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黨請入,看完後歡迎留言,因為評論已經爆炸了……

第二篇同樣很精彩哦~~

王元祺:田宮四驅車 | 我怕是玩了個假四驅車吧!?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奧迪雙鑽,我的山寨夥伴?

對於80後而言,在那個沒有網遊,沒有手游年代,除了變形金剛、聖鬥士和奧特曼外,還有一樣充滿著濃濃回憶的「小夥伴」——迷你四驅車。

故事還要從一部進口動畫片《四驅小子

》開始,四驅車走近了我們的生活,天王巨星和衝刺流星等車型,成為了當時的熱門話題。這使原本售賣糖果和動漫貼紙的普通雜貨店也開始售賣了迷你四驅車,這股熱潮也令田宮考慮開始推出真正意義上的迷你四驅車賽道來作更好地推廣。

到了90年代初期,一部叫做《四驅兄弟》的動漫更是荼毒了幾乎半個亞洲的小朋友,我們這群「熊孩子」也未能倖免。動畫中星馬烈和星馬豪兩兄弟將迷你四驅車玩出了各種花樣,加上標準的「日式誇張」劇情,頓時令「熊孩子」迷到不能自拔,引得多少小夥伴為迷你四驅車「竟折腰」,將全部的零花錢都砸在集齊各種車型和改裝上。

也就是在哪個時候,廣東汕頭的一家名為奧迪的玩具廠花儘力氣買到了田宮主流迷你四驅車的模具,並進行迷你四驅車國產化。於是,更為價廉物美的四驅車,「奧迪雙鑽,我的夥伴」一句slogan響徹九州大地,引起更大的轟動。幾乎全國的小朋友都陷入了世界上第二次迷你四驅車的熱潮漩渦中,十幾塊錢買一輛跟故事裡同款的迷你四驅車,再與小夥伴到處尋找迷你四驅車賽道決鬥一番成為了全國13歲以下男孩子每個周末必須要做的事情。奧迪也在國內頻繁舉辦大賽和田宮一起把迷你四驅車的熱潮推至巔峰。

在日本,迷你四驅車熱度仍在,圖為90後女演員夏江紘實

只是在千禧年到來之時,由於田宮不再出售模具給奧迪,奧迪便只好自行設計四驅車推出市場,無奈國內模型設計人員的功力實在有限,新品推出市場後並不能引起人們的持續關注,加之沒有動畫片的buff加持。就這樣,第二次迷你四驅車的熱潮就這樣無聲無息的散去了。故此,95後小夥伴可能就稍有人趕上這波四驅車風潮,而00後,估計會把奧迪雙鑽和田宮的四驅車當做一種「古老的傳說」。

底盤都不懂?那還玩什麼四驅車!

我這次復古使用的車型來自《四驅兄弟》動畫,兩款同款主角車型——旋風衝鋒和颶風音速。如果你問我,為什麼不湊齊一套,那我真誠地告訴你願意:

因為窮!

但在「夫人管賬」的大政策下,我覺得湊齊兩輛主角車型還是必要的。只是主角的車型更換代數較多,最後,我好好地對歷代車型的底盤和拓展性進行了研究,最終挑選了六代(可能算七代)的AR底盤。

說到《四驅兄弟》的歷代車型,如果根據底盤來劃分,主要有以下幾類:

許多懷舊玩家會選擇S1底盤,我非常理解,初代底盤的確是最適合用來懷舊的,不過S1底盤的前保險杠給我留下的記憶就是「太脆,太容易斷」,想想就心疼,通過對底盤的反覆比對研究,我將底盤選擇縮小到了VS和AR底盤上。最後選擇AR底盤,完全是由於我對「旋風衝鋒」和「颶風音速」這兩個詞的喜愛。

雖然我也沒準備將這車放到賽道上開……(捨不得啊!)

為信仰開箱!田宮正品到底是什麼樣?

好吧,接下來就讓我們重拾童真,一起來感受一下當年的感動。

看到這個包裝,大家是否會有點陌生,因為小時候我們買的一般都是兩個鑽(也就是奧迪雙鑽)的車,所以此時是否有那句「奧迪雙鑽,我的夥伴」在回蕩呢?但原版田宮是兩顆星,這輛車我前段時間在大阪電器一條街高達模型店中淘來的,如果去日本旅遊的小夥伴,記得留出一天的時間,去動漫一條街逛逛,講不定就會像我一樣,收穫滿滿哦~~

但記得一定要剋制,否則荷包承受不起……

打開包裝,濃重的「情懷」撲面而來!底盤、車蓋、齒輪、輪胎和輪轂,還有信仰貼紙,每一樣都是熟悉的味道。耳邊彷彿回蕩起「抬頭望望著天,月亮在笑;低頭看看地,浪花在條……」的BGM,此刻我鼻子感覺有點酸了……

接下來我就要將零件從模具上搞下來。記得小時候為了買車就已經花光了零花錢,哪還有什麼錢來添置專業工具,基本都是靠擰的。但今天我們不能再虧待這模型了,我添置一套模型專用工具。

四套原裝信仰輪胎組,散發出當年的味道。由於迷你四驅車主要在平整的賽道上競速,所以,輪胎被設計的很薄,也就是說扁平比很小,目的是降低車身高度,讓四驅車貼地,在增加抓地力的同時也降低風阻。如果我們換一個扁平比較大的輪胎,那跑競速賽道時,分分鐘就起飛了……(然後就碎屍了……)

輪胎組的改裝應該說是入門改裝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換一套炫酷的輪轂,然後無論是海綿輪胎,還是刻字限量版輪胎,都是必須留在工具箱中的。當年站在眼花繚亂的輪胎配件前,我獃獃地傻笑,而我的荷包卻在瑟瑟發抖……

嗯……這坑,太可怕了!

在底盤上可以看到AR,85前的小夥伴可能會比較陌生,AR底盤出現的年代比較晚,因為這時奧迪雙鑽已經控制主流市場,SFM底盤正大行其道。當我追溯迷你四驅車底盤的更迭時,我發覺其實底盤的發展方向很清晰:

1. 輕量化

2. 堅固化

這個區域是安裝動力總成的位置

前段的Y字型開口,先比S1等早起底盤更加兼顧,而且結構也更直接。田宮的雙星logo盡顯正品風範!對了,強烈推薦大家有機會感受一下正品的材質,底盤手感比起奧迪雙鑽厚實了可不止一個級別。不過,考慮到價差,我們也只能說……

打開齒輪和馬達的配件小袋子,8對車身防撞滾輪螺絲與墊片,5枚基礎信仰齒輪,1根傳動軸,2根車軸,1根主齒輪固定軸,1個馬達以及1瓶絕對不夠用的潤滑油。此刻,我心曠神怡了!太色一(舒服)了……

開啟信仰之旅,每一秒都是感動

拼裝的過程異常簡單,對於80後的熊孩子而言,誰會拼四驅車看說明書呢?我首先拼裝的是傳動齒輪組。在這個環節,只要你抓住一個思路:將馬達的輸出軸通過齒輪傳輸到四個輪子。

主齒輪車身固定

主齒輪固定罩固定

傳動軸與傳動齒輪組

傳動系統安裝

傳動系統細節

傳動齒輪組也算是改裝的要點,因為隨著齒輪比例的變化,四驅車可以應付各種情況,以AR底盤的車型為例,當我們需要競速時,採用3.5:1的齒輪會比4:1的齒輪來的更快;而當我們需要面對連續起伏的越野地形,採用4:1的齒輪就能帶來更大的扭矩,讓車在爬坡時更輕鬆。所以你真的和小夥伴競速一番,那最好就能配齊幾套(齒輪消耗其實挺快的,故此需要幾套來備用)……

嗯……這坑,太可怕了!

然後讓我們裝上信仰輪胎

傳動系統基本完成

接下來,我們來組裝動力模塊。

動力模塊完成

動力模塊安裝完成

四驅車的馬達又是一個深坑,我有機會好好地和大家扯扯其中的技術,本文就不展開講了,因為我希望把電機技術與我們此後要試駕的純電汽車放在一起聊,請大家關注我哦~~

電池模塊和底部護板安裝完成

底部電池蓋板

看到這裡,大家是否發現了一點蹊蹺,咦,怎麼是底部電池蓋板?以前的我們玩的四驅車,電池是打開車蓋,由上往下裝入的嗎?

對了!AR底盤的電池安裝是將車翻個面,從車底裝入的!這與目前某些純電車從底部進行換電池一樣,這讓我不禁猜想:

或許「換電」這種設計,就是借鑒了四驅車AR底盤的吧~~

玩笑了。只是我覺得這種設計正是AR底盤吸引我的地方,因為我再也不用擔心一撞車就飛電池了!

貼上信仰貼紙,初步完成!

大家可以看出,我拙劣地貼紙手法。此外,大家還會發現,車頭和車尾的防撞導輪也沒有全部安裝。這是因為,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我準備將整車進行改裝,屆時我會將貼紙全部撕掉,進行噴漆和描線處理,並為車身加裝炭纖維的防撞套件,還要加上專業的避震系統……

或許只是想想而已……

為童年,為信仰,你充值嗎?

雖然迷你四驅車這個坑相比電子產品,是非常淺的一個坑,不過如果真想競速的話,你會兩筆固定開銷:

1. 動力模組改造:馬達+齒輪組;

2. 外觀防撞改造:車身防撞套件+車殼(車蓋)改裝和上色。

此外,你還會有一些不固定開銷:

1. 電池組:其實高效的電池可以帶來很大的速度提升;

2. 常規消耗:齒輪的磨損和潤滑油等;

3. 事故成本:這要根據你的車飛多高,摔多慘而定,大家都懂的,說多了都是淚啊!

所以,我個人比較推薦大家準備1000元左右的預算,認認真真地搞一輛外觀不錯的迷你四驅車,既可以享受在拼裝過程中找到兒時的回憶,也可以在最後得到一款不錯的藝術品。

如果你看完了這期節目,也想尋找那份童年的信仰,那麼我會其他老司機一樣,這樣說:歡迎入坑!

好啦,感謝大家的觀看,記得長期關注我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