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搭全口咬合治疗 一扫颞颚关节痛阴霾
▲牙医师林克承表示,心脏病患者是牙科治疗的高风险群,所以拟定治疗计划时特别与张先生的心脏科医师沟通可否停药进行牙周病治疗及植牙。(图/林克承医师提供)

50多岁张姓台商,因为颞颚关节疼痛至牙医求诊,并自诉长期牙周病,导致上下后排臼齿掉了8颗,造成咬合高度降低且牙床变窄,原本前排牙齿用来咬面条,但因为后面缺牙,而必须承担咀嚼角色,长期下来暴牙严重,上下排前牙外暴,活像电影里的牙擦苏。目前透过结合牙周病与全口咬合治疗,摆脱偏头痛、颞颚关节疼痛等困扰。

张先生看到媒体报导牙周病会引发心脏疾病,想到自己因为心肌梗塞而晕倒,急救后装了心脏支架,担心牙周病会让心脏问题雪上加霜,变成二尖瓣脱垂高风险族群,于是下定决心寻求牙科医师协助,接受完整治疗。

牙医师林克承表示,心脏病患者是牙科治疗的高风险群,所以拟定治疗计划时特别与张先生的心脏科医师沟通可否停药进行牙周病治疗及植牙。在治疗技术部分,考量患者须避免出血,于是选择水雷射治疗牙周病,配合手术导引板,不需切开牙龈,甚至无须缝合,大幅降低手术风险。

对张先生来说,扣除仅剩的8颗牙齿,至少必须再植20颗牙齿,为降低因为停药带来的心脏病风险,手术过程采用「自体细胞活化术」以促进伤口愈合。术后隔天伤口无疼痛感,经心脏科医师确认后即恢复用药,张先生不用担心心脏支架问题,且摆脱颞颚关节疼痛,也不必含著咬合板睡觉。

林克承指出,类似因后排缺牙导致前牙外暴、颞颚关节痛的个案不在少数。许多人以为口腔后面缺牙没有关系,但牙齿每隔一段时间会产生向前推力,后排缺牙会让推力失去制衡,导致前牙外凸,造成咬合不良,长期下来,除了改变脸型,还可能导致颞颚关节疼痛、偏头痛。

林克承医师进一步解释,一旦后牙缺牙,原本后牙咀嚼食物的任务交到了前牙身上,但前牙结构只设计用来切断食物,如:面条、吐司等,若是用来咀嚼,前牙问题恐恶化。由此可知,缺牙治疗与咬合重建是一体两面,且缺一不可。

牙周病缺牙千万不要以为补上植牙就没事,还要考虑咬合矫正,才不会植牙后感觉卡卡的,影响进食,甚至引发颞颚关节疼痛,严重妨碍睡眠及工作。林克承医师提醒,医学研究已证实牙周病与心脏病发生明显相关,如今牙科技术相当进步,过去被当成牙科高风险群的心血管病人,也能安全无虞接受完整的牙周病及全口重建治疗,建议有心脏问题的牙周病患者,及早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