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國的整個歷史,獨屬唐宋年間的詩詞最爲耀眼,這個時候所涌現出來的才子佳人,是後面幾個朝代都望塵莫及的,雖說元朝的戲曲,明清的小說,卻不及詩詞所帶來的魅力,其實縱然接下來的幾個朝代也涌現了不少的詩人詞人,卻也難以達到前者那樣的高度。比如元好問,就是一個生錯了時代的詩人,他出生於金代,一個總是被歷史遺忘的王朝。

  那個時候正是三國鼎立的關口,蒙古、金朝、大宋,整個山河破碎,百姓動盪不安,不過元好問出生時卻是含着金湯匙的。公元190年他出生在了太原一個大家族之中,他的祖上歷史能夠追溯到魏孝文帝,從北魏至唐朝還出現過元稹等著名詩人,儘管他出生在了一個家國動盪的年代裏,但是這樣的家族背景,也讓他的幼年過的安穩尊貴。因爲叔父元格家中無子,在元好問7個月的時候便過繼給了叔父。

  隨後他一直就跟着叔父生活,叔叔不僅給了他優越的生活,對他的教育也分外重視。而元好問在幼年時更是聰慧過人,4歲習文,7歲寫詩,自然就被稱爲神童,當時的一位文人王湯臣見過元好問之後,稱讚這個小兒的才華,還專門爲他做了一首詩。14歲的時候成爲了當郝天挺的學生。15歲的他在參加一次筆會時,寫的一首五言詩,更是讓他唯有神童二字能與之相配。

  隨着詩名盛起,元好問也想通過仕途來證明自己的才華,因此這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在16歲的時候,獨自前往太原參加科舉。在途中他無意間遇到了一位捕獵人,獵人用網捕捉了兩隻大雁其中一隻逃走了,但是那隻大雁並沒有飛走,反而是一直哀鳴最後自殺而死,聽完這兩隻大雁的故事,元好問便將它們買了下來,將大雁葬在了河岸邊上,還寫下了這首《摸魚兒·雁丘詞》。

  16歲的少年將旅途中的故事寫成了令人哀婉的愛情詩歌。

  那一句“問世間情爲何物?”也成爲了歲月長河中的千古第一問

  這也成爲了他人生中流傳最廣的一首詩詞。按照他這樣的神童設定,輕易在科舉中折桂,一定不是什麼難事,只可惜他還是被科舉拒之門外。他四次參加科考,均是以落榜告終。儘管應試落榜,不過他對詩詞卻也從來沒有失去過熱忱。

  他參加科考的這幾年裏,也正是元軍大肆侵犯之時,國家正處於最危難時,再加上識途失意,他就寫下了《箕山》、《琴臺》等詩,將他失落之意,但又不失遠大抱負的一面,用詩詞表達了出來,當時的禮部尚書讀過他的這些詩以後,對這樣一位的有才之人格外欣賞。所以在公元1224年,這時候的元好問已經35歲,他終於在趙秉文的舉薦下,以進士身份踏入了仕途,這時候距離他第一次參加科考,已經過去了20年的歲月。

  進入仕途以後的元好問,雖然接下來的識途有些坎坷,但是政績斐然。公元1229年他的母親去世,他要爲亡母守孝,但是他又是南陽縣長,這時候南陽恰逢大旱,他極力上書爲當地百姓求得了免賦稅的政策。雖然後來沒過幾年山河破碎,他也淪爲囚徒,但是他的才華卻收到了元朝的賞識,可是他發誓終不仕元,後來他就隱退山林,專心的修撰了《金史》,68歲的這一年他在隱居之地逝世,在他的墓碑上也只寫了7個字“詩人元好問”。元好問是一個生錯了時代的人,才華和抱負難以展現,但是這個苦難的時代,也造就了唐宋以後一個如此難得又偉大的詩人。

  作者:青樓詩社

  喜歡詩詞文化的朋友,歡迎關注青樓詩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