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发生在关中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曹操、马超、于禁、张郃。原文如下:

  次日,(曹)操引三寨大小将校,杀奔关隘前去,正遇西凉军马。两边各布阵势。操出马于门旗下……自纵马谓超曰:“汝乃汉朝名将子孙,何故背反耶?”超咬牙切齿,大骂:“操贼!歉君罔上,罪不容诛!害我父弟,不共戴天之仇!吾当活捉生啖汝肉!”说罢,挺枪直杀过来。曹操背后于禁出迎。两马交战,斗得八九合,于禁败走。张郃出迎,战二十合亦败走。李通出迎,超奋威交战,数合之中,一枪刺李通于马下。

  超把枪望后一招,西凉兵一齐冲杀过来。操兵大败。西凉兵来得势猛,左右将佐,皆抵当不住。马超、庞德、马岱引百余骑,直入中军来捉曹操。操在乱军中,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操就马上急脱下红袍。又听得大叫:“长髯者是曹操!”操惊慌,掣所佩刀断其髯。军中有人将曹操割髯之事,告知马超,超遂令人叫拿:“短髯者是曹操!”操闻知,即扯旗角包颈而逃。后人有诗曰:“潼关战败望风逃,孟德怆惶脱锦袍。剑割髭髯应丧胆,马超声价盖天高。”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曹操杀死马腾后,马超与韩遂起兵叛乱,并占据了长安。曹操亲率大军来到潼关,对马超交锋。在联军的首次较量中,马超先后击败于禁、张郃,又斩杀了曹军大将李通,随后发动总攻。曹操仓皇而逃,还被逼得割须弃袍。后来马超追上了曹操,幸好曹洪及时出现,缠住了马超,这才令曹操脱险。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马超口中的“罪不容诛”,意为罪大恶极,即便处死也不足抵偿。这句成语在《三国志 诸葛诞传》中亦有出现,其最早出处是《汉书 游侠传序》:“况于郭解之伦,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其罪已不容诛矣。”

  小说中描述的这段曹操与马超之间的较量,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不过,与小说当中曹操“割须弃袍”的狼狈相比,历史上的曹操可要威风得多。《三国志 武帝纪》注引《魏书》载,当曹操亲自出现在两军阵前时,“贼将见公,悉于马上拜,秦、胡观者,前后重沓”,都想看看这位平定中原的大人物究竟是什么模样。曹操对着敌阵中的将士大笑道:“汝欲观曹公邪?亦犹人也,非有四目两口,但多智耳!”意思是说我曹操和你们一样,没有四只眼睛和两个嘴巴,和你们唯一不同的,就是我充满了智慧而已。此语尽显曹操的豪迈与洒脱。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曹操被马超打得“割须弃袍”之事,也是小说作者为了丑化曹操的形象虚构出来的故事。在真实的关中之战期间,曹操虽然经历过济河之险,却从未有过惊慌失措之举,相反还在脱险之后一笑了之,继续进行下一阶段的作战部署。

  说完了历史,再来说说小说中的战役故事情节,其中有一个情节也引起了不少三国武评爱好者的关注,那便是张郃与马超的单挑。从小说的描述来看,张郃面对马超,短短二十个回合便败下阵来。除了与马超单挑之外,张郃还与猛将张飞有过两次的单挑。从过程来看,可以分辨出马超与张飞武艺的高低。

  在《三国演义》当中,张郃与张飞有过三次单挑,都发生在第七十回。在第一次的单挑中,“张飞出马,单搦张郃。郃挺枪纵马而出。战到二十余合,郃后军忽然喊起:原来望见山背后有蜀兵旗幡,故此扰乱。张郃不敢恋战,拨马回走。”从这次单挑来看,张郃在张飞面前支撑二十多个回合没有问题。第二次的单挑描述是这样:“(张飞)挺矛跃马,直取张郃。两将在火光中,战到三五十合……张郃不见救兵至,正没奈何……只得奔瓦口关去了。”从这个描述来看,张郃在张飞面前支撑五十个回合也不落下风。至于第三次单挑,小说中描述为“张郃兵又至,与张飞交锋。战到十合,郃又诈败。”

  从这三次的单挑可以看出,尽管张郃的武艺不及张飞,但支撑五十个回合是没有问题的。而张郃面对马超,仅仅二十个回合便败下阵来。由此可以看出两个问题,一是马超的武艺其实要强于张飞,二是小说第六十五回中马超在葭萌关与张飞单挑时,还是有所保留的。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