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袋怪味胡豆下肚,

  差点要了11岁小男孩昊昊(化名)的命,

  躺在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儿科监护室,

  昊昊开始为他的“贪吃”感到后悔……

  交警鸣笛开道

  25分钟送患病男孩到医院

  “求你们救救我的孩子。”4月8日13时20分许,绵竹市民邬先生驾车急匆匆地来到绵竹市昆山超限站,希望交警能够帮助他一下,将生病的儿子送到医院治疗。

  邬先生介绍,当时孩子病情危急,绵竹到德阳的路上,红绿灯比较多,所以他拨打110,并求助交警,想把孩子快点送到医院。

  当时正值午休时间,绵竹交警大队巡逻一中队看到着急的邬先生抱着孩子。而这名小孩脸色蜡黄,正吐着黄疸水,值班民警辅警赶紧报告上级领导,然后立即开着警车鸣笛开道一路护送。

  民警将孩子抱进德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我们在前面给孩子家长带路,同时联系德阳交警指挥调度中心,开通快速通道。”张浩介绍,平时需要40多分钟的车程,当天只用了25分钟便到达了德阳市人民医院。

  到达医院后,张浩将昊昊抱进了急诊科。待邬先生安顿好以后,张浩才离开。

  “蚕豆病”严重可致死

  孩子已经脱离生命危险

  经过检查,原来昊昊患上的是“蚕豆病”,俗称胡豆黄,严重者会出现重度贫血、休克,重症可导致心脏功能衰竭,溶血尿毒综合征甚至死亡。

  “血液中的红细胞被破坏,全身出现黄疸,有贫血的表现,然后就是尿色的改变,像葡萄酒的颜色。”

  昊昊(化名)尿液样品,颜色为浓茶色

  德阳市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黄琴说,当吃入胡豆后,胡豆中被称为巢菜碱甙的物质,可使血液中氧化性物质增多,导致红细胞被氧化,受到破坏,从而发生以黄疸和贫血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溶血性反应。

  “如果抢救不及时,就会出现重度贫血,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据了解,“蚕豆病”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一个类型,是一种遗传病,表现为进食蚕豆后引起溶血性贫血。而且也不能接触氧化类的药物或食物等。

  送医后,经过德阳市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一天的抢救,昊昊已经脱离生命危险,正在进行进一步治疗。

  昊昊(化名)已经脱离生命危险,正在医院接受治疗

  听起来很可怕,医生介绍,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患者只要不吃蚕豆或者蚕豆制品如豆瓣、酱油、麻辣胡豆、粉丝等,不吃氧化类的药物,就可以避免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同时,也要避免吸入蚕豆花粉。目前,该病虽然不能治愈,但通过新生儿筛查等手段是可以预防与控制发病。

  曾患过“蚕豆病”

  推测前一天孩子买了怪味胡豆来吃

  在儿科监护室外,昊昊的父亲邬先生说出了事情的原委。

  4月8日早上6点50分左右,邬先生将昊昊从床上叫了起来,让他洗漱完后赶紧去上学。昊昊起床后,精神状况似乎有所不对。

  “感觉他像没有力气,起了床了,他一会儿在这里躺一下,一会儿又到另一个地方躺一下。”邬先生介绍,昊昊去了学校,而他和妻子则去上班。

  上班后不久,邬先生突然接到昊昊老师的电话,“说孩子一直在呕吐,情况有点严重。”得知情况后,邬先生连忙请假,开车赶到学校,发现昊昊眼睛、皮肤都发黄。在邬先生的印象里,孩子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

  “娃娃1岁的时候,他妈给他喂过一次胡豆稀饭,结果就出现了这种情况。”邬先生说,当时送到医院检查,医生说这是“蚕豆病”,以后不能吃蚕豆。“那一次,就差点要了娃娃的命。”

  邬先生猜测这次很可能是“蚕豆病”发作了。

  邬先生先是将孩子送往镇上医院治疗,接着又送往绵竹市区医院治疗,最终他决定送往德阳市人民医院。考虑到路上有红绿灯,会耽误治疗时间,于是向绵竹交警求助。

  邬先生说,娃娃1岁的时候得知他患上了“蚕豆病,之后家里就对蚕豆进行了控制。随着娃娃成长,他偶尔也会吃一些蚕豆,但并没有发生严重问题。这一次再次发作,邬先生猜测,很可能是孩子发病头一天自己买了怪味胡豆来吃,“两元一包,吃了一包。”

  “今后都不敢让他吃胡豆了!” 邬先生说。

  来源:成都商报、新华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