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成功签订日开始,内地与香港合拍片(后称作合拍片)如今迎来第十六个年头,从“水土不服”到“万物生”,合拍片已经成为国产电影中不容小觑的中坚力量。



据统计,2016至2018年10月,合拍片共上映73部,年均票房空间约82亿,票房贡献率达18%。2016年合拍片总票房突破110亿,占该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的27%,2016年之后,内地与香港合拍片进入自我调整阶段,票房和产量有所下降,但出现了多部以《捉妖记》《红海行动》《无双》为代表的票房与口碑双丰收的影片,近期影片《反贪风暴4》上映4天票房突破3.5亿的火爆成绩,更是能验证合拍片进入内容为王、良性发展轨道的不二案例。


首先我们迎来一个课题,什么才是/内地与香港合拍片?

 

度娘是这样定义的👇

九十年代中期后内地政府又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合拍片的条例、政策规定,但偏向于香港电影人“协助”内地电影人拍片,这自然不利于合拍片的健康发展。而直到2003年CEPA及其附件陆续签订后,香港电影,尤其是合拍片,步入了一个新时代,并在数年的磨合后如今步入了正轨。


根据CEPA的相关规定,港方主创人员所占比例不受限制,但内地主要演员的比例不得少于影片主要演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对故事发生地无限制,但故事情节或主要人物应与内地有关。 


而实际观众对合拍片的看法却是这样的👇



合拍片配音问题不合胃口,反对加入内地演员,破坏剧情连贯性等等... ...


造成这种认知差异的主因有两点:1. 影片中内地演员比例的硬性规定造成的不和谐;2. 环境的改变让两地观众都觉得不接地气,带来明显的异样感。


于是有人提出了疑问,那何不直接作为港片进入电影市场呢?



正如图示,港片一旦将身份转换,作为合拍片进入市场就会拥有显著优势,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享受国产片待遇,票房分账由13%提升到43%”,并且“不受进口电影的配额限制”,这些政策就像百货店推出了黑色星期五,实在让人难以抗拒,香港影人不得不做出一步步的调整。


1

寻求和谐需要对症下药


前期“中国演员需要达到三分之一“的要求却一度让合拍片处于尴尬的境地,并且成为内地特供合拍片的反面案例,为了化解这一问题,香港影人纷纷在内地开设工作室,感受不同的人文环境、充分获取创作思路,这一趋势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越来越多香港导演的普通话越说越溜了。


不仅如此,陈可辛早在八九年前就将自己的工作室设在北京,体验并融入当地的社会与生活,包括杜琪峰、许鞍华、陈可辛、徐克等在内的大批香港导演“北上” 寻求突破,让香港电影找到新的轨道。内地市场及资金开始逐渐成为香港影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其中,徐克开始再度与保利博纳、上影、中影、光线等机构的深度合作,其事业中心也开始完全转移到内地。而成龙、王家卫、杜琪峰、刘伟强、陈木胜、陈可辛、尔冬升、李仁港等人则一方面坚持保持香港电影的特色,让港产的枪火片、文艺片依旧不失地道,有底子、有传承;另一方面积极调整适应内地行业发展的规矩要求。


2

创作思维的改变与格局大迁移


合拍片“中国元素”的审查,虽然法律并未进行具体规定,但审查时一般会结合剧本、故事内容、演员配置、拍摄地点等综合考虑。在实践中,随着进口大片受到中国内地观众的追捧,为了不占进口电影配额,许多涉及外方的电影项目都会谋求以“合拍片”的名义立项。对此,主管部门一般采取较为严格的审查态度,要求合拍片必须要具备所有的要件。


为了解决合拍片中客观存在的地域障碍,香港影人亲自来内地体认两种文化与情感的共同性与差异性,主动去了解彼此的历史与社会,分析不同观众的需求和期许。从而能使合拍片更加自然融合。


深谙商业电影门道的香港影人可谓集体发力,尤其是香港导演在主旋律电影的类型突破方面开始大展拳脚。



香港动作片导演林超贤在执导《红海行动》时,没有让“为了世间正义舍我其谁、为了保家卫国无私奉献”的主题流于说教,而是在保留主旋律惯用故事框架和真实事件基本走向的同时,融入刺激的爆炸、肉搏、枪战等商业元素。

 

刘伟强在执导《建军大业》的过程中,主动查阅资料、了解党史,探访南昌起义旧址、毛泽东故居。可见,电影合作在不自觉地指向一种相互了解、彼此认知的行动。尤其是直接促进香港电影人去了解内地的现在与过去,也促使香港观众去体会内地的历史文化,间接推进了中华民族的国史教育与国族认同。从这刻起,我们拥有同一个头衔——国产电影。


随着近几年内地电影人才的成熟,以前都是香港主创启用内地演员的合拍片,如今内地主创启用香港演员也开始成为新的趋势。香港资深电影人文隽因此也呼吁香港同行放稳心态,并肩作战打造合拍片。


“以前我们香港人经过八九十年代的确是比较有经验,我们拍商业片比较擅长,我们刚到内地,因为内地是刚开放,刚发展电影,所以难免有一种我超越你或者我高于你的感觉,但是这十年来内地急速发展,从人才从资金从他们的创意从他们的执行能力都已经从后追上了,所以我们不要用一种凌驾于人的态度去合作,必须要以一种融合的态度,就是并肩作战的态度去合作。”


3

粤港澳大湾区新政策接力


合拍片的票房拆分成地域来看,广东可占20%以上,而普通国产片在广东只能累积到16%左右的票房成绩,这都足以证明全国范围内,广东省是合拍片绝对优势上的票仓之一。


(2016-2017大陆地区上映港产及中港合拍片)


就在今年,良性发展的轨迹中段遇到了又一个”伯乐“,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充分发挥香港影视人才优势,推动粤港澳影视合作,加强电影投资合作和人才交流,支持香港成为电影电视博览枢纽。


在2019广东电影年会期间举办的粤港澳电影产业发展论坛中,香港电影发展局委员、香港浸会大学教授卓伯棠表示,中国目前有2亿中产阶级,广东省也有近1亿流动人口和7千万固定人口,我们如果能满足了这些人的需求,刺激他们在电影方面消费,粤港澳的电影市场是绝对能繁荣的。


(卓伯棠)


他建议,粤港澳三地多举办剧本创投会,在穗深港澳四地轮流举行,为电影创作者制造更多机会,让粤港澳三地产出更多的电影作品,从而带动三地电影产业的发展。他相信,只要三地电影人共同努力,一年产出两三百部电影并不难,在创意上追赶美国也可在数年之内实现。


广东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广东省电影局局长白洁在接受《中国电影报》的采访中同样提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建议。


(白洁)

我们将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为契机,推动完善电影扶持政策,支持广东在大湾区电影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力争将广东打造成联结港澳的华南地区“电影重镇”、“电影港”,支持广东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电影节、中国国际功夫电影节。


在今年3月由国家电影局公布的合拍片立项中,包括了《一级指控》《拆弹专家2》等由广东公司出品立项的合拍片。



通过这些年的合作,内地电影人从合拍片中学到了香港电影一些灵活的制作方式和娱乐元素,香港电影从而获得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在内地电影的商业化进程中,合拍片起到并仍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资料参考:

[1] 数据来自艺恩网

[2] 中港合拍片迎来粤港澳大湾区时代的机遇

[3]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新的生长点

[4] 中国电影报:对话广东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白洁

[5] 广东省电影行业协会:粤港澳专家共论电影工业化


--
版权信息
本文由「爆棚哥」(微信号:gh_8d7bf6d7b5aa)
整理编辑
转载请联系爆棚哥,并注明出处及ID

相关文章