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要整理这篇心得著实让我头疼了好久,因为太多的细节不知道怎么组织跟记录。睡觉跟喝奶比起来是复杂十倍以上的问题,有非常多小地方需要注意,也是让新手爸妈最累的部份。因为小朋友睡不好的话,基本上爸妈也是不能休息的。因此让小荳荳能睡,的好并且尽快的睡过夜是我们这一对新手爸妈的期望跟目标。很不错的是小荳荳从第二个月开始,可以从晚上10:00睡到隔天早上七点或六点半。有时她半夜会起床一下,但不需要喂奶,只要拍拍她,给他奶嘴就可以再度入睡,而且都没有夜啼不停的情形。这样的模式,比起要在半夜喂奶和抱著安抚的情况实在是好太多了。而且固定的作息可以让我们很好安排活动,容易判断小孩的需求,生活不会因为要照顾小孩儿变动太大。而且最重要的是,据说小朋友长大后会比较容易接受规律的生活,不用等到小孩子一两岁了还需要哄她睡觉。
不过,回想起当小荳荳刚从医院回来时,并不是这么好照顾的。那时候的她对我们来说简直是个神秘的生物(这是我老婆说的),根本无法了解她为何会睡不著,半夜为何一直哭。为了让她好好睡,我们试过抱著摇,唱歌给她听,抱著走来走去,塞奶嘴,躺著一起睡,听音乐…等等很多父母会用的方法,但效果都不是那么好。很多人跟我们说,小孩子就是这样,等她到4 到 6个月就会好了,当爸妈的本来就是要累一点。听到这个,内心小小的靠了一下,要忍受每天晚上都睡不好长达半年!?这哪里是累一点而已,简直是累翻了吧!那时候还夹杂著对喂奶问题,真的是无所适从到了极点,难怪很多新手爸妈有忧郁的倾向。
依照我们的个性,当然不会就放任这些问题蔓延,这时候就是要找寻协助啦。透过辜狗大神和许多专业个书籍(感谢老婆的认真学习),我们才知道睡眠对小孩的重要性以及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对小孩来说有多重要,所以从满月以后,我们就想要实践书的理论。说到书上的理论,基本上我们是倾向以家庭为中心的育儿方式,像是大家熟知的百岁医生和从零岁开始等等,不以小孩的需求为主,而是以家庭的生活规律为主,订出小朋友的日行程,教导她要适应这样的规律,同时满足她的需求。这些理论和方法各有各的好处,也各有各的拥护者。到网路上搜寻就有一大堆的资讯,而我们一开始就是从百岁医生的理论开始实践。不过“代志不系憨人想得那么简单”原本满心希望小荳荳会像是书上讲的那么美好,但却是事与愿违。有太多的执行细则在书上根本是没提到的,像是时间还没到,小朋友就想睡了,或是时间到了,小朋友睡不进去,一直哭,或是睡到一半就醒过来,而时间还没到。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几乎很难在书里面找到答案。

举个例子:以下是小荳荳 1~2 个月时的一日行程,以三个半小时为一个间隔。这时有两场的夜奶(11:30和 03:00)。

活动/开始时间

07:00

0.5 小时

0.5 小时

2.5小时

10:30

0.5 小时

0.5 小时

2.5小时

14:00

0.5 小时

0.5 小时

2.5小时

17:30

0.5 小时

0.5 小时

2.5小时

21:00

0.5 小时

0.5 小时

2.5 小时

11:30

0.5 小时

0小时

3 小时

03:00

0.5 小时

0小时

3 小时


以17:30那一场为例,以行程来看,小荳荳需要从18:30 睡到 21:00,但是通常她睡个30 ~ 40 分钟就醒来哭,以书上的理论就是让她哭,哭一阵子就会睡著。但是,通常都是哭倒快21:00还不停。为了该怎么处理,我们夫妻俩还常常争吵,因为小孩哭对新手父母来说实在是很痛苦。最后,我们还是决定不能完全照书来,因为每个小孩的情况不同,无法适用所有的通则。像我家的小孩被医生警告说不能趴睡,这一点偏偏跟书上说的背道而驰。最后我们订出了三个原则来处理睡觉时哭的问题。

第一:哭的时候不能马上去安抚。至少等5~10分钟。这是因为小孩子的确会有入睡时要哭一下的习惯,这是他们入睡的方法。我们家小荳荳有80%的哭都是这个原因,只要不去打扰她,通常五分钟不到就会睡著了。

第二:安抚只能在婴儿床上进行,不能在睡觉时抱起来摇。除非有特殊情况。像我们在安抚小荳荳时,只会用手拍拍她,或是摸摸她的头,给他奶嘴。绝对不会抱起来安抚。因为抱起来安抚是大哭时用的绝招,不能常用。

第三:要判断哭声的种类。若是紧急的哭声,可以马上去安抚。(所以我们还是学会了分辨哭声)。有些时候,哭声会特别大又急,或是睡到一半时大哭尖叫,这些都是需要马上检查情况,进行安抚的。这些哭的原因不明,通常会大哭不停,也必须要抱著安抚的。而要抱起来的时候必须等哭声的间隔,不能正在哭就抱。

有了这些原则,处理小荳荳哭的问题就不会那么不安了,而且慢慢的因为有照顾到小朋友的需求,她会有安全感,哭的时候也会减少。
不过这些原则只是处理睡觉时哭的问题而已,要让她睡好,进入到好的循环,还有一堆事情要达到。有兴趣的,请看下一集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