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五十八回,發生在關中之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爲曹操、馬超、于禁、張郃。原文如下:

  次日,(曹)操引三寨大小將校,殺奔關隘前去,正遇西涼軍馬。兩邊各佈陣勢。操出馬於門旗下……自縱馬謂超曰:“汝乃漢朝名將子孫,何故背反耶?”超咬牙切齒,大罵:“操賊!歉君罔上,罪不容誅!害我父弟,不共戴天之仇!吾當活捉生啖汝肉!”說罷,挺槍直殺過來。曹操背後于禁出迎。兩馬交戰,鬥得八九合,于禁敗走。張郃出迎,戰二十合亦敗走。李通出迎,超奮威交戰,數合之中,一槍刺李通於馬下。

  超把槍望後一招,西涼兵一齊衝殺過來。操兵大敗。西涼兵來得勢猛,左右將佐,皆抵當不住。馬超、龐德、馬岱引百餘騎,直入中軍來捉曹操。操在亂軍中,只聽得西涼軍大叫:“穿紅袍的是曹操!”操就馬上急脫下紅袍。又聽得大叫:“長髯者是曹操!”操驚慌,掣所佩刀斷其髯。軍中有人將曹操割髯之事,告知馬超,超遂令人叫拿:“短髯者是曹操!”操聞知,即扯旗角包頸而逃。後人有詩曰:“潼關戰敗望風逃,孟德愴惶脫錦袍。劍割髭髯應喪膽,馬超聲價蓋天高。”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曹操殺死馬騰後,馬超與韓遂起兵叛亂,並佔據了長安。曹操親率大軍來到潼關,對馬超交鋒。在聯軍的首次較量中,馬超先後擊敗於禁、張郃,又斬殺了曹軍大將李通,隨後發動總攻。曹操倉皇而逃,還被逼得割須棄袍。後來馬超追上了曹操,幸好曹洪及時出現,纏住了馬超,這才令曹操脫險。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馬超口中的“罪不容誅”,意爲罪大惡極,即便處死也不足抵償。這句成語在《三國志 諸葛誕傳》中亦有出現,其最早出處是《漢書 遊俠傳序》:“況於郭解之倫,以匹夫之細,竊殺生之權,其罪已不容誅矣。”

  小說中描述的這段曹操與馬超之間的較量,在歷史上的確發生過。不過,與小說當中曹操“割須棄袍”的狼狽相比,歷史上的曹操可要威風得多。《三國志 武帝紀》注引《魏書》載,當曹操親自出現在兩軍陣前時,“賊將見公,悉於馬上拜,秦、胡觀者,前後重沓”,都想看看這位平定中原的大人物究竟是什麼模樣。曹操對着敵陣中的將士大笑道:“汝欲觀曹公邪?亦猶人也,非有四目兩口,但多智耳!”意思是說我曹操和你們一樣,沒有四隻眼睛和兩個嘴巴,和你們唯一不同的,就是我充滿了智慧而已。此語盡顯曹操的豪邁與灑脫。

  至於小說中提到的曹操被馬超打得“割須棄袍”之事,也是小說作者爲了醜化曹操的形象虛構出來的故事。在真實的關中之戰期間,曹操雖然經歷過濟河之險,卻從未有過驚慌失措之舉,相反還在脫險之後一笑了之,繼續進行下一階段的作戰部署。

  說完了歷史,再來說說小說中的戰役故事情節,其中有一個情節也引起了不少三國武評愛好者的關注,那便是張郃與馬超的單挑。從小說的描述來看,張郃面對馬超,短短二十個回合便敗下陣來。除了與馬超單挑之外,張郃還與猛將張飛有過兩次的單挑。從過程來看,可以分辨出馬超與張飛武藝的高低。

  在《三國演義》當中,張郃與張飛有過三次單挑,都發生在第七十回。在第一次的單挑中,“張飛出馬,單搦張郃。郃挺槍縱馬而出。戰到二十餘合,郃後軍忽然喊起:原來望見山背後有蜀兵旗幡,故此擾亂。張郃不敢戀戰,撥馬回走。”從這次單挑來看,張郃在張飛面前支撐二十多個回合沒有問題。第二次的單挑描述是這樣:“(張飛)挺矛躍馬,直取張郃。兩將在火光中,戰到三五十合……張郃不見救兵至,正沒奈何……只得奔瓦口關去了。”從這個描述來看,張郃在張飛面前支撐五十個回合也不落下風。至於第三次單挑,小說中描述爲“張郃兵又至,與張飛交鋒。戰到十合,郃又詐敗。”

  從這三次的單挑可以看出,儘管張郃的武藝不及張飛,但支撐五十個回合是沒有問題的。而張郃面對馬超,僅僅二十個回合便敗下陣來。由此可以看出兩個問題,一是馬超的武藝其實要強於張飛,二是小說第六十五回中馬超在葭萌關與張飛單挑時,還是有所保留的。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