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今天的加多寶作急需一次「瘋狂」的轉變。我們以2018年加多寶在央視黃金時段推出的新廣告為例,希望能藉此探討出加多寶的品牌年輕化之路。

一、廣告背景與目標推斷

加多寶集團是一家以香港為基地的大型專業飲料生產及銷售企業。加多寶旗下產品包括紅色罐裝、瓶裝、盒裝"加多寶"和"昆崙山雪山礦泉水"。

1996年之後的十多年,加多寶成功運營王老吉紅罐涼茶。2012年,加多寶開始推出自有品牌加多寶涼茶。2018年,紅罐加多寶回歸。

然而,當加多寶與廣葯的官司暫告一段落時,整個飲料市場早已今非昔比,甚至是物是人非。加多寶等涼茶品牌集體陷入經營困境之中,品牌老化,銷售下滑。

銷售額曾超過200億元的快消巨頭加多寶在結束了與王老吉的商業鬥爭沒多久,其公司內部就發生了巨變。副總裁和品牌部負責人先後離開,接著告別了連續冠名四年的《中國好聲音》。很明顯,加多寶已經陷入了經營困難的窘迫局面。

市場突圍與品牌轉型,已然成為加多寶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在此背景下,2018年加多寶在央視黃金時段重磅推出了新廣告。廣告播出時間是《新聞聯播》後第一單元正一的位置,是黃金資源中的黃金資源。《天氣預報》與《新聞聯播》同是中央電視臺晚間最強黃金段欄目,此欄目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與加多寶涼茶的健康理念十分吻合。

在最新的加多寶廣告中,我們就發現其中的一些微妙變化:開頭傳統喫火鍋的產品消費場景,一改往日畫風,採用了灰色調;在年輕人聚會中,出現特寫鏡頭,有意增添男女之間的曖昧氣氛。這些與之前加多寶廣告的節奏、調性、敘事風格明顯不同。

通過這些變化,就本次的廣告目的,我們不妨可以大膽推測一下:在產品定位上,廣告開始由原來突出「防上火」的功效訴求,開始往精神訴求上轉。再進一步推測,我們認為加多寶希望藉助該廣告,正在由功效飲料變身為大眾飲料。

由此筆者認為,加多寶的央視廣告傳播目標明確:

一是保持現有的品牌聲量,以提醒注意和強化記憶;

二是通過央視國家級媒體的背書,凸顯行業「老大哥」的品牌形象;

三是淡化功能訴求,強化精神利益訴求,將一款功能飲料逐漸大眾化。但至於成為什麼樣的大眾飲料,恐怕加多寶還沒想好,這也正是本次廣告的問題所在。

筆者認為,本次廣告投放的第一個、第二個目標很容易實現,其高舉高大的投放策略可以輕鬆實現上述目標。但問題是,第三個涉及品牌升級轉型的目標能實現嗎?我們的觀點是本次廣告對品牌轉型幾乎沒有作用。

為了確認我們的推斷,我們進行了小範圍調研。雖然所得數據或結論觀點不那麼正式嚴謹,但是多少還是能夠說明問題的。

二、認知與記憶效果

為了評估這支廣告對消費者產生的認知與記憶效果,筆者通過問卷調查法,隨機發放,共收集了105份有效樣本。

(一)大家看到的依然是「老面孔」

在涼茶界,加多寶和王老吉齊名,甚至品牌聲量更大,大眾更熟悉,但是日子久了,大家就會審美疲勞,而新廣告卻沒有給大家帶來新鮮感,依然是老面孔,比如依然是「怕上火……」,依然是紅黃罐,依然是「喫火鍋」。

我們認為,廣告創意的老舊歸根結底還是加多寶本身不想捨棄「正宗、傳統、預防上火」等原具有強大競爭力而如今並不有效的核心訴求。這一點也體現在了它的產品上。的確,老品牌的產品每天保持同樣的口味很重要,但在用創新的產品來維繫老顧客的同時,吸引新顧客同樣也很重要。

我們在進行後續深度訪談時,受訪者就稱加多寶涼茶口感不好,包裝沒有新意。單拿包裝來講,「瓶身營銷」 本身就自帶社交屬性。可是加多寶的瓶身不外乎「紅」,「黃」兩種顏色。

有受訪者對此直接表示: 「希望加多寶下次換一種包裝吧!我覺得瓶子上可以試圖和消費者互動一下!」

如果說,在以前瓶身只是傳統的作為品牌的展示窗口而已,那麼,隨著營銷手段的不斷升級, 瓶身早已超越了簡單的包裝功能,成為了連接品牌與消費者的絕佳載體,明明是最有機會能和消費者進行溝通的地方,可是加多寶似乎完全沒有這個打算改變自身包裝的風格。

此外,在調研的過程中,我們還發現進七成的人將王老吉和加多寶混淆,這些消費者普遍認為「王老吉就是加多寶,加多寶就是王老吉」,可見加多寶在廣告和產品等方面,要找到自己的特點,將自己與王老吉區分開來,是時候了。

(二)「調情」失敗,沒有記憶點

針對廣告中出現的「男女曖昧」場景,有受訪者表示:「我覺得裡邊男女的細微舉動和加多寶本身想傳達的『預防上火』沒什麼關係啊……不知道想表達什麼。」調研顯示,這種費解並非個案,而是很普遍,三分之還多的人表示「理解不了男女談情說愛的點」。

看起來它想以「故事」傳達品牌特色,營造一種全新的、年輕的氛圍,可是這個年輕化的故事突出的又不夠,暴露時間過短,沒有進行必要的展開,導致最後又似乎回到了「產品廣告」上。

於是形成了廣告中多種元素混雜,場景堆砌,讓消費者並不理解加多寶在廣告中所要表達的意圖。數據顯示,六成多的人覺得該廣告「畫面雜亂」,4成多的人覺得「顏色太過花哨」。這樣的廣告大家又怎麼會有興趣去記住你呢?

沒有準確定位,人們就無法對一個品牌有準確的認識。換句話說,人家根本不知道你在做什麼!我們可以理解,加多寶是想通過找到有故事的人為品牌賦能,實現品牌與消費者的情感鏈接。但是這個故事卻以失敗而告終,為什麼呢?

作為一個涼茶行業的老品牌,如何能「勾搭」上年輕人,讓年輕人覺得「預防上火」 有意思,或有必要,纔是關鍵所在,而不是盲目刻意地穿插一些「年輕化」的元素。策略應以年輕人的語言與之溝通,用年輕人的視角表達產品,用年輕人的價值觀傳達品牌理念。

因此就目前來看,即便加多寶有意弱化「預防上火」的買點,但在短期內仍無法改變買點的轉變。加多寶這次的場景拓展沒有讓消費者產生消費轉變,消費者反而覺得這種拓展與涼茶飲品有些不搭調。

三、態度與行動意願

毫無意外地,大家對這支沒有感覺。數據顯示,近5成的人認為這個廣告創意老舊,毫無新意。雖然加多寶此次已在弱化聚會、喫火鍋等大家最熟悉的產品消費場景,但似乎消費者並不買賬,對廣告的負面感受遠遠大於正面感受。

就看完廣告之後大家的行動意願看,約7成的人看完這個廣告後沒有想要購買產品的慾望。我們隨後又隨機進行了微信訪談,詢問他們對於這則廣告的態度如何。類似 「加多寶這幾年一直都是在表現聚會的場面,真的看膩了!」這樣的表達,成為主流「民意」。

在我們看來,在年輕消費者的消費過程中,很多時候,他們關注的不是產品本身,而更多關注的是互動體驗,他們希望可以參與其中,實現他們的新奇想法。只要能夠做出滿足他們這種「年輕態度」的產品,他們願意為此花費大量時間與金錢。

四、結論

可以看出,不管廣告中是否出現了「愛情的火花兒」,加多寶主觀上想作何改變,但是受眾感受到的依然是那個熟悉甚至膩歪的加多寶。

加多寶廣告沒有給人帶來全新的品牌體驗,沒有激發起年輕人的消費慾望,甚至沒有留下是什麼記憶。

方興未艾的新品牌藉助數字技術展開的品牌營銷可謂來勢兇猛,作為老品牌的加多寶,如果再不真正「瘋狂」一把,恐怕就真的就老到「走不動道」了!

從曖昧到激情,路還長著呢!

(坐診醫生:錢蔚、馬思蕊、李詩煜、馬思蕊)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