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9798_1923656664363628_5266926357954166784_n.jpg(我的雙手刀組第三名獎狀)

今年第一次參加了台灣武術大賽的兵擊比賽,其實我好像沒有參加過這種規模的武術比賽。不過學了岩間流之後,就一直想找機會試試看自己所學的劍法究竟能不能使用,開始參加一些兵器交流和比賽。這次是目前參加過,規模最大的一次。

現場的規模讓我有點意外。各個場地都有各種比賽的選手在準備,現場非常熱鬧。到了兵擊比賽的座位區附近的時候才發現來了好多朋友,簡直就像是同學會一樣。一整天就是大家一邊看比賽,一邊互相提點比賽的注意重點,交流最近練習的心得。讓我渡過了非常愉快的一個週末。

關於比賽內容,這次的台灣武術大賽是一連兩天的比賽。原本兵擊比賽是定在禮拜六(8/25)進行,那天我有事情會沒辦法參加,不過運氣很好比賽最後改成禮拜天(8/26)舉行,我就來得及報名參賽了。

這次比賽的規則跟之前參加輔大盃的規則不太一樣,大致如下:

  1. 頭、肩、膝蓋以上的軀幹部位 3分 / 四肢 2分
  2. 一方五分含以上取得該回合勝利
  3. 如有和局則算雙方各取一勝
  4. 採3戰2勝制
  5. 互擊無論雙方攻擊到什麼部位,都不給分

這個規則跟前次參加的輔大盃最大的差別就在互擊的部分。輔大盃有互擊時雙方攻擊部位不同則分數高的一方得分的規定,還有3次以上互擊扣總積分的規定,會讓選手為了避免互擊而出手謹慎;這場比賽則是互擊不給分,大概是理解為互擊的時候兩邊都死掉了或者失去戰鬥能力了。這個規則雖然讓比賽節奏變明快很多,但是也出現一些幾乎不防禦,以互擊取代防守的選手。算是因應不同的賽制會出現不同的戰術,兩種方式各有優劣,我都覺得很有趣。

第一場比賽我對上養正館的選手。雖然最終獲得勝利,但是事後看影片紀錄其實我各人一些問題點已經浮現了。
比如動作的連續性不足、進攻的意圖不夠、移動大多是直線進退......等等,在第二場遇到更高明的對手的時候這些就都變成很嚴重的問題。

(我是左方選手)

第二場的對手是張力偉,他最後是這次比賽的冠軍。我籤運很好,才能有機會提前跟冠軍選手打一場。
跟他對戰前,朋友特別跟我提醒過他的腳步很快,距離控制很好。實際比賽時我並沒有特別感覺到這些,只覺得很多攻擊都差一點點,或者是都不小心被打到。
事後看影片才發現,對方真的很頻繁的一直在移動和變化距離,是我的注意力太限縮在他的劍上導致我沒有辦法看到全局的變化。曾經有朋友提醒過我這個毛病,齊藤老師也指導過這個重點,上次比賽後自己也檢討過這個問題......不過實際上一對敵還是會忘記,果然是功夫還沒上身。

(我是右方選手)

不過這次比賽也嘗試了一些新東西,做出一些成效。

  1. Kiai。在賽前和攻擊,尤其是發出重擊的時候喊聲,確實有提振戰鬥意志和全心一擊的決心。
  2. 在攻擊中增加刺擊的比重。頗有突擊之功效,但是刺擊很容易型成互擊。今天的比賽我的刺擊好像都沒有拿過分數,應該是用法和角度還有需要修正的地方。

總結一下日後應該要注意改善和加強的重點:

  1. 攻擊的連續性要加強,只有單發的動作是不行的,要習慣以一組完整的攻擊到防禦的動作去進行攻防。
  2. 角度移動幅度太小,要再加大左右移動的角度,避免一直在直線上進退戰鬥。
  3. 攻擊與喊聲的配合。
  4. 除了增加刺擊的比重,也要融入更多元的攻防手段。
  5. 戰鬥時視野範圍要放寬,要能夠更加察覺對手的行動。

這些是日後要精進的課題,年底還有一場兵器比賽,希望到時候能夠在這些方面有所改進。

另外是一些關於這次比賽觀察到的問題點,以下一併條列提出,如果主辦單位有看到的話或許日後可以做一些改善?

  1. 選手識別問題:因為沒有規定選手的衣服和護具的顏色,導致不只觀眾連主審有時候都沒辦法確定選手是誰。建議可以在護具上做可拆卸或是有顏色的綁帶,即可簡單區分黑方紅方。
  2. 邊裁攻擊部位指示:邊裁雖然能夠判定攻擊是否有效,但是建議可以在告示方式上增加對不同部位的指示。比如3分部位邊裁的手舉高、2分部位手舉水平。對主審認定給分和觀眾解讀比賽會有幫助。
  3. 選手對判決抗議的處理:選手對於判決如果當下有異議,裁判應當給予立即的解釋。今天有一次攻擊,我只有手部被打中卻被判定成軀幹,我當下舉手反應卻沒有得到注意比賽繼續進行。雖然有可能是賽場過於嘈雜導致,但是這個部分還是希望能給予適當的重視,因為有些選手是個人參賽,並沒有場邊輔助人員可以協助提出申訴。
  4. 器械的使用方式指導:對於不合理的兵器使用方式,建議應當給予警告。比如有人參加中國劍比賽,卻不斷雙手持劍戰鬥或是雙刃劍卻做手握劍刃的攻防架勢......等等。希望比賽除了鼓勵大家使用技法,也能有引導正確使用兵器的作用。
  5. 選手自行舉手表示受擊:雖然這是頗有運動家風度的行為,但是我認為這樣會對裁判的判決造成一定的干擾。今天在場上確實有看到裁判遇到這種狀況顯得有點猶豫不絕,建議裁判需要針對這樣的情形有一些賽前的指導原則。

雖然有這些瑕疵,但是整體而言我認為還是很成功順利的比賽。提出一些問題只是希望比賽能夠一次比一次進行的更好更進步。

在這次比賽除了自己的比賽以外,還看到很多很棒的東西。

比如六藝武學詹前賢教練的苗刀,氣勢強橫。面對對手的攻擊就以攔拿化解,以直刺做還擊,幾乎像是一把短槍一樣,把苗刀的槍型很理想的表現出來。甚至還有看到幾個巧妙的纏劍黏劍,確實是高手。
居合比賽也很有趣。比賽是從正坐拔刀開始到砍中對手為止。起先我覺得這樣的比賽形式很奇怪,但是看過比賽之後了解到這樣的形式確實可以體現出一些居合中關於各種拔刀時遭遇的狀況。比如對手拔得比我快或是我的刀卡住拔不出來,在這種比賽下可以看到選手嘗試去解決狀況。確實是一種實踐居合招式的方式,很有趣。

其他還有同場地的散打比賽觀賽的想法、週邊套路比賽中傳統武術和新武術的差異......等等,有趣的東西實在太多了。真的是非常開心收穫很多的一天。希望下次再來參賽的時候,我能夠有更好的表現。

2018.8.29 更新

關於上方所提到的一些問題點,主辦方有做出真對性的回應。全文轉貼在下方。

關於薛兄所提出的幾個問題點,敝人在這邊稍作回應。
1.關於護具顏色標示的部分,那確實是賽事這邊的疏忽。
因為之前使用的是散打護胸,原先並沒有顏色辨識的問題,但這次第一次嘗試改成漢威安全甲,這件事就這麼被忽略了。我們賽後檢討時,也已經請漢威方面提出改善策略。

2.邊裁指示得分部位的部分,實際上邊裁是有指示的,可能因為您對場務還不熟悉,所以不是很清楚裁判的舉牌動作,歡迎之後有機會參與我們的研習課程,一同研討。
3.申訴的部分,其實大會有大會的申訴程序,這個要要詳閱大會規程。不過您的建議也相當的好,之後我們會考慮建立另一套的場邊申訴程序。
4.持械的部分,我們並不會特別去定位什麼樣的兵器該怎麼拿才是正確的,只要那個拿法能夠有效的使用該型制器械,有效的造成殺傷,那便有它的合理性,這也是我們對不同門派系統技術差異的尊重,與您的認知不同,請您見諒。
5.打到自行告知的運動家精神,那是相當重要的,也是規則下一階段的推行目標,但要能夠落實,還是需要像您這樣優秀的選手在場上帶動,我們特殊的獎盃獎項中的「最佳武風獎」,也正是為了像您這樣的選手所設立的。

感謝您對賽會的鼓勵,也感謝您的意見指教。

 

以下是一些當天的照片。

IMG20180826083805.jpg
賽前各選手在適應場地和暖身

IMG20180826084914.jpg
少年組的團練

IMG20180826094835.jpg
散打區比賽的瞬間

IMG20180826112426.jpg
兩位重量級的選手貼身扭打纏鬥

IMG20180826115459.jpg
賽場邊主辦方提供的備用護具

IMG20180826122412.jpg
著裝準備上場比賽的我

IMG20180826154400.jpg
很可愛的小女生,面對高她兩三個頭的男生也毫無懼色

IMG20180826164504.jpg
中國劍組也有練習歐劍的選手參加比賽,休息時間也是非常的歐式帥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