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话说得好: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知道这个道理的人很多,能实践下来的人就寥寥无几了。

很多人都执著于完美,什么都想要,什么都要不计成本的去争取,最后往往什么也得不到。你越是舍不得某一样东西,往往越得不到,甚至失去更多。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不完美才是人世间的常态。

所谓舍得,在杨教授看来,其实就是战略性放弃的思维。

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总是有限的,只有放弃部分事情,才能集中精力办好其他事情。在战场上,如果战局不利,不能傻乎乎的硬抗,要学会战略性撤退,才能留得青山在。如果舍不得,不愿意放弃现有阵地,就被别人一锅端了,就没有以后了。

在商业上,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四处出击,把什么市场都占完,甚至连主流市场都必须放弃。

中小企业,往往采取的战略是抢占细分市场,放弃其他市场。比如我就知道一个模特公司,放弃了主流的年轻模特市场,专攻未成年人和老年模特这样的冷门,小众市场。

下面我具体给大家讲解一下如何进行战略性放弃。

那年高考—运用战略放弃思维的经典案例

若干年前,我读高中。当时我是班上出了名的懒人,作业基本上不写,或者胡乱写几句话就应付了事;上课经常都在看小说或者和别人聊天;放学经常混迹于网吧或者麻将馆。

虽然我们那个班整体成绩不怎么样,但是按照我这种学习状态,应该也是班上的后进生,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我的成绩常年排在班上前十名。

或许有人会说:你智商很高吧?不,我的数理化成绩一塌糊涂,看到立体几何这些东西就脑壳痛,我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工程师,在他们都希望我子承父业的情况下,依然只能选择读文科,因为理科我实在学不懂。

说句不好听的,杨教授就是一个又懒又笨的人,按理说绝对是差生。但是我有两大杀手锏,其中一个就是战略性放弃。

我们以数学为例。说到数学,那真的是我的梦魇。尤其是几何,我看著就烦。

但是经过多次考试的洗礼,我逐渐总结出了一些规律。

1 最简单的一个,放弃试卷上最后两道大题。

我们老师也会讲,考试的时候,最后两道大题很难,同学们不要浪费太多时间去做。但是平时上课,老师还是会要求大家听课,如何做这两道题。

我直接快刀斩乱麻,从源头上节约时间。这些题我从来不听,也从来不练。我知道以我的智商,就算刀架在我的脖子上,听一百次,这种boss级别的大题我也不会做,即便勉强听懂了思路,那种大题巨大的运算量也会让我崩溃。

这种boss级别的大题,一道题起码要讲半节课。做作业,花的时间就更不用说了。这种时间,我一般作为休息时间,看小说或者睡觉。

其实这属于观念问题,很多人觉得不听课,不写作业是坏学生的表现。但是我这个人讲究实效,不能得分的就果断放弃,不浪费时间。

2 放弃边边角角的知识点。

高考只有一张试卷,大题就那么几道,不可能什么边边角角的知识点都考到,多做几套试卷,大题要考哪几个章节,甚至具体那几个章节里面要用到哪几个知识点,基本上就摸清楚了。

边边角角的知识点,有的根本不可能考到,有的固定出现在选择题中,记住特殊结论马上就可以得分。上课和做题完全可以战略性放弃,节约大量时间。

隔了这么多年,我还依稀记得当年大题考的章节。概率要占一个大题,很简单,基本上属于送分,可以不练习节省时间。三角函数要占一个大题,需要重点练习,虽然教材内容很难,学不懂,但是考试就那么几个套路,努力练习一下,基本上也能把分拿满。复数这个知识点记住结论即可,只靠选择题,上课可以不听了。

通过战略性放弃,数学学的很差的我,集中火力学习考试要考,自己能弄懂的知识点,数学成绩也不差。

3 主动归划学习任务,更好的战略放弃。

战略放弃的高级阶段,是自己能够分析考试的重点,分析某个知识点的分值值不值得花那么多时间,从而决定是否听课,做题。

每一学期的开始,我都会通读教材,分析本学期上课的重难点,并进行评估。

如果某一个知识点我已经很熟悉了,确保我能得分,那么我就不会再做题和听课。或者某个知识点我估计我没办法听懂,我也会这样做。

或者一个知识点的分值,对不起它需要花的时间,我也会放弃。语文的一道选择题,判断读音的,作为一个前后鼻音,平翘舌根本搞不清楚的四川人,我果断放弃了,3分的题,不值得我花那么多时间去背那么多字的读音。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背,可能最后还是会选错,就算完全不会,也有四分之一的机会得分。

4 休息时间的取舍

高中的生活是非常辛苦的,尤其到了高三,星期天也不放假。这种连轴转其实会导致学习效率的大幅下降,得不偿失。所以我基本上隔一个星期就会请一次假在家休息,如果没办法请假,我就会放弃某一次课堂考试,不写试卷,睡觉或者看小说。

因为战略性放弃用得好,我成了班上的「神秘人物」,很多人都以为杨教授回家会熬夜到半夜学习,其实并没有,全靠会取舍。

战略放弃是有大局观的重要体现

战略性放弃是放弃部分内容,不是彻底不做某事,战略性放弃是有大局观的表现,是会制定长远战略的表现,它是为了集中资源,完成更重要的目标。

要学会制定目标,才能更好的战略性舍弃。如果你的人生没有目标,那么就没有战略性舍弃。首先你需要制定一个目标,然后围绕著目标进行取舍。

如果要对多个选择进行取舍,就要制定一个标准:对目标帮助最大的留下,无关紧要的放弃。通俗点说,要会抓重点,抓主要矛盾。

比如说你的人生目标是事业成功,赚大钱,在你的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你不是富二代),那么你的有一些选择就只能暂时放弃。比如说文艺青年的梦想,比如说安稳的生活。

一个工薪阶层出身的年轻人,要想事业成功,不可能从事不赚钱的行业,也不可能不冒高风险。要想实现最终的目标,部分兴趣爱好和岁月静好的生活是必须放弃的。

如果你喜欢安安稳稳的生活,不喜欢风险,那么你就要放弃对大富大贵的幻想。又想大富大贵,又不想经历艰难坎坷,除非你是富二代。

当然,战略性放弃,在很多时候是很残酷的事情,甚至可以说叫断臂求生。很多人就算知道其中的道理,也很难执行。但如果不执行,会影响大目标的完成,甚至造成灭顶之灾。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就是战略放弃的一个典型。放弃的过程很痛苦,但是还是得执行。马谡作为诸葛亮的爱将,因为违抗军令,刚愎自用,导致咽喉要道街亭失守,让蜀国面临巨大危险。

为了「稳定军心,让军令畅通」这个大局,诸葛亮忍著悲痛的心情,让爱将马谡被斩掉,保证了后续战争的顺利进行。

人生不可能十全十美,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所以要想成为优秀的人,一定要学会战略性放弃!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