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呢,孩子现在正处于对什么都好奇的时段,前阵子看汪汪队,有一集讲到一个小屋里面有鬼,狗狗去救援,她就记著了,现在不敢一个人进内屋,我让她去拿东西以前跑的很快就去了,现在第一反应是,妈妈屋里有鬼咬我怎么办,尽管已经跟她解释过过很多遍了,也手拉手陪她把屋子每个角落都看过了,但是下次让她拿东西还是个死循环,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跟一个两岁多的娃去交流这些,就算不让看电视,也避免不了这些,总想著等她大些,理解能力多些的时候再让她接触这些,因为小时候某些事情的原因,我个人是很避讳鬼神之类的,尽量不想 不去接触 ,所以下意识的也不想孩子去接触。

至于孩子的爸爸,在外地上班,这些事情我也不想去叨扰他,我把孩子护的太紧了我知道,我想给她最好的,我不想她收到一点伤害,我也知道孩子需要自己成长,一步步的远离我,过自己的生活,但是我现在真的放不开手。

我拒绝公公带孩子去上坟,是强势了些,也没考虑到公公的感受和想法,更没有考虑到清明节的意义,


我带我闺女去的啊。一岁开始年年去。过年及清明。

一开始是去她不认识的亲人那烧个纸,磕个头。跟她讲讲祭祀的意义,无非就是怀念亲人寄托哀思。然后顺便踏个青。

后来老公奶奶去世了,她每次去知道那里是太太,也挺认真的。有时候也会很想念太太,会哭一把。

后来长大了,六岁多的时候去了一次周总理童年读书处,回家念念不忘,要给总理烧纸,担心总理没有钱用。

我个人觉得,这跟封建迷信啥的都没有关系,无非就是寄托情感表达追念的一种方法。就看成人怎么理解了啊。至于死亡,生而为人,生离死别总要面对的,买点相关的绘本,带孩子读读看看。我一直跟闺女说书本里可以找到一切问题的答案。我从来不跟她回避生死的问题。

《寻梦环游记》也带她看过,我觉得挺好。

不想去也可以理解,跟老人好好沟通就是了。

家务事,立场不同,思考问题方式方法不同,哪有什么对错可言。不想去,就开动脑筋去ti避免这个事发生或者说服所有人。


是不是太敏感?我家娃能走路之后,扫墓都带著他的

农村的坟地,城市的公墓都去过,烧纸磕头放鞭炮献花。。。这不是很正常的操作么


补充在前面,我没想到争议还挺大。

可能有些朋友基本没有见识过别处相关风俗,或者只在文学作品里了解过,对于我这种非常不严谨的随手一写的内容就会有点莫名其妙。

还有一种朋友坚定的觉得是我在迷信,我对于风俗、迷信、仪式、地方讲究的一切解释都认为是我所信奉的内容,当然这也怪我表达不清,让你们误会了。请明白,阐释、解释,不等于相信,信奉。

第三种知乎朋友我就不可理解了,关我公公什么事啊,我家长这风气我压根不会遇到这种困扰,怎么我文中唯一提到的「公公」是「你公公」,也就是题主的公公,和我没关系OK,我不过在代入个人情境做出表达而已。当然,继续是我的问题,毕竟我没按发表论文的要求去写,不过即使是那样,有朋友评论「说一大堆重点是什么都不知道」也是我写作不佳逻辑不好的缘故。

那句话怎么说的?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大家有各抒己见的权利,我也有为自己辩白几句的机会吧。以下。

一,我不迷信,迷信和我挂不上钩,我愿意了解那些知识和文化,因为他们那套逻辑自有其有趣之处,但不代表我认可那一套,也不代表我会将其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二,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姑姑姨姨舅舅是亲人,婆家的老人也是亲人,一些人大概只看到了我文末表达的愿望是去祭拜姥姥姥爷,怎么看不到我拉出来批判的祭拜方式是在说我姑姑们祭拜我爷爷奶奶呢?我跟他们一样一样的亲,但就是因为祭拜地点和方式的差别,成为我能否带孩子去看望的理由之一。仅此而已,别想再多。

三,婆家子孙有矛盾,所以上坟闹架也有发生过。这属于「我不好对孩子解释」的范畴之一。但婆家本身也不会要求我带孩子去,所以没啥好说的,我们很和谐,在这儿为了个臆想的事儿搞得出来婆媳矛盾、自家人外人的,也是哭笑不得。

四,我孩子是两岁,就按题主问题来说,我们讨论的是「不到三岁」的孩子,不是五六七八九十岁,不管是墓地和坟头一般都在城外的山上或者郊外(我这里),而且一定要在上午,那么天气状况、吃喝拉撒睡闹、清明堵车人员安全的诸多问题都必须考虑进去,如果我真的能见到故去的亲人,才值当我在清明节顶著这么多麻烦带孩子去一趟。不然,心中有念,何必拘于形式。

原答案:

我孩子两岁多,我不带她去上坟,原因如下,仅供参考。

第一,麻烦,我不懒得为这事费口舌。迷信风俗在这里放著,大多数默认孩子是不该去的,偶有你公公这样的人倾向于让去,我都不用开口就会被人否决。而我如果要去,要有很多句话等著和晓得这件事的人解释,例同穿黑色婚纱举行婚礼吧,不在意,但是不想解释。

第二,为孩子解释这事确实令人头大。我十分理解某个回答里的妈妈,只是她三言两语没让大家理解罢了。我想说,各家具体祭拜行为不一样,并不会是电视剧里「大家去静静的坐一坐」那种唯美镜头。

比如我姨妈舅舅们去祭拜我的姥姥姥爷,流程是擦拭墓碑、摆好鲜花和食物、燃蜡烛烧纸钱上香磕头,此处伴有比较静默的哭泣流泪,然后大家起身一边分享食物(也就是刚刚的贡品,都是从前阖家团聚爱吃的东西,买来或者新做好的)一起说笑,最后再收拾完清理干净离开。

我姑姑们去给我爷爷奶奶上坟,则是在山上,姑姑们敞开装食物的塑料袋,烧纸钱伴随跪下哭(真心悲伤+不哭出声会对逝者产生不好影响的心理),哭完拿石头压住塑料袋以防食物被破坏或者偷吃,然后离开。

我婆家的上坟大致在上述两种之间,稍有独特之处在于人员方面行为步骤不太整齐划一。

我可以告诉孩子这些都是怀念亲友的方式,但真的不好向孩子解释同一件事,发生在不同家庭、不同人身上具体的展现方式和原因,这就像家庭矛盾需要避免孩子接触和参与一样,是她非常难以理解、我也没法解释清楚的。

其实我倒是愿意带孩子去祭拜我的姥姥姥爷的,一家人和谐,墓地条件好,气氛也不错,尤其清明时节,风光也很好,当做有意义的扫墓加春游非常不错。但是不好解释,为避免麻烦我需要向婆家隐瞒此事,到了墓地碰到其他路人会指指点点,对方心里还不知道磨叨怎样关乎孩子无心但难听的诅咒一类……这都是我不想去承受的。当然了,首先我姨妈舅舅这边就会有人先举起迷信大旗否决我的提议,所以我自打有孩子之后就没有再去看过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包括我爷爷奶奶后来下葬入土,但也出席过婆家老人的葬礼,这些都是挺无奈的事情。

我也想过带孩子偷偷去,就和我俩去趟公园那样,带束花,不带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擦擦墓碑,告诉她这里有妈妈的亲人,和她说说相关的往事,她会问什么我也可以回应。但是挺远呀,开车过去时间不短呢,下车后在陵园里步行又是一长段距离,有什么天气状况、孩子睡眠状况等确实也不如家附近好把控,很不方便独自走一趟。等她再大点会去的。


前几天清明节给爷爷奶奶上坟的时候,旁边不远处一个墓地位有一个年轻的爸爸带著一个大概4.5岁的小女孩。就听爸爸跟孩子说,这里面的人是爸爸的奶奶,也就是你的太奶奶,你太奶奶在你出生前就离开了我们,她一手辛辛苦苦带大了你的爷爷还有二爷爷,姑奶奶他们,现在她累了就在这里休息……

中国人一直讲究血脉相传,讲究传承。对于逝去的亲人我们也会虔诚的认为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会继续护佑著家族。所以才有了清明节这个节日,真是不知道,题主在害怕些什么?如果你百年之后你的子孙们没到祭扫的日子却以为孩子好为理由不去,你觉得对吗


我告诉你。如果是你信鬼神的原因,带不带孩子去都一样,因为到处都飘著孤魂野鬼,你家底下那块地,不知道几万几千年死了多少人埋在你家地底下,说不定你家每个房间都住了鬼。特别是半夜十二点,阳气最弱阴气最重的时候,你睡著了,住你家的小鬼们可是最欢实的时候了,小鬼们说不定会和你家小孩玩耍,当然住你家也可能有厉鬼。

祭祀扫墓,无非就是寄托对过去先祖的思念,一个念想而已。寄希望于死去的人保你发财保你平安,那是扯淡,自己作死即使真的有鬼神,菩萨如来佛祖都保不了你。

我是无神论者,你只有靠你自己把生活过舒适把生活质量提高。

当然如果不是因为相信鬼神的原因不带小孩去扫墓,那你应该好好地去沟通,用方法去解决。处不好关系,大家都不舒服。


上坟跟鬼有什么关系?那么小的孩子哪里知道坟里是什么?不要给孩子灌输人死了就变成鬼这种思想,退一万步来说,那是你的亲人,就算是鬼,也不会来害子孙后代啊不是吗?那还有什么好怕的。

不过孩子小确实有点不方便需要有人专门看著。注意安全就行了,这种事还要纠结,知乎都跟天涯的婆媳关系板块差不多了!

不要再给我推荐这种问题了!


从孩子两岁多开始,我们每年清明都要回老家给孩子爷爷上坟。

二百多公里,一家三口骑著摩托带著狗。

她能理解习俗和对逝者的怀念,同时,也讨论,这么多年过去了,尸体都该白骨化了

,人死是灵魂不灭还是永存呢?那去祭祀的意义,是活人的缅怀。

她也问我死后的世界是怎样的?抖了个机灵「没死过,不清楚」

更多的是游山玩水的欢乐!

所以,我认为没什么不合适的。

如果迷信,那有逝者对孩子的守护。

不迷信的话更没什么不合适了,就是习俗。还是个出游踏青的好机会啊!


去或不去都是很正常的事,没必要纠结也没必要看得太重,只是不去这个拒绝的方式别太生硬,其实是活著的人在乎这件事。

我小时候,若是天气好,我妈会主动要我做好准备陪爷爷去,要我多给爷爷帮点忙多学著点;如果天气不好,我妈会提早布置点任务给我,比如帮爷爷奶奶洗点衣服袜子之类的,爷爷也不会强要我去,去了回来搬凳子坐我旁边乐呵呵的看我费力的搓揉著。

我家族坟地离家不近,又满是荆棘。跟著爷爷去想著的是今天又帮了爷爷的忙,回去奶奶可能又要夸我。额外好处是家族修族谱时,别家对超三代的祖宗搞不清,我可以清楚的列出七八代人的生平,这得多亏上坟时爷爷多次的念叨。

所以既使不让孩子去,也多考虑一下老人感受,人老了对有些东西比较在意。


孩子那么小很容易沾到东西啊,谁家会带小孩子上坟,清明节我妈都不让我去烧纸,因为我身体不好。你拒绝得没错。


上什么坟,我家的老人都是死了烧了撒长江里的,每天过江就是上坟,还特意去上坟,累不累,再说三岁小孩知道啥,上什么坟上炕都费劲


这个事情的本质是什么呢?

是题主到底是拒绝孩子「上坟」,还是拒绝孩子「给男方上坟」。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有权利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教育方式,认为孩子应该上坟或不应该上坟,都没错。因此,在孩子是否应该上坟问题上纠结,没有意义。

真正的问题是,题主在这里有没有双标。

如果孩子的爷爷提出上坟题主拒绝,而孩子的外公提出上坟题主不拒绝,那么说明题主在意的不是孩子的教育问题,而是男女方谁更重要的问题。

所以题主啊,你可以想一想,如果你爸提出带孩子上坟,你会拒绝吗?

这么一想,答案就出来了。

当然,答案也只有你自己知道。


可能因为你和你老公家族那边关系并没有那么好,你潜意识可能觉得去祭拜他们祖先是没必要的、或者你还有点迷信。

如果说,我有一个已经去世的、很好很好的亲人,我是愿意带著孩子去祭拜、嘱托、说说话的。

不知道题主哪里人,有些地方的宗族观念比较重,有些看得淡。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这件事没对错,家风使然


错了!

我老家的风俗,亲戚去世这种或者祭拜这种事情一般不主动带小娃娃过去,怕阴气对孩子不好。当然家里面老人去世那属于无法选择的不算。

既然这样为什么说错了,因为在我看来,夫妻双方婚后与原生家庭的交流尤其是拒绝性的交流最好交给亲生的那一方。 因为你不知道公公是怎么想的?风俗怎么样?让老公去交流能知道事情的必要性有多强烈。

从另一方面说,中国毕竟还是属于父系的多一些,拜祭父系那一方的祖先属于孩子的传统道德和义务,有助于孩子理解他从哪里来这个问题,理解中国的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核。拜祭母系的算什么呢?如果孩子是拜祭外公外婆还好,拜祭更长一辈的在传统文化上说不通的。另外在某些地方,这样拜祭还可能引发纠纷,因为母系那边有人上坟,外孙一类的去拜祭是在骂他们做的不够好吗?


去吧,如果太爷爷保护他,他就不怕鬼了。


坐标魔都…墓地价格贼贵,还买不到好的

其实我一直很好奇一件事情…等我们父母这一代过世了,我们有多少人会去祭拜祖父母那一辈?以后怎么办?

我几年前就把这个问题抛给了我伯伯叔叔小姨大婶…然后发现我那群兄弟姐妹甚至找不到祖父母辈的墓地…其实我也好像不怎么找得到…

所以我真觉得…买个小房子,放全家族的骨灰盒蛮好…科技发达了,我就把自己的骨灰做成钻石和首饰


巧了,今天下午才带著丫头给我爷爷上坟

原本清明节就该去的,丫头自已闹著要去给曾祖父上坟,也答应了,但是媳妇家里有忌讳,怕沾染什么不干净的东西,想了一下还是尊重媳妇的意见。

没想到前天的时候孩子一大早起来就流眼泪,说自已想去给曾祖父上坟(话说丫头出生的时候,我爷爷都去世10年了),哭得特伤心,那就只有带过去了。

你这个事情其实好解决的,首先吧,不要把上坟跟」鬼「联系起来,之前一直忽悠丫头的是,人去世之后,会上天一直默默的守护自已的亲人和晚辈——这个真没办法,现在的孩子懂事早,如果不这么忽悠,怕她接受不了死亡这么残酷的事。

潜移默化之下,去世的长辈在孩子的心目中就不再是冷冰冰的」鬼「,而是和蔼可亲的」守护者「和亲人。

另外,既然你的孩子已经接触了」鬼「这个概念,其实就意味著你以后可以向她灌输什么是」鬼「了,注意下解释方法和方式就行,让小孩子容易理解能做到的。

至于你公公那边,完全可以明说你的担忧,并且提出解决办法:1、等孩子再大点,解释为什么人会害怕鬼。2、将逝世的亲人以守护的形象灌输给孩子。3、让你的公公平时给孩子讲讲那些逝世亲人的往事,尤其是他们对子孙的关爱云云,我相信他会非常乐意的。

孩子才三岁不到,时间过去点,他自已就会把逝去的亲人当做守护,甚至倾听的对象,而不是什么」鬼「,相信到了这个时候,无论是你公公还是你本人,都不会有什么顾忌了。

你这种心态可以理解,我媳妇还是医生呢,照样如此,自已大大咧咧,搁孩子身上就怂了,出了问题想办法解决即可。


这么点的小孩子,还什么都不懂呢,不去就不去吧,去了不还得有人专门照顾她么~

不去就不去了呗~


地处西北,我们这边有12岁以下不上坟的说法


本人女 21岁

迄今为止没有参与过任何祭祀活动

不仅家里去世的人没有祭拜过

邻居朋友去世我家人也从来不让我去

我父母和外公外婆觉得我还小 不能去

我家这种正常吗

你们三岁就去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