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奧迪在車圈有一個名號叫作“燈廠”。就跟稱本田爲”發動機廠”、日產爲”沙發廠”一樣,大家已經習慣性把奧迪這個“燈廠”當做褒義詞來理解。

  從實際來看,奧迪這個“燈廠”的名頭確實有其功底所在。1994年,奧迪率先在汽車上使用了氙氣大燈,這也被認爲是奧迪在“燈廠”之路上邁出的第一步。2003年,奧迪率先在A8車型上使用了LED的日間行車燈。2008年,奧迪量產了LED大燈,並搭載在超級跑車R8身上。隨後,奧迪在玩燈這條路上一直戮力前行。

  “玩燈”是趨勢

  燈玩得好,不僅能夠成爲一個被行業所樂道的談資,更爲重要的是,一套優秀的燈具能夠很大程度提升汽車在路面照明條件不好時的行車安全。比如,目前在高端豪華車型上面流行的矩陣式激光大燈,能夠通過傳感器的監測獲得前方路面的光線信息,如果前方無障礙物,則用最強照明模式,讓駕駛者可以看得更遠,爲安全駕駛留出餘量;若前方有車輛或者對向有來車,前大燈照明的燈束能夠控制照明的角度和距離,這樣就能夠在持續照亮前路的同時又不會晃到別人的眼睛,從而確保道路通行的安全。

  不僅是奧迪,其實幾乎所有的車企都會在其高端車型上“玩燈”。比如寶馬的激光大燈,奔馳的多光束LED大燈都已經在行業內闖出了名頭。自主品牌甚至已經在其各類車型的高配版本上普及了全LED大燈。這樣的“燈廠”不止奧迪一家,我們也鼓勵這樣的燈廠越來越多,若能夠做到所有的車型不論高低配都把燈玩到極致,纔是最佳狀態。

  親歷奧迪尾燈“亮瞎雙眼”

  不過在龐大的玩燈隊伍中,奧迪卻是最爲特殊的一個。爲什麼這麼說呢?相信很多駕駛員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在堵車時跟在奧迪車後,不多一會兒,眼睛就被“閃瞎”。

  筆者本人也“有幸”親身體驗了一回。在剛剛過去的清明小長假中,我駕駛車輛進入一段較長的隧道,跟在一輛奧迪A6L身後緩慢蠕動,由於堵車,這輛奧迪頻繁點剎,使得剎車燈相當高頻次的亮起,筆者的眼睛被閃得生生髮痛,也深深感受到被“亮瞎雙眼”到底是個啥滋味了。

  實在沒辦法,筆者被迫變道到旁邊車道。跟在另一輛車後面時,雖然它的剎車燈也頻繁亮起,但至少我的雙眼是“保住”了,不再像跟在奧迪後面時被閃到發痛。再仔細觀察其他車型的剎車燈,幾乎都是柔和不刺眼。

  其實,關於奧迪尾燈刺眼的問題,已不算什麼新鮮事情了。坊間更是流傳着“堵車不跟四個圈”之類的段子,來調侃奧迪尾燈刺眼的情況。而且,奧迪尾燈刺眼不僅引發了調侃,更成爲了一種危害道路安全的潛在威脅。有不少駕駛者因爲被奧迪閃花了眼睛,而出現路怒症。

  過於刺眼的尾燈,

  還能起到安全提醒作用嗎?

  瞭解汽車的都知道,汽車的剎車燈主要作用就是用來提醒後面的駕駛員。因此,其採用了非常顯眼的紅色作爲燈的顏色。在看到紅色亮起之後,後車駕駛員就能夠引起警覺,控制車速並保持安全車距。但是,過於刺眼的奧迪剎車燈還能不能夠起到這樣的作用呢?筆者相信,當後車駕駛員眼睛被閃花,此刻後車駕駛員必然會分心甚至是煩躁,不僅難以確保後車自身的駕駛安全,也難免出現追尾或者其他涉及到第三方的交通事故發生。

  有百年造車經驗的奧迪不可能不明白這樣的道理,爲什麼還要堅持這麼做呢?既然這樣的設計在行車安全中的作用已經到了過猶不及的程度,那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爲了炫技。爲了讓自己的車顯得與衆不同,奧迪選擇了對車輛的尾燈下手,通過這種足以讓其他道路交通參與者更加“印象深刻”的方式,達到自己獲得曝光量的目的。

  說說觀點

  奧迪在玩燈這條路上雖然走得最遠,但也走得最激進。雖然得到了“燈廠”的稱號,但因爲過於晃眼的尾燈,也逐漸讓消費者感到厭煩,也在失去信任。爲什麼奧迪會偏執與此?或許這與奧迪品牌沒有更爲核心的標籤有關。作爲德系三大豪車品牌BBA之一,奧迪不像寶馬擁有操控王的稱號,也不像奔馳能夠把豪華感玩到極致,在機械性能、工業設計方面沒有突出優勢,因此只好在車燈上大做文章。無可厚非,更爲智能的前大燈是行車安全的重要保障,但能夠閃瞎後車駕駛員雙眼的尾燈卻是車中毒瘤,希望奧迪早日意識到這是一個重大的安全隱患並做出改變,畢竟,這對你我他都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