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無論是在印度,還是在我們中國,都有很多宗派之分。

  佛法本來是沒有宗派之分的,都是一脈相傳,但由於接受者的程度不同,以及生存時代和生活環境的差異,對於佛法的理解,也就因人而異了。佛經中常說:“佛以一音演說法,衆生隨類各得解”,就是這個意思,站在佛的立場,各宗各派的都是一樣的,法法平等,無有高下,但站在佛弟子的立場上,那就各有各的專長了,比如佛陀的十大弟子,就各有各的特長,這也是佛教分宗分派的最初跡象。

  那麼佛教傳入中國以來,由於翻譯事業的鼎盛,佛經的大量譯成,大家對佛法的分類判攝,也出現了大量的宗派之分。到最後,經過各宗派的相攝相抗,最終形成了十大宗派,下面分別簡單介紹一下:

  一,俱舍宗。

  也稱小乘有宗,以世親菩薩所造的《俱舍論》爲主要經典,發揚諸法的有諦,闡明無我的真理,主張以無漏真智,觀四諦之理,從而證得涅槃之果。始祖是梁武帝時期的真諦三藏法師。

  二,成實宗。

  也稱小乘空宗,以訶梨跋摩法師的《成實論》爲主要經典,發揮人我二空之理,立我法二空觀,以求斷除煩惱以及所知二障,既然人、法皆空,則世間所有皆歸於涅槃寂滅之境界。在我國的始祖是姚秦鳩摩羅什大師以及他的弟子僧睿等。本宗盛行於南北朝時代,在唐朝以後,逐漸走向衰落。

  三,禪宗。

  又名佛心宗。以不立文字,不着言論,以心修心,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爲修學宗旨。以《六祖壇經》、《五燈會元》等爲主要修學經典。《百丈清規》則是禪宗因地制宜制定的禪宗戒律以及各種僧團管理制度。在印度以摩訶伽葉爲禪宗始祖,在我們中國以梁武帝時期的菩提達摩爲始祖。

  禪宗雖然有五家七宗的派別,但並不是理論不同,只是對禪的理解和發揮而言,大家的風格不同,這是它們之間的差別之處。

  四,天台宗。

  以《妙法蓮華經》爲宗旨,《大智度論》作指南,《大般涅盤經》爲扶疏,《大般若經》爲觀法。此宗着重以實相闡明理論,用止觀指導實修,主張修持佛法,要立一心三觀以斷三惑。

  天台宗創始人爲隋朝浙江天台山國清寺的智顗法師,世稱智者大師,但實際本宗是啓蒙於北齊的慧文,

  五,華嚴宗。

  又名賢首宗,祖庭是西安華嚴寺。以《大方廣佛華嚴經》爲依據,立法界緣起、事事無礙的妙旨。初祖是隋朝的杜順和尚。

  六,密宗。

  又稱真言宗、金剛頂宗、毗盧遮那宗。此宗以《大日經》、《金剛頂經》等真言祕教爲依據,以六大(地、水、火、風、空、識)、四曼(大、三、發、羯四種曼荼羅),以及三密(身、口、意)爲教義,講三密相應,即身成佛。始祖爲唐玄宗時期開元三大士之一的善無畏祖師。

  七,法相宗。

  又稱慈恩宗、相宗、有宗、唯識宗。以《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等爲主要依據經典,認爲宇宙萬有,皆爲識所轉變,曉得一切事物的真相,也就可以轉識成智,從而證得佛果。在印度以戒賢大師爲始祖,在我們中國以唐朝玄奘大師爲始祖,發源地爲西安的大慈恩寺(現在的興教寺)。

  八,淨土宗。

  又稱淨宗、唸佛宗、蓮宗。以《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等爲主要依據經典,倡導起信發願,力行唸佛,以便往生西方極樂,修證佛果。淨土宗的祖師是東晉時代的慧遠大師,祖庭是江西廬山東林寺。

  九,律宗。

  又稱南山宗、四分律宗。以《四分律》爲經典依據,主張遵守釋迦牟尼佛所制定的戒律,以此節制日常的思想行爲,日久便會由戒生定,因定生慧,證得佛果。律宗的祖師爲唐朝時期終南山的道宣律師,祖庭爲西安淨業寺。

  十,三論宗。

  又稱法性宗、性宗、空宗、般若宗。以《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爲經典依據,主張理解佛教義理,使得內心解脫流轉,從而證入真空本性。本宗起源於姚秦鳩摩羅什大師,完成於唐朝初期的嘉祥大師。祖庭爲西安草堂寺、南京棲霞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