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真的決定北方格局了麼?

  公元200年10月,曹操取得官渡之戰的決定性勝利,袁紹敗退回河北。官渡之戰雖然失敗,袁紹雄踞冀、青、幽、並北方四州,實力依然在曹操之上,官渡之戰對於袁紹集團最大的損失是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但是這並沒有動搖袁紹根本。袁紹是主動進攻曹操失敗的,並非因爲曹操的進攻而兵敗,雖然調兵遣將進攻曹操,但是守衛本土的軍隊還是有的,主動進攻下的失敗以後只不過是由攻勢暫時轉爲守勢,並不至於迅速敗亡,實力遠在曹操之上,如果打起消耗戰來,曹是耗不過袁紹的,袁紹輸得起,曹操卻輸不起。

  實際上官渡之戰曹操的損失也是很大的,根本無力乘勝追擊擴大戰果,首先是腹背受敵,即使袁紹最終被打敗了,劉備依然在汝南地區抗擊曹操,直到建安六年,曹操才徹底擊敗劉備。可是劉備也是個百折不撓的,敗退入荊州以後。又慫恿劉表進攻曹操。其次是糧草危機,官渡之戰時期,曹軍糧草幾乎消耗殆盡,曹操都差點準備撤退了,如果不是許攸叛變,曹操已經輸了。最終取勝,曹軍依然面臨糧草不足的問題,這也解釋了爲什麼曹操不把袁紹降卒收而用之而是選擇屠殺了,自己的軍隊糧草都不夠,怎麼養他們呢?

  曹操如何平定北方四州的?

  公元202年5月,袁紹病逝,袁尚繼位,袁譚則自稱車騎將軍,屯兵黎陽。同年九月,準備充分的曹操纔開始對冀州發起進攻。

  小子尚代,譚自號車騎將軍,屯黎陽。秋九月,公徵之,連戰。譚、尚數敗退,固守。八年春三月,攻其郭,乃出戰,擊,大破之,譚、尚夜遁。夏四月,進軍鄴。——三國志

  不可否認曹操的軍事能力很強,袁譚、袁尚都不是他的對手。曹軍連戰連勝,袁譚、袁尚只得選擇固守。到了建安8年3月,曹操終於突破袁譚、袁尚部署的防線,大破袁軍。4月份。直接包圍了鄴城。但是鄴城之戰並不順利:

  操軍進,尚逆擊破操,操軍還許。——後漢書

  袁尚迎擊曹操並擊敗之,曹操只得暫時撤退回許都,留賈信屯黎陽,這時候曹操考慮一番,決定暫時不管袁尚,先搞定劉表。但是這邊曹操剛剛走,袁氏卻發生了內亂,原來袁譚纔是袁紹長子,且在袁紹奪取北方四州的過程中屢建戰功,袁紹死後,於情於理都應該由袁譚繼承北方四州,但是袁紹卻廢長立幼,讓袁尚繼承基業。袁譚、袁尚面對曹操進攻之時,能夠同心協力抵抗曹操,終於反敗爲勝取得鄴城保衛戰的勝利,但是當曹操退兵之時,袁譚、袁尚之間的矛盾終於爆發了,以至於兄弟反目兵戎相見,曹操正是利用這一點,先是聯合袁譚打敗袁尚,接着又反過來消滅袁譚。具體時間如下:

  公元204年,曹操破袁尚,奪取冀州;

  公元205年正月,曹操滅袁譚,奪取青州;

  公元205年3月,袁熙部將投降曹操,奪取幽州;

  公元206年 3月,曹操破高幹,奪取幷州;

  公元207年,曹操平定烏桓,袁尚、袁熙敗退入遼東,被公孫康殺死。

  也就是說,曹操用了7年時間,才平定北方四州。

  袁紹如何翻盤?

  實際上袁紹想要翻盤很簡單:

  第一:任命袁譚爲繼承人,並且不要給其他兒子任何權利,全力扶持袁譚統治北方四州。

  第二:聯絡荊州劉表,涼州馬騰,江東孫權,使得曹操四面楚歌,自顧不暇。

  第三:憑藉人口、資源的優勢壓制曹操,和曹操比發展速度。

  因此,官渡之戰結束以後,袁紹是有機會反敗爲勝的。

  參考文獻:

  《後漢書》

  《三國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