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屆應屆畢業生,學校屬於「五院四系」,在律所求職時走過一些彎路,也總結了幾點自己的看法,下面著重講述。

我從18年4月份開始備考首屆法考,18年9月和10月分別參考了法考客觀題和主觀題,10月後,我就開始找律所實習。很多人對此有兩個疑問,一是法考成績還沒出就找實習是否不太合適;二是為什麼不直接找律所入職而要實習?原因如下:一是法考成績沒出並不影響找工作,只要你的面試表現能夠讓律所合伙人認為你有能力通過即可,不過一般要求已過客觀題。先把位置給佔了,過了更好,沒過律所一般不會因此辭退你,大不了邊工作邊備考一年,而且如果你覺得不適應,完全可以辭職備考,總之主動權在自己手裡。二是任何一個律所只有去裡面待幾個月體驗一下才知道是否適合自己,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律所的名氣是其次。三是實習找的律所一般比求職的要好,往往好一點的律所才會招實習生,而且不是所有律所都能負擔實習生的補貼,不過要注意找留用類的實習。如果是非留用類的實習,那麼要注意律所的名氣,名氣大的,簡歷上也會更惹人注目。非留用類的實習要注意在實習的時候找工作,不要錯過秋招後期,這是律所招聘的集中期,大概在10月底11月份,所以非留用類的實習以3個月為佳。四是真切體驗律師生活了解律師行業有利於規劃自己的職業方向。是否選擇做律師,做哪個方向的,這個時候,心裡會有點底。

在找律所時,有幾個問題需要想清楚。

1.想找公司制的律所還是合夥制的律所

說一下二者的區別。公司制的律所團隊辦案,處理案件有一套規範的流程,整合律所資源集中辦案。這類律所通常不缺案子,有專門的人負責案源問題,裡面的人分為合伙人、授薪律師、實習律師、律師助理。除了合伙人,其他人都是拿工資的,隨著級別遞增,工資相應增加。公司制的律所給新人開出的工資相比合夥制律所要高,基本能保障生活。對於新人來說,度過拿證前的困難時期比較合適,但是拿到律師證後,授薪律師的工資增幅不大,大部分辦案所得都給了律所,個人得到的不多。合夥制律所各個律師單打獨鬥,各自找案子辦案子,絕大部分辦案酬勞歸自己。律助的工資是帶你的合伙人開,基本上合伙人就是律師助理的老闆,所以合夥制的律所律助的工資普遍較低。如果度過了前期的困難期,有一定的客戶資源,那麼後面的路相對就好走一些,收入會比公司制律所的授薪律師高。二者還有一個區別就是資源的共享,公司制律所會定期開展培訓,辦案經驗會製成法律產品,新人來照著流程交付的工作也能大概符合要求,成長較快,而合夥制的律所基本跟著合伙人,合伙人教得多就學得多,合伙人不教只能自己摸索,而且如果早期沒有養成良好的辦案思維,後面需要花教長的時間來糾正。

2.做訴訟還是非訴

訴訟律師主要辦案,需要做的工作包括撰寫基本的法律文書,如起訴狀、代理詞、申請書、辯護詞等;開庭,就是我們在電視劇上看到的法庭對抗,不過通常沒有那麼激烈。對案件足夠的熟悉、進行了大量的法律和案例的檢索等這些庭前準備工作會大大增加開庭的信心。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非訴更多的包括合同審查、出具法律意見書、做法律盡職調查等。它的核心是「規避風險」。非訴容易讓人覺得繁瑣重複,所以怎麼在重複性的工作中不斷提高技能、提高工作效率顯得很重要。非訴很注重法律產品化,將每個類型的工作通常需要的程序進行標準化處理,這樣會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在哪個城市執業

不同的城市法治環境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城市越發達法治化程度越高,辦事越公開和透明。城市越不發達,越有強烈的人情和地方關係。這個時候就要權衡自己的資源和需求,決定自己去哪個區域。

以上就是我粗略總結的幾點,供大家參考。日後有新體會再更新。這些問題想清楚了更好,沒想清楚也不能決定什麼,年輕不怕嘗試,每一筆經驗都是寶貴的財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