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中心市区,乌兰察布、晋中、陇南这类主城区另有传统名称的除外。


根据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理解,范围从小到大:

  1. 作为城市概念:中心城区的纯城市化区域。
  2. 作为文化概念:2.1 狭域市认同:包含中心城区,不含母县。

    2.2 县域认同:包含中心城区及母县。(前提是设市之前是老县城,新兴城市不在此列,反而往往更加排斥母县。)

  3. 作为行政区划概念:3.1 作为城市型区划:市辖区部分(只有市辖区是地级市的本体,县为管辖、县级市为代管)3.2 以宪法规定为准:市辖区及县(宪法规定较大的市分为区和县,不包括县级市。)3.3 作为统县政区:包含市辖区、县、县级市的整个地级市范围(地级市可以管辖的最大范围)

解读:

1. 城市是自然形成的居民点,不是行政区划概念。我们平时所指的「去某地」,一般指的是去某个城市。2. 如同县、县级市自身即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有自身的县域认同范围,地级市市区的由于行政区划的划分导致县域认同范围不明显,中心城区之间即使分为两区也不分彼此,而县改区仍然是一个独立单元,母县即使未改区也与中心城区有著历史的纠缠藕断丝连。所以可以以是否包含母县(已改区或未改区)进一步细分为两种情况。所以地级市中心城区的县域认同范围应该以设市之前的母县范围为依据。3. 略。

PS:由于城市化进程过快,作为城市概念的第一种含义也随之扩大,以至于超过了后面的范围。

以苏州市为例:

1. 由于苏州城市范围扩大,此例以八、九年代时期为准。其时苏州城区范围大约为护城河内及阊门、胥门外城西一带,最大范围不超过环城高架。2.1 狭域苏州市为地市合并之前苏州市,大约为今姑苏区除去三个新城的范围。以今日视角也可以认为等同于姑苏区。2.2 原吴县的范围即:姑苏区+虎丘区+工业园区+吴中区+相城区。3.1 今市辖区范围,即在2.2的基础上加上几年前县级市改为区的吴江区。3.2 今苏州市不辖县,此例仍等同于3.1。3.3 今苏州市完整范围,即3.1的基础上再加上昆山、常熟、太仓、张家港四个县级市。

福建在本地说一个地名默认指中心区域。

鼓浪屿人把出鼓浪屿人叫去厦门。

厦门人管去中山路叫去厦门。

厦门岛外管岛内叫厦门。

岛内其他地方把厦门港那片叫厦门。
对于地级市,总体来说是中心城区,但是在这个共感的基础上,还是有强有弱的。甚至还有在同一个市辖区内,郊区乡镇都将自己所在乡镇与市名分开称呼的。比如之前去过怀化市,在鹤城区下辖的黄金镇(与市区隔著一座山)。他们都会说「去怀化」,可见在当地人心中怀化这个地名范围有多么小。

市辖区部


在不知道地级市有代管县级市之前我先想到整个行政区。

在知道地级市下有代管县级市之后,我先想到的是市中心辖区。

府→市,这一级行政区划变迁命名不规范的遗留难题。

正如我们说君士坦丁堡就是君士坦丁堡,而不是如同盲流一样说什么:进城去。


当然是中心城区啊,中国有太多市城区和地级市下属县文化和历史归属完全不同的市了,比如湖南省株洲市,城区是湘语区,而下属县都是赣语区,山西省朔州市,以前就是一个县,突然一下升级成地级市,它管辖的县基本和朔州发展水平差不多甚至更好,突然一下也被朔州管了,但那些地方的人还是想说朔州是那个狭义的朔州城而不是广义的朔州市

举一个特例吧,「吉林」

不清楚的外省人听了一般想到的是吉林省

省内其他地级市的人想到是吉林市整个行政区

吉林市内外五县及四个区郊区的人首先想到的是中心市区


中心城区,而且是以市府或旧市府所在地为基础有些年头的建成区。新修的与老城区连成一片的建成区会不会也算看情况。不与老城区成片的市辖区不算,比如满城。与老城区连成一片的隔壁县城不算,比如上饶。县城与老城区连成一片但刚县改区的看当场脑回路,比如赣县。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