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都已经或多或少地被很多保险企业运用在其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用以增强客户体验与黏性、提高业务效率和降低成本。物联网、车联网、基因检测、可穿戴设备等将渗透到保险业务和产品设计本身,颠覆原有的保险方式和风险控制手段。未来科技将会与保险进行更深度的融合发展,改变保险业的经营逻辑。

作者/董兴荣 姚顺意 等

财资一家(TreasuryChina)原创首发

中国人寿尹兆君:保障是保险行业的核心职能

中国人寿副总裁尹兆君认为,保障是保险行业的核心职能,是区别于其他金融产品最重要的属性,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客户消费水平不断升级的大环境下,不断拓展保险市场的保险保障功能,回归保险保障是大势所趋,要坚持保险姓保,坚持死差、费差、利差三差并举,弱化对利差的依赖程度,努力打造盈利动能。

保险高管谈未来趋势:保险业十个预判三个关键点

平安产险史良洵:获客、承保、服务是接触客户的三个关键点

平安产险常务副总经理史良洵认为在获客阶段要洞察客户的需求,在承保阶段要厘清风险定价、市场定价的关系,精准定价,在服务方面要构建包括理赔服务与增值服务的完善的服务体系。

洞察客户的需求需要倾听客户的声音。保险公司应根据客户的需求去设计产品,通过其喜欢的渠道和交互的方式去触达,让客户能够在购买保险的时候有更多的获得感。

车险定价模型从围绕车辆情况起步,逐步加入人的因素、信用因子、车联网因子,车险的定价体系日益丰富。将风险理论的定价转换成实实在在的市场定价是保险公司面临的挑战。理论的定价要结合客户的需求、市场环境、竞争格局,才能最终形成市场价格,吸引客户来承保。

未来的保险服务将会越来越灵活,范畴会越来越广泛,并且与生活、工作服务的关联程度会越来越紧密。未来保险会面向任何客户和任何场景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按需实时满足客户综合需求,并提供一站式承保、理赔及其相关服务。

太平洋寿险徐敬惠:未来寿险发展的十大趋势

保险高管谈未来趋势:保险业十个预判三个关键点

太平洋寿险董事长徐敬惠对未来寿险发展做了十个预判:

1. 对产品回归保障的理解趋于全面和深入。产品回归保障的理念不是指保险只能做纯风险保障。保险应充分发挥长周期保障优势,为客户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风险保障和财务规划,大力发展长期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产品,有效转移风险、平滑财务波动、保障人民生活。

2.客户对保险的需求与理解有明显提升。消费者对保险的认识不再像过去简单比较收益率,而是更多地作为一种长周期的风险保障和财务规划,结合自身生命周期进行配置,将其作为提高抵御风险能力、保障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

3. 传统销售模式遭遇瓶颈,作为价值主要来源的代理人渠道,其制度性缺陷和现实性困境愈发凸显。未来代理人渠道变革势在必行,要优增员、降层级、提效能,打造精英化、专业化的保险投顾团队,为客户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保险规划。

4. 保险公司将由被动的风险承担者向主动的风险管理者转变。未来的保险公司需要通过延伸价值链,深度介入客户日常生活,为客户提供健康、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客户主动管理风险,改变风险发生概率,提升客户生活质量,从而实现由被动的风险承担向主动风险管理的转变。

5. 科技赋能正深刻影响行业发展,智慧运营渐行渐近。未来,保险公司将通过科技赋能实现智慧运营,将新技术运用到产品设计、业务开展、流程优化、客户服务等各个方面,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运营和流程再造,更大程度地降本增效,全面提升客户体验。

6. 社会资本对保险的狂热已成往事。为切实加强股权监管,整治市场乱象,2018年监管修订并发布新版《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将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上限降至1/3,并对股权实施穿透式监管和分类监管,严格限制保险公司股东准入门槛,推动社会资本对保险业的投资回归理性。

保险高管谈未来趋势:保险业十个预判三个关键点

7. 全球经济下行背景下保险资管面临更大挑战。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加大了保险资产管理面临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地域风险等。同时,国内经济增长挑战加大,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短期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在此背景下,寿险公司面临资产收益下行、资本市场波动加剧、信用风险暴露和违约事件频发等风险,资产负债匹配难度加大。

8. 随着外部环境和自身战略的变化,保险公司经营状况加剧分化。大型保险公司更加聚焦以代理人渠道发展为核心的价值转型,大力发展长期保障型、长期储蓄型产品,在回归保障的背景下市场集中度加剧。中小保险公司在个险渠道上并无优势,“以量补价”的策略成为现实选择。面对大型保险公司的集聚效应竞争、同业公司的同质化竞争等压力,中小公司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化,需要找准自身定位和客户需求,走差异化经营之路,可能变身为小而精、专而美的公司,实现战略突围。

9. 外资寿险公司股权比例放开将带来新的市场格局。预计未来外资寿险公司数量、市场份额将有所提升,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外资机构在健康、养老等专业领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促进国内保险产品服务的提升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国内寿险市场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10. 新的监管框架逐步成形,保险机构仍有待适应。银保监合并后,“三定方案”正式公布,各地银保监局也已挂牌。在新的监管架构下,银保监会将强化监管职责,加强微观审慎监管、行为监管与金融消费者保护,按照简政放权的要求,逐步减少并依法规范事前审批,向派出机构适当转移监管和服务职能。

同时,徐敬惠讲述了未来行业转型升级的策略:一是产品回归保障,回归保障的核心在于充分发挥寿险长周期的保障功能优势,让人人都拥有与生命周期相匹配的高质量保险保障,做好客户的风险保障、健康保障和财富保障规划,凸显保障和保值;二是服务创造价值,未来服务将成为寿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寿险产品将更多地与健康管理、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相融合,通过附加高品质服务为客户和保险公司创造价值;三是构建数字化生态圈,围绕客户全生命周期和全旅程体验,寿险公司可以充分整合多方资源,利用线上线下方式,融合多种场景,打造数字化生态圈,以“圈对点”模式与客户生活无缝衔接,及时捕捉和识别客户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并提供精准的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

新华保险万峰:寿险业务发展迎来拐点

保险高管谈未来趋势:保险业十个预判三个关键点

新华保险董事长兼CEO万峰表示,寿险业务发展拐点已经出现,寿险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从整个行业经营发展理念或者发展道路到发展方向都发生了改变,这个改变归根到底就是“回归本源”。迎接业务由规模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折。过去几年,寿险业务处于规模高速增长时期,但这种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方式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大的环境以及监管部门和政府的要求,所以,未来只有高质量发展,企业才能够生存。保险要及时地运用最新的高科技,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才能为客户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人保财险降彩石:现代科技为保险业注入活力

人保财险监事会主席降彩石表示,对于保险业而言,现代科技带来的影响前所未有,主要带来三大改变:一是带来了新技术,改变了作业方式;二是带来了新模式,改变了游戏规则;三是带来了新思维,改变了逻辑价值。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艰巨的转型任务,今天的国内财险行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更加注重创新驱动:一是聚焦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动积累的量向提升的质转变;二是聚焦发展方式和业务模式的升级,实现由旧动能向新动能的转变;三是聚焦客户,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

大地保险郭敏:做好科技驱动下的转型发展和创新

中国大地保险监事会主席郭敏介绍,车险进入新的周期,企业需要做好战略规划,特别是适应发展规律,更重要的是练好内功,特别是做好科技驱动下的转型发展和创新。保险行业的同质化确实非常严重,在新的周期,如何实现差异化竞争是每一个经营者都必须考虑的。另一方面,中小公司的运营成本效率控制比较难,如果可以通过人工智能、AI技术提升运行效率,比如当前大地保险在开发财务自动化、客户服务回款自动化,如果能运用好这些AI技术,中小公司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也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保险高管谈未来趋势:保险业十个预判三个关键点

太平洋产险顾越:财险行业的风险来自对风险的浅薄认知

太平洋产险董事长顾越认为,财险行业下一波风险不是来自于车险的所谓的市场竞争乱象。财险行业未来最大的风险是来自于我们对风险认知的浅薄造成保险变成冒险,包括风险治理、交易对手风险累积、资本约束下的偿付能力。从国家层面来讲,也有可能造成中国风险无法分散到全球市场所带来的集中风险。

资料来源:2019慧保天下保险大会。本期更多精彩内容请订阅《财资中国·财富风尚》2019年2月刊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