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高晓松第一次上电视节目,忘了具体是哪个节目了,应该是他说曾轶可还是谁,然后有一个歌迷怒怼高晓松,说你谁啊?后来的节目里,这个歌迷向高师认错,说也听了高师的歌了,觉得我小孩子不识泰山,等等。

当然,我觉得这位歌迷确实也应该不知道高晓松当年牛逼到什么程度。

高晓松现在当然很牛了。不用多少。但在他作为音乐工作者的身份,他的成绩如何?

和宋柯搞校园民谣概念,搞老狼,叶蓓,火遍全国高校。

搞萨顶顶,出口转内销,成功推出了神婆音乐《万物生》,而且从那之后没有人再用这样的模式成功。

搞朴树,把一个完全内向的不适合当歌手的人捧成了万人迷。

搞李宇春、谭维维、曾轶可,李宇春不说,一开始做的时候老高没搞明白这种歌手怎么整,算是砸了。但谭维维和曾轶可,他的制作都是水准以上的。

然后现在做吴亦凡。

也算是一个传奇制作人了。

虽然大家老觉得他是商人,但他比商人更像是文人。

如果你觉得他是文人的时候,他又会对你露出商人的本性。

基本上,在华语乐坛,高晓松代表的是文人音乐的传统。所谓文人音乐,即当年台湾开始的,如李双泽,如侯德健,如罗大佑,他们通过文本主义对音乐赋予了概念,是高级知识分子做的音乐。中国大陆,就看高晓松的了。

哦对了,李宗盛不算文人音乐。那个绝对是市井音乐了。

总之,他真的很红。


1995年,大地唱片公司音乐总监黄小茂,制作出版一张校园民谣的专辑《同桌的你》,收录了高晓松作词作曲的两首歌,由老狼演唱,由于老狼和高晓松是同学校友,加之老狼又比较低调,就把幕后的高晓松也同时退了出来。高晓松是内地最后一位以词曲作者身份走红到现在的人,高晓松之后,就没有词曲作者的能够红了。因为之后的歌手,非常的牛逼,都说因为我唱你的歌,歌曲才红的,而不是因为你写得好。世风日下,所以大家,以后越来越听不到好歌了,有天赋的词曲作者由于无法生活,他们都转行了。造成这种现象的有两个原因:第一,歌手太牛逼,忘恩负义。第二,《著作权法》不保护作者。


这个问题可以分成两部分来看,高晓松和他的歌。

1、首先说高晓松「那些年」的歌儿,1994年的《校园民谣I》合辑,1995年的《恋恋风尘》,1996年推出个人合辑《青春无悔》。

尽管传唱至今、能够为年轻一代熟悉的,就只有《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有不少人可能是因为网剧认识的…),但在当年,这些音乐在年轻人之中的影响力,大致相当于当下的《中国有嘻哈》——

同样是对于内地受众而言颇有新鲜感的音乐新类型,主打的消费圈层是学生和年轻知识分子,集中地戳中受众的共鸣点(或者说与时代精神和情怀高度一致)。

每个年代都会有一些反映音乐影响力的参照物。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大陆,互联网尚未风靡,娱乐产业远远不及当下丰富和发达,音乐影响力的参照物无非是央视春晚、电视台/电台推荐度(排行榜)、唱片销量、大型奖项、演唱会热度。而上述高晓松的作品占齐了这几项:

《校园民谣I》中《同桌的你》唱进1995年央视春晚,还获得当年的最受欢迎节目一等奖;

《恋恋风尘》获得过台湾金曲奖(华人流行乐坛最具影响力奖项之一)的最佳录音、最佳专辑、最佳演奏专辑制作人三个奖项;

《青春无悔》的南京音乐会入场人数达一万两千人,当时创下该场地的纪录。

结合这些成绩和时代背景,可见高晓松作品在当年受追捧的程度。

2、再说说高晓松其人。

流行歌曲的造星力一般集中在歌手,而非幕后工作者,除非作者自编自唱。而高晓松在上世纪90年代的出品几乎都不是他自己在唱。所以他在那些年的走红程度应该不及演唱的歌手们。

但在经过媒体的传播渲染之后,高晓松的天赋和创作力一定会让他成为当时大众心目中文化象征型的「男神」。效果如同《我是歌手》带红了洪涛,《琅琊榜》带红了山影团队,《中国有嘻哈》让更多的人欣赏流量小生吴亦凡,《声临其境》节目带红了才华型演员赵立新。

时代审美会不断变化,但大众消费心理却是有规律的。

大众永远乐于欣赏能够带动浪潮的人、而且在浪潮之中还能凭借自身实力站到浪尖上的人、而且还有些神秘感乐于站在幕后的人。

当时的高晓松大致符合这样的特征。

高晓松不是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文人,只要他乐意,他是个能够抓住时代和市场脉搏的人。这大概是他的又一种天赋。

从他诸多故事中的一个,可以侧面观之。

高晓松辍学那年,他身无分文地跑到厦门,说明自己是辍学出走搞乐队之后,他受到厦大一众妹纸们的热烈欢迎,并供给他的吃住。衣食无忧,美人在侧,还做著自己喜欢的事,完全没有我们想像中叛逆者们离家出走的苦情色彩。

换了在今天,大学校园里的妹纸们一个个都特别精明,收留和供养流浪音乐人的可能性不能更小…… 分分钟报警把求助者抓到收容所。更不可能欢乐地群体热烈欢迎。

所以,至少从履历上看,高晓松很顺利,一直掌握著圈内重要资源,而且也并没有像他在上世纪写过的那许多歌儿一样被潮流抛弃,他很能适应时代的审美步伐。

1999年,他支持朴树写出了《那些花儿》;2007年,他为萨顶顶写了《万物生》;2010年,他为谭维维制作了专辑《谭某某》,填词的《如果有来生》成为经典潮流之作。

高晓松在电影导演方面一直没体现出天赋,但他在近年主导的综艺真人秀都有喜人的成绩,包括《晓松奇谈》《晓说》和《奇葩说》。


高晓松早期是广告片和MTV编导,1994年携作品和正大唱片合作发行《校园民谣1》,其中收录的《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流浪歌手的情人》词曲都是他 创作,老狼演唱,传唱度很高,此后掀起了校园民谣热。1995年,老狼发行的《恋恋风尘》专辑中,收录的《恋恋风尘》、《昨天,今天》、《只有你陪我一起唱歌》、《为你难过》、《爱已成歌》都出自他手。1996年发表个人作品集.《青春无悔》,收录了零点的《荒冢》,叶蓓《B小调雨后》、刘欢《好风长吟》等等,2012年再次发表个人作品集《万物生长》。总体来说,合作曲目最多的还是老狼。给叶蓓、刘欢、林依轮、满文军、景枫,到后来的李宇春、萨顶顶、谭维维、杨宗纬、周深也都写过歌。


高老师厉害了


真的火,那个年代,中国大陆正由通俗歌曲向流行音乐过度。由高晓松领衔的校园民谣确实相当火。《白衣飘飘的年代》、《冬季校园》、《同桌的你》、《恋恋风尘》、《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流浪歌手的情人》……他的作品很多,多数由老狼演唱。难能可贵的是,高晓松的歌大多数颇具情怀,尤其在大学生中广受欢迎,在中国大陆的音乐人中,勘称人才。


太老的歌曲估计你没有听过,说几个相对来说新一些的歌吧,萨顶顶唱的《万物生》,谭维维唱的《如果有来生》,许巍唱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杨宗纬唱的《越过山丘》,周深唱的《蓝色降落伞》,都是高晓松写的,都很好听哦,词都很优美,也有内涵。


喜欢老高批刀郎


他真的没有夸张,你没有亲身经历过,九十年代初,校园民谣火的时候,他的歌真是无人不知啊,属于现象级的歌了。其实我觉得他的同桌的你并不是他最好的歌。我比较喜欢《恋恋风尘》,《流浪歌手的情人》,《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青春无悔》。建议你听一下。


高晓松的歌好像去年也很火吧?人生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我想起去年单位有个孩子问我,那个叫bob dylan的人是谁啊?他凭啥得了诺贝尔奖还不太情愿去领,这世界怎么有这么装X的人……我一时竟无言以对,只能叹气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就几年啊??有空听听B小调雨后和白衣飘飘,没坏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