐成、王晶、钟成洲

图片:付乐成、王晶、钟成洲

整理:陈洁琳

编辑:熊沐雨

责任编辑:黄哲

审核发布:叶玮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