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高山症 医师:威而钢、犀利士派得上用场
▲蔡亮如医师建议,计划前往高山旅游的民众,出发前应至旅游门诊,由医师开立服用预防用药。(图/ingimage)

40多岁单身的蒋小姐热爱户外活动,经常爬山,曾造访西藏,海拔相当高,当时只觉头晕、身体不适,但她认为应该是空气稀薄所致,不料,回国后症状依旧,就医血液检查确诊为高山症,所幸处理得宜,才免于发生悲剧。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仁爱院区家庭医学科主治医师蔡亮如指出,登山时,不少人因为身体无法适应高海拔特殊的环境,出现诸多不适,就称为「高海拔疾病」,也就是高山症。

一般而言,攀爬至高度超过2500公尺以上,就可能出现高山症,攀升高度上升,则发生高山症的比例就随之增加。通常症状通常在抵达高度后的12至24小时内发生,大部分人会在一两天后症状缓解,因为此时身体逐渐适应高度。

临床将高海拔疾病分为急性高山症、高海拔脑水肿、高海拔肺水肿等3大类,其中急性高山症最为常见,患者因缺氧而有头痛、头晕、失眠、恶心、呕吐、虚弱等症状,少数恶化成高海拔脑水肿,则会严重头痛、步态不稳、恶心呕吐、判断力异常、意识混乱、昏迷,甚至死亡。

至于高海拔肺水肿,则是因为肺动脉压上升与肺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出现运动表现变差、干咳、疲倦、心跳呼吸加速等症状,严重时,连休息时都会呼吸困难、多痰咳嗽、咳血、极端虚弱、发绀。

蔡亮如说,出现高海拔脑水肿、高海拔肺水肿等症状时,如果没有及时处理,死亡率很高。建议计划前往高山旅游的民众,出发前应至旅游门诊,由医师开立服用预防用药,以减少高山症发生风险。

一般用来预防急性高山症、高海拔脑水肿的药物为丹木斯(Diamox)或类固醇 (Dexamethasone);预防高海拔肺水肿的药物则有钙离子阻断剂(Nifedipine)、威而钢(Viagra)、犀利士(Cialis)等。

除了服用预防药物,登山时,应该采渐进式登山,不要在短时间内高度上升太快,且维持充足睡眠,注意保暖,并多喝水,不喝酒,不服用安眠药,并减少剧烈活动。

在高山地区旅游时,如果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喘、咳嗽等症状,就应好好休息,千万不要继续爬山,给予氧气及药物治疗,并尽速降低海拔高度,回到平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