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V混动技术作为节油减排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日益严苛的排放要求,由其是我国国六排放法规的推行下,已得到国内大多数OEM的青睐,今天就跟大家聊聊48V混动技术。

48V的出现个人认为主要基于两点因素:

1、汽车电子电气的日益复杂及零部件电动和电控化的趋势,随著整车用电设备的增加及功能的复杂化,12V电气系统已趋于功率输出的极限。

2、节能减排的压力,近年来各国的排放法规已日益严苛,单纯通过提高发动机热效率的技术手段已非常困难和有限。

48V的由来当然也有段历史,期间还出现过36/42V系统,但最终被Pass,关于具体的原因大家可自寻相关资料了解,最终选用48V而不是更高的电压则是因为60V是安全电压,低于60V电压的设备都不需要采取额外的安全防护措施,48V电池的充电电压最高56V已接近60V,因此48V是安全电压下的最高安全等级了。

近段时间以来,由其是国六排放法规推行之际,可以明显感受到OEM对48V混动技术的热情,OEM越来越青睐于48V的原因是对成本和收益的双重考虑和权衡。

首先,48V系统只需对整车做小幅的改造即可集成,而且48V相比高压混动技术不需要额外的保护措施,零部件成本也明显低于高压混动部件,大约是其1/3,但收益却接近高压混动技术的2/3。

其次48V技术相比12V传统车,可获得更舒适的驾驶体验,48V电机扭矩和转速更高,可将发动机短时间内快速拖动至启动的阈值,且通过皮带的柔性连接,没有12V启动时机械介入和退出时的冲击,因此启动更平稳,若你开过12V和48V起停的车,你会发现48V的起停是如此的丝滑顺畅;另外,通过加速助力及扭矩辅助等48V Feature可提高整车起步时的加速性及发动机的性能。

一、48V的系统构成及电气架构

1. 48V的电气架构

48V系统是在保留传统12V电气系统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一套48V电气系统,DC/DC作为中间桥梁来协调两者之间的能量平衡,其中12V电气系统主要满足低负载零部件的能量需求,而48V电气系统则主要为高负载部件供能。

2. 48V的系统构成

对于48V的系统集成是很灵活的,但我们其实接触最多哪怕当前OEM选用最多的系统集成方案就是48V电机、DC/DC和48V电池,实际在48V系统中可增加或采用其他48V部件的集成方案,如48V的油泵、空调压缩机、电动助力转向部件、电动增压器和电加热催化器等部件。

例如奥迪在其A6、A8及SQ7等不同车型上都标配48V轻混技术,不同车型上会有不同的48V系统集成方案。

奥迪A8 BSG P0_48V 系统

视频封面

01:21

奥迪SQ7_48V电子增压器系统

视频封面

03:43

奥迪SQ7-48V防侧倾系统(eAWS)

视频封面

02:03

3. 48V零部件

下面选三个最主要的48V部件聊聊:

3.1 DC/DC

双向DC/DC转换器用于连接48V和12电气网路,其能量可从高压端向低压端传输,对12V网路进行充电,也可从低压侧向高压侧传输,为BSG的起动、助力和回收供电。

3.2 48V电池

其主要为BSG提供电能及制动能量的回收,还可在特定情况下为12V电气网路充电。

3.3 48V电机

提供扭矩输出和制动能量回收功能,如发动机冷机和热机状态下的起动(电机模式)、加速助力(电机模式)、制动能量回收(发电模式)、扭矩辅助(电机模式)

除了上面三大常见的48V部件,还有48V空调压缩机、48V电动增压器(增压无延迟)等部件。

二、48V系统的拓扑

根据48V电机在动力系统中的位置,48V系统的拓扑主要有P0、P1、P2、P3和P4这五种构型,各种构型的详细介绍请参看小编另一篇公众号文章《浅谈混合动力构型(二)》,这里不再详细赘述。

下面选三种典型的48V拓扑结构谈谈。

1. 48V P0构型

48V_P0架构应该是我们最常听到、看到且绝大多数OEM采用的系统集成方案。48V电机取代原发电机位置且通过皮带与发动机集成,因此可在传统12V车上快速布置,且具有成本低、效果显著的特点,在传统12V车基础上增加大约3000多块的成本,即可实现8%~12%的节油率和更优的驾驶性。

在该种拓扑结构下,BSG的工作状态主要有如下几种:

BSG在不同工况下更直观的工作状态可观看小编V分享里的《P0混合动力系统》。

对于48V_P0的系统集成方案,某联可为不同客户提供如下几个Feature的功能:

除了我们熟知的相比12V更舒适的起停、制动能量回收、加速助力、扭矩辅助等功能外,还具有滑行起停的功能。

滑行起停(Coasting):当驾驶员松开油门和制动踏板使车辆处于滑行过程中时,控制系统会断开传动链、切断发动机工作,从而达到节油减排的目的,而在驾驶员重新踩下油门踏板时则会迅速结合传动链,并通过BSG快速启动发动机且实现与变速箱的转速同步,满足驾驶员加速需求。另外一种工况,则是车速较低或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控制系统也会结合传动链,并通过BSG快速启动发动机实现能量的回收。

2. 48V P2构型

下图是大陆和舍弗勒合作开发的第二代48V系统架构,采用P2构型,但依然采用皮带传动,据悉后续新的48V系统将会取消皮带传动。

这其中涉及两个很重要的零部件一个是K0和K1离合器集成模块,另一个则是48V电机和空调压缩机模块,三者之间通过皮带连接最终集成在一起。

在P2构型下,其整车工作模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与48V_P0相比,增加了纯电行驶模式,此外该种构型下,整车在制动能量回收、滑行起停(Coasting)及纯电行驶时的发动机拖拽扭矩都会被消除,因此收益效果会比P0更优,实际的效果对比如下图所示:

3. 48V P0+P3构型

某联的48V二代系统目前就采用的P0+P3构型,大家可通过该篇文章《联合电子新一代48V系统介绍》进行详细了解,这里不再说明。

48V系统收益效果除了与构型有关联外, 48V电机与发动机或变速箱的驱动集成方式也会对其有影响,当前48V电机与发动机或变速箱的驱动集成主要有皮带式、外置法兰式和与变速箱的内部集成式三种,三者在结构、功能影响及收益上的差异如下图所示:

三、各大零部件供应商的48V解决方案

目前主流的零部件供应商都推出了各自的48V系统的解决方案,这其中包括BOSCH、大陆、舍弗勒、法雷奥、德尔福等。

BOSCH的48V系统解决方案

大陆的48V系统解决方案

视频封面

03:06

法雷奥的48V系统解决方案

视频封面

02:05

德尔福的48V系统解决方案

视频封面

05:10

而在48V功能包软体开发方面,目前国内OEM与零部件供应商主要有三种开发模式:

一、EMS软体和48V功能包都由相同供应商供应,在这种情况下,48V作为EMS的一个功能包会一起集成在单个控制器-ECU中。

二、Soft-sharing的方式,48V功能包由OEM自己或者第三方开发,最终集成在EMS供应商中的ECU中。

三、48V功能包及EMS软体都由不同供应商提供,且分别单独集成在各自的控制器中(HCU和ECU)。

四、 总结

个人看法:国内48V系统还是比较热门的,不少OEM的48V车都已陆续批产,后续的铺开仍需要时间和考验,由其是等油耗测试切到WLTC后,会对48V的推广起著关键的作用,但就目前及未来相对较长的时间内,48V仍然是OEM不错的选择。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