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感悟》再谈提早退休之从中惨到中产(2017年5月)

2017年5月,全世界各地的房价继续飞扬吗?至少,在澳洲的雪梨是如此。

三年来,雪梨很多房子一买一卖,就是百万澳元的差价(台币2230万),说的是差价,不是卖价;也就是这三年来雪梨的房地产让数以万计的人变成了百万富翁。百万豪宅在雪梨已经成为绝唱了,因为现在在雪梨好一点的区域,想用100万澳元(台币2300万)买一栋勉强凑合,能住的house,简直是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任务)了!很多雪梨比较好的城区,目前的中价位都在迈向澳元200万(台币4500万)了。

三年前,我认识的一群朋友,很多人正在看房子,准备买房子;三年后,这些朋友很多已经尘埃落地,找到自己喜欢的房子。可是,当中也有好一些朋友,三年前预算120万,三年后预算180万,依然买不到适合自己的房子。随著房价的飙涨,房租也跟著浮动起来,这些朋友的快乐指数也渐渐下降,每天望著房价飙升的新闻,郁闷难安。

回到香港,情况更糟糕。那些可以提早退休,享受人生的,多数都是利用房地产的升值,卖房,换房,加上自己的储蓄,退休生活安排得妥妥当当。连一直都不炒楼的朋友,也可以受惠自己的自住房!最近就有一个朋友,在布利斯班/Brisbane买了一套120万的house(当地120万可以买到非常不错的house),全额付清。怎么能全额付清呢?当年他们在香港以澳元120万(台币2650万的房子)的房子,早已经付清了。现在价值澳元360万(台币8000万),他们在香港重新贷款,借出120万,然后把香港的房子出租,租金刚好可以付贷款,还能剩下一些(香港的租金非常高,他们这个房子可以租到台湾十几万一个月)。

他们才五十几岁,年初举家搬到布里斯班,房子付清了,两公婆工作数十年,孩子都大了,靠著自己的储蓄过十五年,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十五年后,香港房子贷款付清,房子市价估计能有360万(目前)加上通膨,保守估计也可以有500万(台币一亿两千万),加上布利斯班的房子,保守估计到时候也能有180万(台币4000万),加起来台币一亿五千万。七十岁的人,还能有那么多钱,养老多容易啊?

这都是因为他们手中有一套自住房!只有一套,足已!

那些手中有几套房子的朋友,就更不用说了!

反观那些一直租房居住的人,五十几岁了,收入很多都被多年来的租金付出蚕食了,到了退休,手中除了现金还是现金,这些现金买楼买不到,用来退休也不够,怎么办呢?难道真的要工作到80岁?

看到社会因为房价的高涨而逐渐两极化,我的心中并不开心,因为和谐的社会应该是因为有快乐的国民,所以希望澳洲政府可以帮助第一次买房的人,让大家的快乐指数越来越高!不要从中产走进了中惨!

------------------------

2014年6月5日

前些日子,我转载了一篇从中产到中惨的文章,我想很多人读了以后,感受都不尽相同。(延伸阅读:从中产到中惨

人生就是如此;每一个人因为自己的成长背景,环境,际遇和眼界,看到的世界都会不一样。拿中产定义来说吧!我就有几个朋友,明明是身家好几个亿的小富人,人家也要叫自己是中产,确实比起他们身边的那一些几十亿的大富人,他们最多也是中产。另外我也看到身家几千万的,管自己叫大富翁的,全是因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造成的自我感觉特别良好。是中产也好,是假富人也好,自己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只有自己最清楚。有钱的,老看著比自己更有钱的,永远还是穷人一个;有些钱就沾沾自喜,满足幸福度特高的,只要善用自己的财富,给自己想要过的生活,又有何不可呢?

不管一般人怎么界定自己,金钱给予人的安全感,也会因为自己对生活要求的不同,得到不同的结果。谈起提早退休,又往往是那些生活条件看起来不错的专业白领,更躇踌,更难抉择:一来是收入高,舍不得;二来是对生活的要求高,开销也大;三来就是理财,增加财富的能力不够,以致于收入追不上通胀。

以前我曾经分享过两篇短文,一篇写著一对香港小学老师,不到五十岁就可以退休,而且还可以让自己两个孩子,完成留学英国的愿望;另外也有一对留美归来的硕士专业白领夫妻,却常常戏称自己不做到七十岁,都无法退休。就收入而言,我相信后者是远远超越前者,而且是以倍数计算,但是结果缺有如此大的差异,其中的因由,主要来自几点:

1)对生活享受的要求不同:小学老师的生活可以说是十分简朴,他们无论在食衣住行各个方面,要求都不高;反观另外一对夫妻则是城市雅痞,衣食住行要求相对比较高,这样对生活的要求标准,使他们迟迟无法在置业方面得到一个妥协,所以一直都租房居住,而且也租住在所谓的富人区,这也让他们的收入的好大一部分都被租金侵蚀了,永远追不上年年暴涨的房价。

2)小学老师很早就开始置业,所以才可以在五十岁退休之际,手中已经有两套完全付清的房子。我常认为退休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套已经付清的自住房,因为退休后,不再有收入来源时,还要再支付高昂的租金,是一笔相当大的支出,而退休生活的品质也架构也来自于你居住的地方,因为老人的生活其实都很简单,只要身体健康,开销应该不大的。但是如果退休后还没有自住房,为了减低支出去住在比较不好的地区,不但生活质量大大打折扣,还要承担跟著通货膨胀,年年升高的租金支出,确实会让人感到退休遥遥无期,或者退休后生活质量大大下降。

3)小学老师属于早婚早生孩子,五十岁的时候,孩子都已经大学毕业,开始工作了。而另外一对夫妻则是五十岁了,孩子还小,正是花钱最厉害的时候,说起退休,那更是没有盼头了。加上对孩子的期盼也不同,小学老师属于放养,自然省下不少钱,专业白领则是“琴棋书画”,样样跟进,还要再考虑孩子是不是就读私立学校,那开销就更大了。

4)小学老师虽然生活简朴,但是该玩的却一点也不少。他们喜欢旅游,五十岁已经去过三十多个国家,因为他们深深感觉节流不如开源,他们平时除了学校工作,下了班还到处家教,赚取额外收入。对于这一点,我也深深同意,人总要work hard,play hard。要是只是一昧辛勤工作,把自己的梦想无限期往后推,也能让人感到退休的可怕,因为梦想那么多,都要等到退休才开始执行,那要多少银子啊?与其无止尽的节流,不如偶尔开源来增加收入,到了该玩的时候,也不落人后,这才是人生真道理!

5)对退休生活的渴望与安排,这也是很多人,就算是经济稳定,无后顾之忧依然无法毅然决然加入提早退休的原因。小学老师喜欢旅行,喜欢自己装修房子,喜欢做饭,喜欢看书,加上香港教育改革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严苛,他们在体力,精力不胜负荷,对退休生活有著无限遐想,自己敦促他们早早退休,加上公务人员退休后,依然有不错的收入,退休生活早早有了安排,到了可以退休的时候,自然是毫无眷恋地加入提早退休的大家庭,过著人人歆羡的生活。

6)理财规划得宜,也是小学老师可以提早退休的重大原因。他们很早就买了自住房,当时价钱便宜,省下数十年的房租不说,到了他们退休,付清的房子已经价值数千万台币,又因为自己理财得宜,还有一个渡假房,一些很早期就买下的股票,基金等等。反观专业夫妻,在置产方面总是想一步到位,一次就买到自己喜欢的房子,但是对生活的要求高,喜欢的房子又怎么能便宜呢?加上2003年看到失之交臂的dreamhouse,如今已经涨了三,四倍,如今怎么能下得了手呢?(投资这种东西,错过了,就错过了,一定不能往回看,这也是我们以前的错误,还好后来我们明白到,市场永远是正确的,只要自己负担得起,什么时候都是置业投资的好时机。)

回到今天的主题之一,从中惨走到中产,我想收入不是造成中惨的主要原因,主要还是要懂得投资,就算不会投资,也一定要早早买自住房,即便第一个房子不满意,也是个开始,楼换楼,还是比较容易的,不然一生人积累的财富,很多都被租金蚕食了。有人会纠结置产的地点,一直拖慢买楼的时间点,也因此错过很多买楼的时机。我们自己在香港租房子,租了十五年,也是当时太纠结很多现在想来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比方说距离,比方说孩子上学的地方,比方说移民。房子是一个商品,商品只要买对了,什么时候都可以脱手,更何况房子还可以出租呢?回顾过往所有的投资商品,在香港这块寸土寸金的地方,没有一样的回报会稳定过房产的,而我们就这样错过一次又一次的机会,直到2013年才正式离开无壳蜗牛的行列。

(我们在香港的家,就在我们一直租房子的隔壁,楼价从我们看到最低到我们买的时候,已经涨了三倍多。一样的钱,我们早五年买,可以买大一倍,早十年买(也是沙士期间),我们可以买香港岛的豪宅,升值可以超过五倍,但是我们没有,我们太犹豫了,太爱往2003年的价钱比较,太渴望楼价崩盘了,于是我们就要接受这个事实。还好,我们最终还是在香港安了一个小房子,有了房子,香港才像一个家,就算如今我们已经移民澳洲,我对香港如果还有一丝丝的思念,那个小小的家,也能包容我对她小小,小小,小小,几乎是微不足道,但是对千山和蓝天却意义非凡的眷恋了。)

在香港,很多人谈到中产变中惨,其实很多都是受不了高额的租金,只要有了自己的房子,我想中产是不至于到中惨的。至于提早退休,说到底,房子也是必要的,所以我一个曾经有钱买楼不买,等待了十八年才住进自己买房的中年妇女,对生活,对理财,对提早退休最大的感悟就是,有钱赶快买楼,就算房子很旧,很不合意,只要地点对了,以后还可以换楼,千万不要好像我们一样,租房子租了快要二十年(前面三年在上海,是公司付钱的,想想要是公司不付钱,我们自己买楼,上海房价已经涨了十倍以上来看,加上在香港自掏荷包,缴了几百万港币房租,不说了!,不说了!!!!!!)

总而言之,买自住房什么时候都是好时机,因为房租支出惊人,可以自住,出租两相宜。任何在香港的中产只要解决了住房问题,就不会沦落到所谓的中惨了。至于投资房,那真的要量力而为了。

以上心得,仅仅适用于香港。台湾的情况,请格友补充吧!(2014年6月)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