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谈到西游记往往将它与奋斗、创业联系在一起,毕竟整部故事似乎在讲师徒四人怀着共同的梦想,一路经过妖怪们设置的重重磨难,最终达到梦想的终点取得真经的故事。可小编所看到的西游记却是另一重样子,那就是里边蕴藏着诸势力之间复杂的博弈,恰恰这也是西游记最精彩的地方。今日小编就来为大家分析一下泾河龙王为何因“小事而死”,它的死是咎由自取还是几大势力博弈下的必然结果?

  想要理清“魏征斩龙”这件事背后的脉络,必须要了解整件事情中不同登场的人物到底都归属于哪一方势力,我们不妨先来从这泾河龙王说起。在原著中小白龙因为揍了武德星君的宝贝儿子,不得已之下找到自己舅舅泾河龙王这里寻求庇护。虽说小白龙是西海龙王的公子,但他毕竟是一个“白衣”,真被武德星君抓去问罪就算不死也要掉块肉。

  看到自己侄子投奔自己求庇护,泾河龙王还是很够意思的,于是想出一计,那就是就拜托九天应元府给小白龙一个“官办身份”,封他为泾河区域内的龙兵统领,相当于类似“城管”差不多大的官职。别看官位不大,但好歹也是一个正式的“官员”。如此一来,武德星君一来动手前要考虑下“揍官员”的下场。二来即便武德星君真敢动手,官方也有理由插手保护小白龙的安全。而龙兵统领此职务归属于道教的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管辖,换而言之泾河龙王是道教一方,委托的也是道教的关系对小白龙加以护持。而当时的泾河龙王还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八河都总管,负责管理长安城周边的八条河,而当时总共才九条河,可见泾河龙王绝非什么“小河渠”里的小角色,而是有实权的龙王。泾河龙王到这里先告一段落,再来说说当时的大唐。

  当时的大唐一直以道教李耳后裔自居,可见当时的大唐是道教盛行而佛教相对式微。而唐朝庞大的人口基数,却是佛教极为在意眼馋的,怎会甘心把这块“市场”让给道教呢?对道教念念不忘的可不只是佛教,同样还有天庭上的那位玉帝。玉帝对于道教始终存在警惕防范,从每次找帮手,联系的一定是佛祖而非元始天尊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追其原因是因为自从封神榜过后,其实天庭最大的实力并非玉帝一系,而是元始天尊背后的阐教。封神榜的胜出,让阐教无论在天庭还是人间都有做大的趋势,显然玉帝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于是与佛教不约而同的合演了一出戏。

  看来泾河龙王被斩与佛教和天庭那位玉帝脱不开干系,这有何依据呢?先是观音菩萨去长安,引得金鲤鱼跟随。神算袁守城才有了安排渔夫专捉金鲤鱼的桥段,而金鲤鱼可以说是泾河流域中最有潜质化形的“神鱼”,却被袁守城算计下大量捕捞,泾河龙王怎可不气,才有了后来的赌约。与袁守城的赌约赌的是下雨量的多少,却不料被袁守城猜中。可泾河龙王实在咽不下这口气才偷偷篡改了下雨量,违反了天条而被玉帝下旨“斩了”。虽然泾河龙王违反天条可罪不至死,而且孙悟空西天取经途中可是多次请四海龙王“额外降雨”却怎么不见玉帝派人下来问罪呢?可见此处显然是一个“圈套”,等的就是泾河龙王一犯错就见他拿下。

  这个局到这里才刚刚过去一半,最精彩的是安排魏征来负责“斩龙”事宜,其实背后在逼着泾河龙王向李世民求救。当时正所谓天下之大莫非王土,泾河龙王虽然贵为龙王,但其实也是属于李世民的下属,再加上李世民又是魏征的君王,只要李世民下兆不让魏征斩杀龙王,那就真的很可能把龙王救下来。可问题是李世民向来对魏征有些心虚,最后想出一招缠魏征下棋的手段想要拖住魏征,却不料魏征打盹之间梦中斩了龙王。也才有了后边龙王索命,以及超度取经的桥段。

  泾河龙王一除,其实是削弱了道教的实力,这一点令玉帝和佛教都很满意。同时,因为龙王索命一事,李世民开始态度转变,变得亲近佛教一系,于是此事之后佛教才有了超越道教的机会。种种迹象表明,这场戏绝非偶然,而是以佛教、天庭合谋算计道教的结果。从此事中小编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势力之间的争斗不存在谁才是正义的,最终看的只有利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