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被歪曲,真正的程朱理學思想又是什麼呢?


程朱理學本意其實沒那麼迂腐,比如程頤認為寡婦不能再嫁。

然後朱熹認為這不是迂腐而是君子.

這其實本來沒問題,因為對於當時程朱來說,他們這樣要求寡婦的同時也有著自我的要求.

明清的問題確實是朱熹的鍋.但不帶有色眼光看下朱熹的生平,確實是為國為民,格物致知,說和行結合的一代大儒

二十年的紹興學禁根本原因是程朱理學為信仰的儒生普遍反對議和,秦檜掀起紹興學禁.宋孝宗即位後,面對內部爭論的主和主戰,朱熹上書「反和主戰、反佛崇儒」...

我們現在說迂腐是因為我們在現代思想解放的時代下看待,並且朱熹提出的三綱也確確實實是迂腐。

我們說的被人打上門來還勸皇帝和對方講道理的貨色正是曾經胡適.歷史上儒生團體除了個別敗類都不支持這種,即便是主和派也只是認為「現在不能打」,而這些主和派往往是主戰派的後台!主和和乞和是不同的

偏題了

而不管理學還是心學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本乎孟子之學」

程朱理學本身格物致知的思想沒毛病,就是讓你懂了理論然後去做.但是南宋北伐失敗後統治者為了禁錮百姓思想開始推行程朱理學,並逐漸扭曲(在此之前程朱理學經歷過三次學禁)

到了明朝。朱元璋首先刪減了孟子中對君王統治不利的部分.

之後明代甚至以程朱理學為科舉唯一教本,這導致了本來的格物致知變成了光說不練假把式.

這也是陸王心學在明朝中末期一度被儒生推崇的原因.只不過有著宦官,皇帝和朝堂之上部分儒生的阻撓,不可能成為官學.

到了清朝李光地揣摩了康熙的意思再度加了把火推行扭曲後的理學.這也就是梁啟超對李光地偏見的原因了..「其純然為學界蟊賊,煽三百年來惡風,而流毒及於今日者,莫如徐乾學、湯斌、李光地、毛奇齡。」

這段話還算不上偏見只是事實,李光地被黑的主要原因就是文化幫凶,清廷「走狗」..但之後涉及到人身攻擊的部分存疑

真正的程朱理學主要看程頤和朱熹的思想.程顥的思想其實更偏向於後來的陸王心學

從理論來說陸王心學否認對外在客觀科學的認知而謀求對內在的了解.可以說沒有王陽明的話,陸九淵最多算是個正大光明的君子.而不會有「陸王心學」這種說法.心學框架還是借用理學的

程朱理學主要內容是三綱五常,存天理滅人慾.他確實一定程度上非常迂腐,但不是現在很多人理解的那樣.

什麼是倫理道德,那是天理的規範.什麼是人慾,違背天理的慾望.

現在把這六個字黑的那麼厲害主要是「存天理滅人慾」在後世被儒生和朝廷進一步扭曲後的延伸.

其實簡單的說,只不過是幾個比較古板嚴肅保守的人希望大家都嚴於律己而已.

不過三綱五常確實是在孔孟禮教基礎上做出了改變,嚴格的說是違背孔儒的。孔子說禮之用和為貴,孔子講禮目的是通過社會關係的明確致仁.但朱熹過度拔高了禮本身的高度而舍本求末了.

我們和墨家對比會說仁愛是有差別的愛.但其實看看子張的思想和評價。

孔儒是無差別的仁愛...真正因為階級尊卑讓仁愛有區別是程朱理學的仁愛.這個鍋確實是朱熹的

當然真正核心的是樓上提到的把零散的儒家經典統一成了一個思想體系.這也是陸王心學最終無法獨立出理學的原因.

儒家先天有本體論缺陷,繼宋初三先生之後周敦頤提出了一個核心概念「心性義理」.

這個概念孟儒就有,但過去只是停留在社會實務上.

周敦頤不同,他把道德經的無極和易的太極以及儒家的中庸與陰陽五行學說融為一體.換句話說其實也承認了當時讖緯之學對易的解讀,也就是天文曆法樂律的實質.

當然部分道教徒成功讓大家都以為什麼太極陰陽五行八卦都是道教的...也因此導致現在知乎有一群神棍把道德經易經太上感應論之類相提並論

這就能知道這些人其實自己也沒看過自己說過的書.道德經和易經的思想是不一樣的,我在其他回答有說,做中國古代哲學課題的學者也清楚.太上感應是承負論為基礎,易經是天人相應為基礎.兩者也是不同的!

回到正題周敦頤的太極根本是理在氣前,太極包含了理氣.

這個觀點被朱熹發揚光大,理形而上,氣形而下

「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氣也者,形而下之器,生物之具也

二氣五行,天之所以賦受萬物而生之者也。自其末以緣其本,則五行之異,本二氣之實。二氣之實,又本一理之極。是合萬物而言之,為一太極而已也;自其本而之末,則一理之實,而萬物分之以為體,故萬物之中各有一太極

諸如此類

也就是周敦頤的學說被程朱發揚後揭示了一個宇宙和人類演變誕生的過程.

其完善了儒家的本體論,以倫理道德作為社會思想核心,其實倫理道德本身沒錯誤,錯誤的是舍本求末忘了目的致仁而過度追求形式禮教.

另外就是充分吸收佛道思想奠定了佛道合流的局面.

需要明確的是理學心學都是以孟子學說為基礎的,所以他們的「天理「太極之理是先天就定義為真善美的.

「陸王心學這個良知,這個本心,並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小說里那種什麼明悟本心,我覺得殺人是對的是順從本心那也是良知」這種意思

這個良知和本心從一開始就是建立在性善論基礎上的!


把題主的問題仔細讀了三遍,始終不知如何回答。每一個小問題都不好回答,不僅需要了解程朱,也要了解歷史,即便如此,還得小心回答的時候的分寸。

選一個不答而答的方式吧。在我看來,所問的第一個小問題,就是第三個小問題的現實。程朱理學是被後人歪曲了嗎?當你問出程朱理學是否融合了佛道的思想,這其實就是一種典型的歪曲。程朱理學也許會面對和解答佛道思想之中提出的問題,但這不能就說是融合,思想本身就是相互拓寬的。

至於為何近代一直被詆毀,既然已經歪曲,那被詆毀也是自然了。人類一直都在發明思想,否定思想的過程之中,不管以什麼理由否定,都是一種需要,不足為奇。


我有自己的見解。理學講理,是天下之所共理。但那是天下最厲害的東西,非「聖神功化」不能掌握。所以我們要格物,格盡天下之物。但那也是理學的缺陷:太無聊,太狷墨,太空乏。所以,陸王心學就提倡邊格物邊修身,不要整日坐在那裡格物致知。其實理學,不存在是不是歪曲,是不是迂腐。只是太過艱難,大多數人堅持不下來,才出現了人人都可以接受的心學。

程朱理學融合了佛道的思想,近代需要樹立個靶子,所以詆毀,同時,程朱理學發展以不符合時代,而且被很多御用文人歪曲了。程朱最大的貢獻是把零散的儒家經典整理成統一的思想體系,將儒家上升為儒教


「鄉愿,德之賊也」。

我只知道朱熹差不多就是中國的黑格爾……

其實你可以這麼想,納粹在開戰之前,也必然有納粹主義的,因為人類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行為,就是論證自己行為的合理性,在事前、事中、事後。然而,人類的歷史不斷發展,不停地需要新倫理學,你說今天吧,難道在娛樂圈和平凡生活中,強調一點貞潔就毫無道理?非也。強調貞潔就意味著一種性別的人除了貞潔牌坊就不配擁有其它價值?非也。

任何哲學如果走向極端,都可以傷害人類本身。理學本身只是一堆文字而已,怎麼使用,完全是個人的意思。至於有人別有用心地斷章取義,那就不是理學本身的過錯了。

「無極而太極」源自道家思想。理學開山的第一句話就直接用道家的辭章,你覺得如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