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修例游行过去两周动员大批港人上街,Telegram被视为其中关键。

连续两星期的反修例游行,屡次刷新本港最高游行人数,通讯程式Telegram被视为今次游行的关键。《头条日报》访问多名专家学者,解构Telegram的威力,发现其资讯频道与WhatsApp不同,不限加入人数,其中发放现场核实资讯频道至今近七万人加入,令参与者更易紧贴现场情况。此外,讨论区「连登」更取代facebook发布文宣的功能,更有帖文附上各个Telegram群组连结,包括战术、物资及前线消息等,令积极参与者更易分工。即使Telegram发挥「去中心」的功能,但有学者认为,主流媒体网上直播警方清场及特首回应,网民更可于网上重温,才是激发港人上街的导火线。 

反修例游行过去两星期动员大批港人上街,通讯程式Telegram被视为其中关键。

民间人权阵线连续两个周日发起反修例游行,人数一次比一次多,大会公布分别有一百零三万人及近二百万人参加,远超过○三年「反二十三条」的游行规模。相比过去游行倚赖facebook动员,反修例游行参与者更多通过Telegram收发讯息,令人关注Telegram是否成为游行的助力。

方便成千上万人接收讯息

一三年推出的Telegram标榜即时、免费及安全的功能,港大前法律学院副教授戴耀廷早在一六年发起「雷动计划」时,亦曾以Telegram进行民调及发放选举资讯,惟程式至近两年方受本港年轻人欢迎。资讯保安专家杨和生表示,WhatsApp群组人数上限只有二百多人,Telegram的群组却可容许两万人,加上具有一定匿名性,不少网民都会用来互相通讯。

杨和生续指,Telegram所设的「频道」功能,不设订阅人数上限,方便成千上万的人接收讯息,「由一至数名管理人员操作的频道,虽不容许订阅者讨论或发放讯息,却可让超过二万人接受讯息,甚至将讯息转发。」浸大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助理教授郑炜认同,Telegram在资讯发布上较其他通讯程式方便,群组人数上限较高,吸引示威者使用。其中一个「反送中已核实资讯频道」,截至昨晚有六万八千多人订阅;另一引述传媒机构、局方消息的频道,则有逾一万六千人加入。

有参与者加入Telegram群组,讨论现场物资等情况。

下载人数急升  四日内攀首位

为接收讯息,本港早前更掀起Telegram下载潮。根据应用程式分析机构App Annie的数字,Telegram在全港免费应用程式中,于苹果App Store的下载排名由六月九日的第五十五位,四日内攀至首位。

郑炜分析指,与五年前的占领行动相比,今次游行及集会「大台」角色更薄弱,加上逾两成人无社运经验,故依赖Telegram资讯,「以前大家会定时看大台资讯,听领袖的意见,但今次只有资讯较分散的Telegram群组及频道。」中大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立峰亦指出,占领行动时示威者分成本土派及传统社运两个阵营,更爆发争拗,相反不少反修例游行参加者属政治素人,没有派别之间的包袱,促成更好的合作。

Telegram具一定匿名性,其「频道」功能更不设订阅人数上限。

人多参与  一人一句易「沉底」

六九反修例游行后,政府当晚表明修订案如期恢复二读,引起网民组织集会及「野餐」活动,期间曾讨论反修订活动的Telegram「公海总谷」管理员,被警方以涉嫌串谋公众妨扰罪拘捕。不过,岭大政治学系助理教授袁玮熙认为,「公海」群组人数过万人,一人一句消息容易「沉底」,难以发挥功能。

袁玮熙留意到,六月十二日原定立法会二读前,Telegram陆续出现战术谷、物资谷及救援谷等小群组,发放单一范畴的资讯,但记者及后翻查资料,相关群组目前已关闭。此外,有学生组织,甚至是主流传媒,都有利用Telegram发放即时资讯,更开设专门讨论《逃犯条例》的群组,相关群组近三千人参与,成为媒体收发资讯的新战场。

Telegram之外,学者亦发现讨论区「连登」在今次游行中影响力甚大。袁玮熙直言,facebook的功能不如以往,除了在前期动员参加游行、反修订联署以外,更大的功能是成为转发「连登」帖文的平台。

「连登」帖文整合连结消息

袁玮熙解释,facebook以往负责发布文宣,今次明显被「连登」所取代,「『连登』发挥到连结文化资源的功效,用有创意、讲故事的形式,解释反修例的来龙去脉,吸引很多年轻人观看。」他亦发现,不少人在facebook转发附有Telegram群组连结的「连登」帖文,整合及发放前线消息,「现时前线示威者很理性,要确定消息,才会有所行动。」至于Instagram近年新增的限时动态,亦取代facebook的文宣功能,袁玮熙指,很多港人去游行都会打卡,分享反修订的图文又会加上hashtag(标签),达至「主题标签」的功能。

纵然Telegram及连登最近广受关注,但李立峰认为,不可忽略大众媒体网上直播造成的影响。他指出,过去一星期,媒体争相直播特首林郑月娥回应游行的记者会,以及警方以催泪弹、警棍,甚至是布袋弹等方法驱散示威者,公众除了可以即时接收第一手资讯,直播片段亦可于网上重温,激发不满的市民上街游行。

中大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立峰说,新闻直播的影响仍不可忽视。

群组加密功能不足  网络安全存漏洞

Telegram虽能同时向群组过万人发放讯息,但资讯保安专家指,其群组加密功能不足,网络安全仍存漏洞。

Telegram讯息加密、高度隐私的特性,标榜支援点对点加密传讯、定时删除等功能,惟日前受黑客攻击,怀疑与香港示威有关,令人担心其保安漏洞。资讯保安专家杨和生表示,使用Telegram时,只要将电话号码设定为非公开,再更改用户名称、关闭显示最后上线时间等功能,基本上均可发挥到保密功能。但现时Telegram的群组加密功能仍有不足,存在一定网络保安风险,「当有群组参加者使用不安全网络,有机会让第三方进入,偷看群组对话。」

杨和生指出,坊间早有Signal、Wire等加密功能较好的应用程式,「以Signal为例,所有通讯都预设加密,对话记录在技术上不留痕迹,只有参与对话的人士会看到。」不过他认为,两个应用程式现时只有少数港人使用,难以发挥如Telegram即时向大众发放消息的功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