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已经习惯夜猫作息,总是不自觉在半夜看著Facebook,Instagram, PTT, Youtuber,9Gag这些社群网站

不小心就到了3-4点或天亮才睡著

昨天接医院白班跟小夜 Double Shift,本来就没睡饱加上连续16小时

回到家依旧摸到3点才睡

虽然心灵不累 但身体上是有点懒洋洋的

 

接到Agency打来说今天小夜班取消,本来应该要有点烦

但莫名的开心  有种松一口气的感觉

 

加上今天雪梨的阳光好温暖

耀眼的让泳池的水都闪闪发亮,配上旁边国家公园这一望无际辽阔的山景

让我心胸都开阔起来

终于把前几日的闷气一口吐光

来澳洲后不管是临床或是其他工作,英文能力以及做事态度跟技术一向都是被肯定

但反而是身边亲近的人,总是用著高标准

前天又被讲说来澳洲两年怎么口音都没有进步,没有澳洲腔

以前这种话我都听听就算, 当时也都还陆续准备考试所以也会补强

但最近冷静下来想想

"口音" 这种东西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台湾对ABC或是英文发音很像Native speaker的人总是多加赞美?

这是否也是一种歧视?

在台湾我们很佩服一些长大才学英文 去国外游学个几个月发音就像外国人的那种

他们的确也许下功夫,但很多人光有腔调,用词跟文法烂的一蹋糊涂乱七八糟

又或者是他们也许在日常对话很道地,会很多单字

但当主题提升高度,讨论到政治,经济,环境,文化,医学,科技等类似新闻程度时

就什么都不会

这样的人到底英文好不好?

口音这种东西就我在澳洲身边的人来说

如果国小就来的会比较容易维持澳洲腔

但国中来的通常除非刻意,不然英文腔可以很轻易听出不是本地人

 

 

尤其英澳腔是种夸张式的英文

英文美语本身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情绪表达就比我们台湾人说中文平

有点像是中国人的中文  会比较有强烈的高低

美语发音清楚类似我们台湾的中文

英澳则是看那个人是都市还是乡村会带有不同程度的落差

但一个单字 在来自不同国家的英文Native speaker身上是会出现不同发音的

来个比较极端的英国腔影片,应该蛮多人看过挺好笑的,英国乡下人讲话会这样

有点类似我们说的台湾国语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XCIH9dstqs

还有之前台湾节目发过的: 台湾人不懂英国的英文?    ←很好笑的讨论

美国人自己也说他们的美语跟英文真的很不一样

高低起伏就差很多~~看看影片自己洗一下耳朵吧  哈哈

 

在台湾学英文的人刚开始接触BBC或英澳英文会觉得耳朵有业障

很多台湾人在澳洲都会被讲是美式发音

我在医院也常被病人发现,问我是否在美国念书? 还是哪里学的英文

 

台湾还有种好笑的世界观

白人=说英文

非亚洲的外国人=说英文

 

 我觉得我很幸运我当海外护理师的第一站是在澳洲的雪梨 

这个文化大熔炉跟大城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护理师

澳洲有歧视  一定有  但他们的歧视是比较无伤大雅的

人们不会介意挂在嘴边  因为比较是当成玩笑式的

而非美国那种需要立法禁止  来自于族群对立下产生的歧视

澳洲比较算是觉得很有趣 会拿不同文化出来开玩笑的那种

当你觉得被冒犯了你可以随时提出来,人们很愿意讨论或是道歉

恶意的歧视 丢东西 或攻击可能有,但我没遇过

 

 

 

第一次在澳洲还没开始当护理师

只是在护理之家工作时,或是进医院当传送时

同事都是来自不同国家

英文的口音都不一样,西班牙,墨西哥,非洲,香港,澳洲,英国

到后来法国,义大利,菲律宾,柬埔寨,日本,韩国,印度,泰国,苏格兰,中国, 纽西兰等...数不清

交班的时候口音会是一个问题,一开始觉得印度最挑战

英文在India类似他们母语,但他们的腔调会很多卷舌,而且语速很快

但时间久了发现现在对各种腔调其实都还可以抓个7-8成

 

重点是,在我遇过的成千上百的人之中

我重来没有遇过谁会努力改掉他们自己国家的口音,去换成澳洲发音

但是台湾! 就是台湾人

很喜欢歧视自己,要求自己讲话要有美音 英音 或澳音

好像会那个腔调就很高人一等

但有没有人认真想过, 澳洲有多少英国人移民过来

这些移民者在澳洲住了几10年, 我们还是可以轻易地听出他是澳洲还是英国人

从用字到发音到日常饮食生活习惯  都可以窥知一二

 

 

『发音, 其实也是种文化的传承』

 

 

 

 

 

坦白说  被熟识的人当面指说发音不好, 是很伤人的

尤其对方母语是英文

 

但我很庆幸有身边来自澳洲, 纽西兰跟非洲的好友 以及澳洲的台湾好友群的支持

和很多当地澳洲病人给我的回馈一向都是我的英文很好,说明很清楚

沟通没有障碍, 澳洲这个国家很欢迎像我这样的RN来工 作

 

加上过去大大小小英文考试中口说一向是我强项

我才有办法不被这样的批评打倒

 

可是在这几天的沈思中

我也学得自己的态度很重要

是什么让我对这些长辈,或是身边这些要求高的人的意见照单全收?

很多时候有些人就是爱批评, 在他们心目中没有一件事情值得被鼓励

每件事情永远都有改进的空间

这种人也许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逼你去成长

但大多时候,这种人的态度其实是因为他们长期用这种上对下的方式

压低别人去提高自己

真正希望你进步的人,不会用这种打击你的方式

真正希望你进步的人,会在提出意见后也帮你想办法去改变

只会批评没有建设的人, 请踢出自己的生活圈

不要把自己美好的生活搞得乌烟瘴气

 

而要怎样养成足够的自信心去肯定自己  或是去改进自己

则是要从对自己的认知开始

常常去挑战不同的事物 了解自己的长短处 优缺点

挫折真的让人成长, 『放下自尊心』这五个字用说的很难做到

只有当你真的去尝试新事物后, 跳出舒适圈后, 那些新环境跟新朋友会教会你

 

所以调整好心态后, 我决定不再放在心上

不要跟这个人太多的互动, 也再也不要好心的主动聊天

但我也同时了解住在这个国家,尽管中文使用率高很方便

但把我的英文持续进步也是我的义务与责任

英文不仅是一个拓展社交,帮助融入当地文化的工具

它也是一个很好的武器去用来保护自己

 

『我以我的美式台湾腔为荣』

 

 

今天竟然放假了,那就晒晒太阳, 吃吃自制早餐  

懒懒瘫在沙发上看电视,玩电脑,跟朋友聊天

觉得多看电视对英文帮助很大 尤其看新闻

因为要是有特别的案件隔天上班就可以当成跟同事闲聊的话题

例如最近的美国总统大选辩论, 保险公司或银行选择, 哪州出现天灾等

或是看看电影打发时间, 配上自制奶昔 (巧克力冰干冰淇淋配牛奶)  超棒

 

昨晚的病房上了神经内科病房跟 综合老人科

大多住安养院因跌倒转入医院或是中风,意识情况改变, UTI转urosepsis并电解质失衡或心血管Heart attack的病人

但诊断通常相对简单理解, 过去病史相对复杂

有个有趣的CASE

81岁奶奶: Dx: Inc Confusion, Acopia (Social admmission), >Dec GCS

Hx:IHD, ?vas dementia, asthma,hysterectomy+oopherectomy, bil TKR

比较吸引我的是Acopia这单字  病人的家属非医及护, 或是Physio 

所以她懂很多医学检查 身评等,是个可以走来走去 GCS15的病人

白班出现过Drama 于是Call 了 RRT "rapid response team" 急救小组

台湾各大医院都有自己的急救小组通常由ICU+ED医师护理师组成

但检查没事,我们班内出现胸痛, 肌肉突然无力, 眼睛无法张开

主诉喘跟感觉terrible  用技巧把她移回床上后确认生命征象稳定且肌肉张力正常

先给nasal prong 2L, 减少被盖 后请医师过来

医师检查时病人仍然表示眼睛张不开, 说话开始含糊且很慢

GCS: EcV4M6

pupil size and light reflex 正常

神经学检查她说手无法出力,脚无法上抬

医师也拿她没办法,因为这样所有检查都无法进行

尤其明知道病人是清醒时去做pain pinch会过头(压胸骨),除非很确定类似昏迷瞻望病人再做

 

所以这时我介入, 先安抚病人表示我了解她很累,那我们先暂停检查

告诉她为了要让她舒服点,她现在的姿势已经滑下床头

我们需要把她往上挪

请她先弯曲双脚等下一起推 → 这时病人可弯曲双脚 MP:4/5

要求她手抓床栏比较好往上推→她照做 Ec V5  "M6" →MP:5/5

接著我表示他可以握医师的手 让医师拉她往上→ 医师可测试握力

后来一起往上 (重点没往上多少,但从头到尾测试才是目的)

但也因为这样的状况至少可以安心

根据病人本身心脏疾病有放stent

所以最后还是再次做了ECG+抽Troponin-I

 

后续班内观察病人呈现悲伤跟本来可以自己去厕所变失禁

但OBS都还是稳定  等待继续追踪

 

我个人觉得是Dementia发作早期

呈现失去自我控制以及seeking family atension

 

不过后续就不知道了

毕竟下回不知何时回这病房

 

分享的原因只是觉得临床有很多事情是需要临场反应的

就像很多人常常以为护理师都是发药打针

跟看护或是其他护佐有什么不同

但我们自己知道

每个看似无心的话语下  都含有过去学习的评估知识以及护理思考

加上难得临床看到这种特殊的Case

毕竟我不常接触老人

所以就写下来当作纪念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