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時期除了女性影展和少數電影講座外,對於紀錄片的涉略可能只有前幾年的<看見台灣>。

這次趁著二二八連假,參加了兩天上午場的紀錄片影展,看了四部拍攝手法和內容截然不同的紀錄片,對於紀錄店的刻板印象被打碎外,也扎扎實實的獲得了些什麼。

 

(以下圖片皆翻拍至影展文宣)

2/25(六)

週六的兩場<伊朗全面噤聲>和<英雄的斗篷>都是關於伊朗的紀錄。

<噤聲>主要是反映2013年伊朗總統大選時,電視撥放的新聞報導和評論。伊朗人民於2009年總統大選後,因為選舉嚴重舞弊而群起反抗的「綠色革命」,造成大量群眾死亡,在伊朗人民心中留下傷痕。在紀錄片中,我們跟隨只有現「聲」的受訪者觀點,一同看著他們家裡的電視,聽著伊朗人民對電視節目的評論,各種對社會現況的不滿、對候選人的唾棄、對伊朗現存的政治氛圍充滿不信任。

IMG_6521.JPG

 

「他們不需要把我們關起來,我們就活在名為國家的牢籠裡。」

<噤聲>中提到,當年的綠色革命,堪比中國的六四天安門事件,但因為官方消息的封鎖與對新聞台的控制,人民只能藉由各種社群媒體發聲,利用Youtube、facebook和Twitter向世界放送伊朗政府的惡行(想到太陽花學運),而且只要敗選的候選人就會被執政黨軟禁在家中,使得人民惴慄不安,加上與薪資成長不成比例的通貨膨脹,大家苦不堪言,擔心2013年的總統大選再次淪為一場名為選舉實為作秀的表演,而討論著是否要放棄選舉權。

 

IMG_6522.JPG

<斗篷>則是拍攝一位被大家稱為英雄的大叔,平時做著賣藝的工作,像是表演被車輾過、徒手舉起重物、或是將綑綁於身上的鎖鏈用蠻力弄斷等,在大部分人觀點不算是體面的工作。

全片敘述他因為三年前做的一場夢,讓他相信他被祖先託付去找兩百年前被別人拿走的傳家斗篷,卻不顧家庭小孩,整日賣藝宣傳他的夢。他的妻子憤而上法院請求離婚,兩個兒子則跟隨父親。

有趣的是,導演用了許多對比手法,像是大兒子因為父親的賣藝工作而覺得丟臉,小兒子則因為對父親的崇拜而開始和父親學習賣藝;或是剛開始群眾的熱烈鼓掌給錢,和後來大家開始質疑夢境真實性的情景。

片中拍攝了許多場景批判大叔不切實際的生活方式,像是大叔去請教類似教宗的神職人員解夢,以及表演時一旁觀眾對他的夢境的看法,甚至在醫生宣判他因為長期不當施加壓力在身上,導致脊髓嚴重發炎可能致命,大叔仍舊不改其信念,甚至要將他的使命傳承給後代去完成。不只揭露父權思想的矛盾,也讓我們同情大叔不停尋找眾人認同的過程。

 

2/26(日)

週日的兩場<謂語與罌粟花>和<貓狗、家畜、生魚片>,乍看之下似乎無關連,但其實都有著對教育的探討。

<謂語>是講述法國某個小鎮,因為多是來自不同國家的家庭組成,使得當地一間小學的五位教師面臨教學的窘境,甚至在一開始懷抱的熱情和希望,最終被消磨殆盡。

IMG_6523.JPG

「我變得不相信因材施教了,不論我多麼用心地給予偏差兒童個別加強課程,始終都沒有成效。」

「在這裡的家長都不教罌粟花,那我教他們謂語做什麼?」

片中充分顯露家庭功能失衡、以及各種校園暴力底下,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微妙關係。

這部片雖然討論著嚴肅的教育問題,卻是用半動畫的手法呈現,學生的臉孔似乎是為了保護兒童而做了漫畫般的後製,一些場景則利用像是教科書中的天平、顯微鏡等手繪方式敘述,加上各種剪貼效果,形成非常有趣生動的紀錄片,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IMG_6524.JPG

 

<生魚片>則是一部描述菲律賓少年的日常故事,因為母親工作緣故,他輾轉於不同農場,無法順利完成小學學業。他在橡膠農場從事勞力工作,不僅要餵食豬雞等家畜,還要出海捕魚,每天巡視橡膠園汲取樹液,身上的汗水濕了又乾乾了又濕,一天換洗好幾次衣服。為了喜歡的女生而替他摘取牡蠣,卻因為未完成工作而無法一同前去參加社區型舞會。

影片揭示了菲律賓的貧困,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舞會上的烤乳豬,牠身上的肋骨清晰可見,肥肉少的可憐;少年的衣褲也破損不堪,唯一擁有的手機是他平常和家人聯繫的工具,偶爾拿來自拍娛樂。

 

四部紀錄片不僅是紀錄當代世界的角落,更讓觀眾更了解其他人們的生活。

或許總統大選仍舊會有舞弊、人們依舊做著白日夢、老師還是對學生束手無策、童工持續做著勞力活而無法溫飽,但至少能在觀眾心底留下些餘波,思考我們的生活是多麼多彩,以及反思這些事件為我們帶來的影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